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起草的《外賣&&服務管理基本要求(徵求意見稿)》,9月24日起正式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聚焦&&收費、促銷行為等重點問題,幫助外賣&&企業規範服務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減輕商戶經營負擔,引導&&企業公平有序競爭。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食品藥品法治研究會副會長陳音江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徵求意見稿針對當前各界廣泛關注的外賣“補貼大戰”、商家“賣越多虧越多”“幽靈外賣”等外賣領域亂象,都提出了相關明確規定,對規範&&企業的收費行為和促銷行為,包括對促進行業公平有序競爭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焦點1
叫停“內卷式”競爭 不得轉嫁促銷成本
今年以來,外賣&&圍繞搶奪用戶流量、夯實配送能力開展“補貼大戰”,很多商戶被迫捲入其中,甚至出現轉嫁補貼成本,擠壓商戶合理利潤空間等現象。
陳音江&&,徵求意見稿直指&&依靠“價格戰”“補貼大戰”的低水平競爭模式。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開展價格促銷活動,相應成本應由&&自身承擔,不應要求商戶或配送員進行分攤,或通過推廣工具捆綁、臨時上調服務收費等方式,將促銷活動成本變相轉嫁給商戶或配送員。
&&開展價格促銷活動,應避免將以下情形作為&&設置促銷活動參與範圍的前置條件,包括要求商戶同步開展促銷活動;購買&&流量推廣等增值服務或接入&&指定工具。&&價格促銷活動應堅持合理限度原則,促銷優惠後不應使得商品實際成交價格為零或為負,擾亂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
在促銷活動宣傳方面,&&在宣傳價格促銷活動規模時,應真實、準確反映&&自身出資情況,不應將商戶開展的減價、折價等促銷活動計入&&價格促銷範圍。
此外,明確&&在宣傳價格促銷活動時,不應使用“零元購”“整單免費”“全額減免”等詞語,擾亂市場價格認知與正常秩序。
“此舉將有力遏制‘零元購’等過度營銷行為,迫使&&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提升服務質量、配送效率、食品安全和消費體驗等高層次競爭軌道,促進外賣行業健康發展。”陳音江説。
焦點2
根治“糊塗賬”要求收費項目公開透明
“我這兩個月光外賣就做了24萬元,但純利潤只有9000(元)!”近日,一名小餐飲商家向新京報記者吐槽。近年來,隨着外賣&&收費規則、計費方式,包括補貼要求等越來越複雜,“看不懂、弄不明、算不清”是許多商戶面對&&複雜收費規則時的普遍感受。常常導致商戶難以準確判斷成本投入和收入預期,甚至出現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局面。
陳音江介紹,為解決這一問題,徵求意見稿強調收費透明度,要求&&在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技術服務費、配送服務費、推廣服務費等項目的收費規則與標準,明確不得隨意新設收費項目,並從公示方式、公示內容、結算明細、推廣效果等方面對&&收費作了細化規定,提升各類費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與易理解性。
更重要的是,&&必須向商戶提供清晰、真實的結算明細,列明各項費用的組成、費率及最終到賬金額。“這意味着以往可能存在的不透明收費、隱性成本將無處遁形,商戶能夠準確判斷實際經營成本,維護自身權益。”陳音江説。
焦點3
建立科學收費體系 扶持中小微商戶
徵求意見稿還引導&&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收費體系,特別提出,&&應考慮商戶經營狀況,建立技術服務費下調機制,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商戶給予費用減免等優惠扶持。配送服務費應根據實際履約成本和服務內容合理制定,推廣服務則應簡化設置,避免過度複雜增加商戶成本。
同時,徵求意見稿中列出了明確的“不合理費用”情形,比如:對同一訂單的同一服務項目,以不同名目重復收取費用;因非商戶原因消費者取消訂單導致交易並未真正完成的,&&仍向商戶收取技術服務費和配送服務費;收取推廣服務費,但未實際提供相應的流量推廣、展示曝光等推廣服務;向商戶收取提供其基礎經營數據的費用;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商戶購買服務或者參加推廣、促銷活動並收費;利用不合理的保證金等形式變相收費或者提高收費標準;通過提高技術服務費或配送服務費的方式作為對商戶的懲罰性措施等。
陳音江&&,這些“不合理收費”的情形,正是當前外賣&&收費中存在的各種“貓膩”。“很少有政策文件能列得這樣詳細,這樣更加利於操作、執行,也不給&&‘偷換概念’的機會。”
焦點4
商戶入駐&& 定位視頻要“一鏡到底”
針對“幽靈外賣”亂象,徵求意見稿從商戶入駐、信息審核等方面提出系統要求,嚴守食品安全底線。
陳音江介紹,所謂“幽靈外賣”,是指沒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證照,或不具備餐飲經營資質的商戶,通過假證、套證、借證等違法違規手段在外賣&&提供違規餐飲服務的現象,此類商戶借助虛假證照與地址信息違規上線經營,埋下食品安全隱患。隨着外賣受眾人群不斷增加,網絡餐飲市場發展迅猛,潛藏在大街小巷的“幽靈外賣”亂象叢生,外賣&&上的商戶頁面光鮮亮麗、乾淨整潔,而實體店卻只有一間狹窄小屋,操作&上雜亂不堪,滿是油污。
此次徵求意見稿對商戶入駐資質提出明確要求,商戶入駐&&不僅要提供有效資質證件,同時還應提供門店門臉、堂食區域、後廚區域照片,甚至是“一鏡到底”的定位視頻,並且由&&執行商戶准入與動態審核,輔以“網上亮證”的社會監督,在以信息真實性為抓手的情況下,能夠從源頭阻斷違規商戶的進入通道。
對商戶提供的照片要求也非常具體,比如,後廚照應進入廚房內拍攝,不應只拍攝廚房內的案板、灶&、菜品原料、墻角等不能反映廚房真實環境的畫面(建議拍攝時站在廚房一角,即可拍攝到3/4的廚房環境);外帶餐飲門店,後廚圖應展示製作食物的餐&。
此外,對存在較高食品安全風險的商戶,要求定期更新其根據要求提供的場所信息,更新頻次可依據特定商戶上一年度行業內或&&內表現確定,但最長不超過3個月。
在商戶於&&內經營期間,&&可利用圖像識別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結合人工審核對商戶信息進行動態審核,每月抽查和監測比例不低於5%。
焦點5
鼓勵&&企業設置“爆單預警”
針對“爆單”亂象,徵求意見稿提出,&&可綜合考慮商戶的服務水平和歷史履約數據,在下單高峰時段或促銷活動期間,動態評估商戶的出餐能力,向商戶發出接單控制提示(即爆單預警),同時鼓勵&&在向商戶發出爆單預警時,同步提示消費者“商戶繁忙”,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陳音江&&,新規不僅關注商戶負擔,也着眼於構建對消費者和騎手更公平的生態。&&需清晰標注餐品、包裝、配送等各項費用與優惠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杜絕虛假折扣。對於騎手,則要求&&算法更加人性化,在追求配送效率的同時,必須兼顧騎手的勞動安全與合理報酬,建立與其勞動付出相匹配的收入機制,避免一味壓榨時限。
“此次‘新規’徵求意見,標誌着外賣&&粗放增長時代即將結束,通過明確規則底線,有望引導行業走向更加透明、公平、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最終實現&&、商戶、騎手和消費者多方共贏。”陳音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