顏值亮眼卻調味偏重、搭配欠缺,兒童餐≠成人餐的“縮量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30 08:53:23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顏值亮眼卻調味偏重、搭配欠缺,兒童餐≠成人餐的“縮量版”

字體:

  色彩繽紛的餐食、卡通造型的餐盤、附贈的精美小玩具……中秋國慶假期將至,帶着孩子出門游玩、聚餐時,吃什麼、怎麼吃成了許多父母的“心頭大事”。如今,兒童餐已成為不少餐飲店的“標配”,也成了家長在外帶娃就餐的便捷選擇。

  然而這些看似“量身定制”的兒童餐背後,卻藏着不少隱憂。記者走訪發現,市面上不少兒童餐只是成人餐的“縮量版”,存在營養搭配不合理、果蔬蛋白質不足等問題。家長似乎買到了“方便”,孩子吃下去的卻可能只是一份“將就”的餐食。

  現象丨兒童餐漸成餐廳“標配”花樣繁多

  “寶寶餐免費”。在海淀區一大型商場內,一餐廳門口顯眼處擺放着醒目的兒童餐海報,海報上卡通造型的糕點吸引着孩子的目光。在另一家餐廳門前,工作人員穿着玩偶服,熟練地扭出各種形狀的氣球,試圖吸引攜家帶口的顧客進店消費。

  連日來,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場發現,兒童餐已經成為餐飲企業吸引親子家庭群體的重要抓手,催生出了一片潛力巨大的“新藍海”。記者詢問了21家不同業態的餐館,其中提供兒童餐的有15家。其中,顧客就餐就可免費獲贈兒童餐的有5家,其餘收費兒童餐的價格多在十幾元至三十幾元,另有一家店推出在點評&&打卡免費贈送兒童餐的活動,未打卡單點17元一份。一些品牌還通過贈送玩具等手段吸引小顧客。

  在一家粵菜餐廳,色彩鮮艷的餐盤、卡通造型的甜點餐食以及隨餐贈送的按壓車玩具,共同構成了讓孩子難以抗拒的“快樂套餐”。“這份套餐是專門為孩子點的。”坐在餐桌前的劉女士笑着説。她身旁,5歲的兒子正專心地大快朵頤。劉女士坦言,他們是雙職工家庭,平時工作忙碌,自己廚藝也有限,“天天讓孩子吃我做的‘老三樣’他也會膩,休息日帶孩子出來吃一頓,算是改善伙食,也是我們家固定的親子時間。”

  談到選擇兒童餐的原因,劉女士説:“首先它造型可愛,孩子有新鮮感;其次,有的店裏還送小玩具,孩子一頓飯能安安靜靜吃完,我省心;再者分量是專門為小孩設計的,不浪費。最重要的是,我們潛意識裏覺得,既然是餐廳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搭配上總應該比跟着大人吃重口味的餐更科學、更健康吧。”

  像劉女士這樣青睞兒童餐的家長不在少數。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2022兒童在外就餐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報告》,6歲至12歲兒童經常在外就餐的比例為44.4%。美團發布的《2023兒童餐線上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22年外賣兒童餐訂單量年同比增長300%。餐飲不再只是大人的主場,小鬼當家已成為餐飲消費主流。而在今年3月&&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明確在服務消費領域,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兒童餐的發展,不僅為餐飲市場注入了新活力,而且為市民消費帶來了新體驗。

  隱憂丨調味重搭配偏更像“迷你成人餐”

  雖然提供兒童餐的餐廳不少,但是在採訪中不少家長提到,想給孩子選份滿意的兒童餐並不容易。

  部分兒童餐只是簡單地將成人菜品分量減少,隨之而來的高油、高鹽、高糖問題引家長擔憂。一家烤肉店售價39元的兒童套餐內容頗為“豐富”:章魚小丸子、炸雞塊、炸薯條作為小食,配上水果、一小碗牛肉飯或麵條、一杯果汁或牛奶。店員告訴記者,兒童餐裏的牛肉飯與成人的相同,只是盛裝容器變小了。當記者詢問牛肉飯能否免澆醬汁、減鹽時,店員搖了搖頭説,牛肉是提前腌制好的,口味無法單獨調整。該店員坦言,牛肉飯對低齡兒童來説偏重口,更適合年齡大些的孩子。

  剛帶孩子用完餐的趙先生説:“兒童餐賣相是好,孩子也喜歡,可仔細一看,小食全是油炸的,熱量肯定不低。我們在家做飯,肯定以蒸煮為主,更健康清淡。也就偶爾滿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長期吃肯定不行。”

  類似的情況在一家川菜館同樣存在。該店提供三款兒童餐,其中兩款都包含了宮保雞丁這道經典菜。店內工作人員介紹,兒童餐中的宮保雞丁與成人餐使用相同的醬料炒制,僅可做免辣處理,而醬料中固有的糖、鹽比例無法更改。

  營養搭配不夠合理是家長們對兒童餐的另一“槽點”。一家徽菜館提供的兒童餐有三種食物,分別是粥、蒸餃和紫薯包。“這哪是兒童餐,分明是‘主食開會’,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從哪來?”周女士指着餐桌上的食物無奈地説。

  在一家主打拌飯的餐廳,兒童餐有兩種可選,但除了主要肉類和米飯,配菜僅有海苔碎和少量玉米粒。當被問及為何兒童餐裏沒有蔬菜時,店員解釋道:“兒童餐的菜單是公司統一制定的。很多孩子挑食,不太接受青菜、胡蘿蔔這類蔬菜。因此,我們在搭配兒童餐時,選擇了海苔碎和玉米粒。”

  即便是一些兒童餐選擇多樣的餐廳,也難逃蔬菜缺失的問題。一家粵菜館的兒童餐主食、主菜都可三選一,看起來給家長們提供了多樣的選擇,可仔細看“主菜”選項,分別是炸雞翅、蒸餃拼盤和炸鮮奶,依然沒有蔬菜。唯一能算“蔬菜”的,只有主食中皮蛋瘦肉粥上飄着的蔥花。

  常帶孩子外出就餐的王女士無奈地説:“兒童餐裏很少有綠葉菜,能有幾個西藍花就算不錯了,這樣的兒童餐未免有些‘敷衍’。”

  商場裏合適的兒童餐有限,帶孩子出門時,李女士和家人常選擇在火鍋店用餐。“單獨點個清水鍋,裏面不加任何調料,往裏面涮上新鮮蔬菜、麵條、蝦、牛肉,再用輔食剪刀剪開,就是妥妥的健康兒童餐。”

  心聲丨家長盼兒童餐能更專業更透明

  面對兒童餐市場存在的問題,家長們也表達了自己的期待,他們希望市場能推出更多專業化、透明化的兒童餐,讓孩子在外也能吃得安心、健康。

  “理想的兒童餐,不該單純地追求好吃、好看或好玩,應該根據孩子的生長髮育特點設計,更注重食材的多樣性。”家長林先生説。

  在烹飪方式上,家長們普遍希望減少高油、高鹽、高糖的菜品。王女士對此深有感觸:“我非常希望餐廳能多采用蒸、煮、燉這些更健康的方式,盡量少用油炸。”她補充道,自己在家基本不給孩子做油炸食物,每次在外點兒童餐,看到菜單上的炸雞翅、炸薯條都很糾結。“孩子看到就想吃,可這類食物不僅脂肪高,孩子吃了還容易上火。兒童餐應該盡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這對培養孩子清淡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

  除了營養配比,信息透明也是家長們一大關切點。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數餐飲企業的兒童餐會標注營養成分,信息不透明現象普遍存在。

  王女士説:“我們看不見後廚,最擔心的是兒童餐中使用了不新鮮的食材或過多的食品添加劑。”王女士希望,兒童餐能增加配料表,寫明食材來源、營養成分、食品添加劑等信息,讓家長能明明白白消費。“畢竟給孩子吃,營養、安全更重要。”

  不過,市場中已有部分餐飲企業在進行積極的探索,一家川菜館的兒童餐就頗受好評。該店推出了4款兒童餐,包括雞蛋羹、蝦、雞翅、牛肉滑蛋飯、蝦仁滑蛋飯、玉米羹、西藍花等多種食材,完全避開了川菜重油重辣的特點。

  餐廳還為兒童餐設計了專屬菜單,每個套餐旁都附有“營養分析”,上面標注着該餐的能量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鐵、鋅的含量和食材種類,該店兒童餐的菜單還會定期更換。

  “我們家每隔一兩周就會來這裡吃一次,就衝這份兒童餐。”孫女士説,之前在外就餐總找不到合適的兒童餐,直到發現這家店,“不僅營養搭配科學,孩子還愛吃。説實話,一頓好的兒童餐,完全能改變整個家庭的外出就餐選擇。”

  專家觀點丨健康兒童餐要遵循多樣、適量原則

  孩子怎麼吃才健康?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雲無心接受記者採訪時&&,家長可以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按照比例為孩子準備餐食。每天讓孩子攝入肉、蛋、奶、蔬菜、水果和粗糧,做到每日攝入的食材種類多樣,並注意控制總攝入量。

  在烹飪方式的選擇上,雲無心推薦採用蒸、煮、炒為主,而非油炸。此外,雲無心説,孩子過早接觸高鹽、高糖、重口味的醬料,不僅容易讓孩子形成不良的口味偏好,而且可能引發齲齒。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加重未來患高血壓的風險。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當前我國兒童餐市場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少商家僅停留在迎合兒童口味偏好和市場消費需求的層面,尚未真正依據兒童的膳食結構進行科學、合理、均衡的營養搭配。

  由於缺乏專業的標準或指引,整體而言,兒童餐的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朱丹蓬建議,未來隨着兒童餐細分賽道的持續擴容,應加快推動相關企業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與落地,讓兒童餐真正成為適合孩子吃的健康餐,才能讓家長放心,讓市場有序發展。記者 師悅

【糾錯】 【責任編輯: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