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韻漸濃,菊香蟹肥。9月24日,“喜慶豐收節 蟹起大縱湖”2025年蘇狀元首屆大閘蟹嘗鮮開捕節,在蘇狀元鹽城大縱湖大閘蟹産業園舉行,標誌着2025年度蘇狀元大閘蟹正式開捕上市。活動現場,蘇狀元與鮮之都、銘治集團舉行戰略簽約儀式,旨在整合苗種、飼料、養殖、流通與品牌營銷等全産業鏈核心環節,通過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賦能,共同打造從塘口到餐桌的可追溯高品質蟹産業體系,標誌着大閘蟹産業正式邁入協同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新階段。
江蘇省漁業協會、江蘇省淡水水産研究所、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水産站、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樓王鎮、鮮之都集團、銘治集團、蘇狀元(企業)集團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出席。同時,本次開捕節吸引了數百位蟹農、渠道合作夥伴的參與,為鄉村振興和産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強強聯合:共建蟹産業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蘇狀元創始人兼董事長周啟坤
蘇狀元集團董事長周啟坤&&,安全是蘇狀元不可逾越的生命線。蘇狀元建立了從苗種到餐桌的全程品控體系,執行98道品控工序。與銘治集團的合作,定制研發綠色飼料,從源頭杜絕藥物殘留;與鮮之都集團的聯手,構建起全程可追溯的基地和冷鏈物流體系,確保新鮮安全直達。
蘇狀元投資建設了符合國際標準的檢測中心,並於2025年8月通過了BAP、GAP、BRC等6項國際認證,成為業內少數獲得此認證的企業之一,這意味着蘇狀元的安全標準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未來,三方將攜手投入1億元到蟹的深加工領域。
鮮之都集團董事長陳誠
“很榮幸能與銘治集團、蘇狀元集團兩位行業翹楚攜手,共同開啟大閘蟹産業發展的新篇章。”鮮之都集團董事長陳誠談道,鮮之都、蘇狀元和銘治集團的這次戰略合作,可謂是一次優勢互補的強強聯合,旨在從根源上推動大閘蟹産業的現代化升級。通過資源整合、科技賦能和全産業鏈的標準化管理,不僅提升了自身競爭力,也為整個大閘蟹行業從“經驗養殖”向“數據養殖”、從“産地崇拜”向“品質認可”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實踐路徑。鮮之都將投入先進的冷鏈物流體系,構建從基地塘口到消費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供應鏈,確保每一隻“狀元蟹”都能以最新鮮、安全的狀態送達消費者手中。未來,鮮之都願與合作夥伴共建“蟹産業大腦”,打通産業鏈上下游信息流與物流,攜手拓展全球市場,讓中國好蟹走向世界。
銘治集團副總裁李濤
銘治集團副總裁李濤&&,今天所在的鹽都現代漁業産業園,是全國少有的集BAP、有機、無抗三大認證於一體的規模化河蟹養殖標杆。銘治集團擁有貫穿産業鏈上、中、下游的核心優勢。此次戰略合作正是為了深度融合各方優勢,將這一全産業鏈閉環模式與蘇狀元的品牌科技、鮮之都的流通網絡強強聯合,共同推動大閘蟹産業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階段。
蘇狀元、鮮之都、銘治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蘇狀元與鮮之都、銘治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強強聯合,實現了從苗種、養殖、銷售、服務的全鏈條覆蓋,將共同推動三大戰略促進大閘蟹産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第一,共建“蟹産業大腦”,打造全國領先的蟹産業數字化&&;第二,共守“品質生命線”,從土壤改良到水環境改良、從種業到成蟹的全程可控,制定高於國際的蟹品標準;第三,共拓“全球市場”,讓中國好蟹走向世界。
開捕節啟動儀式:見證數字化養殖新成果
在極具地方特色的水鄉歌舞和震撼的漁鼓聲中,開捕節正式啟動。隨着水花飛濺,2025年蘇狀元第一簍蟹打撈上岸,每只大閘蟹青殼白肚、活力十足,引得現場與會嘉賓陣陣喝彩。
“這批第一簍蟹平均規格達到4.5兩,膏黃飽滿度超過90%,品質上乘。”周啟坤介紹,這得益於融合傳統與現代科技的科學養殖技術和適宜的氣候條件,蘇狀元大閘蟹的品質和産量都達到了新高度。
開捕現場,蘇狀元還特別設置了品鑒區,嘉賓們品嘗現捕現蒸的“頭網蟹”後紛紛讚嘆:“蟹肉鮮甜,蟹黃豐腴,這才是真正的‘狀元蟹’”。
數智賦能:科技引領傳統養殖轉型升級
當前,大閘蟹産業已發展成為我國淡水養殖業的重要支柱。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2025年産業總規模達824億元。與此同時,“有品類無品牌”也是中國大閘蟹長期以來的痛點,面對行業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履約交付難、質量不透明等問題。蘇狀元成立之初就立下三誓:不靠繩重壓秤、不借産地欺客、寧斷貨不降標,為河蟹産業正名,2010年開始根植於江蘇,專注構建大閘蟹全産業鏈。
周啟坤&&,科技是蘇狀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蘇狀元鹽城大縱湖大閘蟹産業園核心區達5000畝,建設了一條從種蟹、苗蟹、成蟹到商品蟹的完整産業鏈。蘇狀元布設了300多個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水質、溫度、溶氧量等200多項指標,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投喂和科學養殖。智能投餌系統,能夠根據蟹群密度和生長階段自動調節投喂量和頻次,使餌料利用率提高20%,養殖成本降低12%。
蘇狀元創始人兼董事長周啟坤致辭
蘇狀元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長江2號”等優質蟹種,並開展抗逆品種選育,通過數字化管理,蟹苗成活率提高25%,成蟹品質穩定性提升40%。“未來3年,我們將投入2000萬元建設大閘蟹蟹産業創新研究院,聚焦種源攻關、數字養殖、精深加工三大方向,力爭三年內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品種,建成國家級水産養殖示範基地。”周啟坤説。
蘇狀元與順豐、京東戰略合作,自建20000平米數智恒溫倉配中心,最高可滿足5萬訂單同時發貨,是亞洲最大的單一大閘蟹倉配基地。聯合知名高校打造6000平方米“智慧”蟹池,簽約20年經驗挑蟹師,歷經56道工序精選好蟹,自研2000平米恒溫扎蟹間,55項體檢後才能入住,180+城市次日達,到家還在吐泡泡。
借助區塊鏈技術,蘇狀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産品溯源體系。消費者通過掃描溯源二維碼,即可查看每只大閘蟹的“前世今生”——從苗種來源、養殖過程、投喂記錄到檢驗報告,所有信息一目了然。這種透明化的管理方式,極大地增強了消費者的信任度,解決了行業“以次充好、虛標産地”的亂象。
蘇狀元堅持生態養殖理念,確保大閘蟹肉質鮮美、膏黃豐腴。正如蘇狀元集團董事長周啟坤所言:“我們要讓消費者真正體驗到什麼是安全、放心、高品質的大閘蟹。”
産業共贏推動鄉村振興 讓消費者吃上狀元好蟹
蘇狀元與鮮之都、銘治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簽約,不僅有利於企業自身發展,更對當地産業振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産業園的建設運營不僅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也提高了蟹農養殖技術和收入水平。
同時,通過蘇狀元“四統一”支持體系:統一規劃、統一種源、統一供料、統一品牌銷售,為農戶化解養殖與市場雙重風險。通過訂單農業模式,真正讓“蟹經濟”變身“富經濟”,實現企業與農戶共贏共興。
這種“企業+産業園+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既保證了産品品質和規模穩定性,又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效帶動養殖戶,助力鄉村農民增收致富。
作為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首個蟹類合作夥伴,蘇狀元自2023年連續2年成為博鰲論壇官方指定用蟹的合作夥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大閘蟹的新面貌,也開啟了中國蟹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蘇狀元首屆開捕節的圓滿成功,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今秋的第一口鮮美,更彰顯了中國大閘蟹産業的蓬勃生機。未來,蘇狀元將繼續以品質為基石,以創新為動力,推動大閘蟹産業高質量發展,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産業共贏與鄉村振興,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狀元品質”的放心好蟹。(文/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