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集中亮相 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7 14:34:42
來源:新華網

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集中亮相 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字體:

2025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現場

  新華網廈門9月17日電(李亞)作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一,2025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於9月15日至17日在福建省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活動期間,來自全國30個省(區、市)的2000余種名特優新農産品集中亮相,千余家企業與近5萬名專業採購商齊聚一堂,現場人潮涌動。從東北、到華北,再到西南,一幅産業振興、市場煥新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獨具特色:地方資源孕育“名特優新”精品

  在本次對接活動上,遼寧、山東、重慶、吉林等地的展團攜帶各具特色的“土特産”集中亮相,充分展現了我國不同區域在資源稟賦、産品特色和品牌打造上的獨特優勢。

  “這次遼寧帶來了康平地瓜、岫岩香菇、鐵嶺榛子等特色産品,依託當地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形成了鮮明的口感和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遼寧省農産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董書權介紹,遼寧不僅注重産品的安全性與健康性,更通過“名特優新”品牌培育計劃,推動西豐梅花鹿、鞍山南果梨等優質産品逐步走向全國市場。

  在黃海之濱,山東展團則以“量大管飽”的優勢,展現出農業大省的底氣。山東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宣傳與品牌建設科科長劉璇介紹:“山東用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産了全國8%的糧食、10%的肉蛋奶、11%的蔬菜和13%的水産品。本次展會,我們既帶來了紅薯、蔥姜等‘接地氣’的特色産品,也推出了鵝肥肝、谷飼牛肉等高端農産品,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而來自山水相依的重慶展團,則把30多個“名特優新”産品搬進展館,充分呈現巴山渝水的生態稟賦。重慶市農産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程光輝説:“重慶地處北緯28°—32°之間的立體山地氣候帶,高山雲霧孕育了南川大樹茶、武隆高山茶的醇厚滋味;三峽庫區濕潤氣候造就了涪陵龍眼、萬州檸檬的鮮嫩多汁;武陵山區的富硒土壤則培育出黔江羊肚菌、雲陽泥溪黑木耳的豐富營養。”

  在白山黑水之間,吉林展團帶來了白城小冰麥、長白山人參、雪蜜、藍莓酒、寒地玫瑰花茶等“吉致吉品”,其中多款産品首次在全國“名特優新”産銷對接會上亮相。吉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相洋&&:“白城小冰麥因低GI特點在廣州等南方城市廣受歡迎,長白山黑木耳、撫松人參也入選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精品品牌展示區。”

  産銷對接:多元渠道激發市場活力

  在遼寧展區,當地特色農産品成為採購商關注的焦點。“通過活動&&,我們與多家大型採購商和電商&&達成了合作意向,鳳城蠶蛹、東港雜色蛤等産品上線電商後,月銷售額增長了30%以上。”董書權説。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模式,不僅拓寬了渠道,更有效提升了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重慶則憑藉産業集群優勢打出“規模牌”。“江津花椒種植面積已達53萬畝,鮮花椒年産量32.5萬噸,全産業鏈綜合産值達到58億元。”程光輝介紹。這種“從田間到餐桌”的産業鏈優勢,為名特優新農産品走向全國市場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浙江,數字化渠道的創新為名特優新産品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上線了‘浙農優産·百縣千品’産銷對接&&,打通京東、淘寶、抖音等渠道,目前已匯集供應商家1.14萬個、商品4.53萬個,總銷售額已達8.95億元。”浙江省農産品綠色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翔説。通過建立採購商聯盟、開設區域特産體驗店,浙江正推動更多優質“土特産”實現從産地到市場的高效對接。

  各地的實踐表明,借助全國“名特優新”産銷對接活動這一&&,地方特色農産品正加快融入現代流通體系,從傳統的區域市場走向更廣闊的全國乃至全世界。

  政策引領:推動“名特優新”價值升級

  作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的管理部門,農業農村部農産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孔亮在開幕式上指出:“發展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要通過擴大生産規模、提升質量水平,推動農業‘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走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之路。”

  各地的探索正為全國提供實踐樣本。山東推動“魯綠優品”品牌&&建設,名特優新農産品總量已達380個,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7%以上;吉林依託舒蘭大米、撫松人參、長白山黑木耳等品牌,持續提升“吉致吉品”的市場影響力;重慶則加快標準化和追溯體系建設,“近三年全市綠色食品部級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程光輝介紹。“要充分利用‘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這一公信力&&,結合政策扶持,推動更多地方特色品牌走向全國和國際市場。”劉璇建議。

  從區域資源的挖掘,到産銷對接的拓展,再到政策與科技的全面支撐,名特優新農産品正走出“品質優勢”,邁向“價值增效”。它們不僅代表着中國各地的自然稟賦與文化底蘊,更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正如孔亮所説:“希望各地要用好‘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和‘特質農品’認定&&,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要加強與電商、商超的合作,讓更多優質農産品走進千家萬戶;同時,還要注重講好‘土特産’背後的故事,讓産品真正‘名副其實’。”

【糾錯】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