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廈門7月15日電(記者 沈美)7月13日,由中國奶業協會主辦、以"場景、空間和賽道"為主題的中國奶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廈門舉行,據介紹,本次會議深入探討提升奶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奶業協會代理會長沈建忠&&,奶業未來需産學研用協同,凝聚共識、攜手同行,期待此次研討為行業發展錨定方向、為奶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會議上下半場分別由劉亞清和畢美家主持
夯實發展根基 直面結構性挑戰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奶業協會代理會長沈建忠在《我國奶牛養殖業2018-2024年七年發展成就》提到了我國奶牛養殖業的一系列數據,可以看到奶類綜合生産能力大幅提升:2024 年牛奶産量 4079.4 萬噸,較 2018 年增 32.7%,奶源自給率 72.8%。奶牛場(戶)均存欄 518 頭,較 2018 年增 234%;100 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比例 78%,較 2018 年提高 16.6 個百分點;荷斯坦牛平均單産 9.9 噸,較 2018 年增長2.5 噸。特色奶總産量 82 萬噸,佔乳類總産量 1.97%,年均增速18%;
與此同時,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99.9%以上,乳脂肪、乳蛋白和菌落總數平均值分別為3.78、3.32和9.4萬,均優於生乳國家標準。體細胞數平均值25.9萬,優於歐盟標準。智慧養殖、裝備升級推進,糞污利用率超 75%,綠色轉型加快。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奶業協會代理會長沈建忠
雖然,我國奶類綜合生産能力大幅提升,但行業仍面臨結構性挑戰。
“消費潛力釋放不足,城鄉差距制約市場擴容。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成本壓力持續加大。核心競爭力存在短板,關鍵領域依賴進口。利益聯結機制待完善,産業鏈協同效率偏低。當前奶業發展面臨着結構性挑戰,但挑戰中更蘊含機遇。”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於康震在報告中認為,隨着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乳製品作為優質蛋白重要來源,消費升級趨勢不可逆轉;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市場開拓提供政策支撐;新質生産力發展為科技突破創造條件;“雙循環”格局為品牌國際化帶來新空間。
對於如何加速奶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馬有祥&&,要持續夯實奶牛養殖發展根基。統籌用好各級各類産業扶持政策,推動奶牛養殖節本提質增效,守住600萬頭左右的高産荷斯坦牛群“基本盤”;持續強化養殖加工利益聯結。乳製品加工企業要不斷提高穩定可控奶源比例,通過相互持股、二次分紅等多種方式,與奶牛養殖場戶建立穩固關係。放寬准入門檻,對工藝和技術裝備成熟、不適合大規模生産的産品不設起點規模和半徑限制,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辦加工廠。同時,持續鞏固乳品質量安全優勢。挖掘多層多元消費潛力。
“未來5-10年奶牛養殖轉型升級除了繼續在技術上提高,控制合理的産能建設增速,更重要的是研究建立行業的戰略研判和頂層設計體系,加強行業宏觀管理能力。”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李勝利提出,奶牛養殖業應開展建立具備法律效力的生鮮乳價格形成機制,穩步推進和發展奶農辦加工,將政策、資金、人力等資源從重點投入産能擴張轉向科技創新和産業素質提升等建議。
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原會長劉成果
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原會長劉成果在《中國奶業20強(D20)峰會十年奮進與展望》報告中&&, D20峰會推進奶業振興取得卓越貢獻。十年來D20峰會引領行業方向,凝聚發展共識,促進産業升級,增強綜合實力,推動質量提升,鑄造國産品牌,增強行業合力、提升國際競爭力。“D20企業要深刻認識奶業在保障食物安全、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健康中國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中展現更大作為。”
會上,由中國奶業協會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牽頭完成的《中國奶業戰略發展重點課題研究報告(2025)》正式發布,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奶業協會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名譽副主任陳萌山介紹相關要點,該報告包含四大課題研究報告,即《新形勢下奶牛養殖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奶製品産品結構優化研究報告》、《奶業産加銷一體化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世界奶業中國方案:高質量引領的奶業現代化答卷》聚焦當前奶業突出矛盾與深層次問題,旨在為行業破局突圍提供戰略指引。
圖為: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原會長劉成果,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於康震,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馬有祥,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奶業協會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名譽副主任陳萌山,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奶業協會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名譽副主任畢美家,原農業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中國農産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奶業協會代理會長沈建忠登&,共同見證中國奶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的發布
承壓破局 洞察産業變革趨勢
從種源攻關到智能製造,從低碳牧場到全域數字供應鏈,頭部企業以“頭雁效應”積極帶動全産業鏈穿越周期。在“奶業‘十五五’變革新範式交流”環節,中國奶業10傢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分享了具有創新價值的戰略構想與發展模式。這些實踐案例與探索模式,深刻洞察了未來産業變革趨勢,為行業提供了具有借鑒與推廣價值的成功樣本。
“中國奶業即將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機遇新挑戰,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劉春喜&&,企業要鍛造全鏈硬實力,築牢産業根基。“‘十五五’期間,伊利將繼續在奶牛高端種源與性別控制繁育關鍵技術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奶牛種源自主可控和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支撐産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在養殖技術、飼料供應、疫病防控等環節,也將持續創新,確保奶源穩定和優質。”
蒙牛集團黨委副書記、高級執行總裁李鵬程提到,AI將顛覆性地改變産業、改變社會、改變世界。他介紹,蒙牛寧夏工廠,通過數字孿生、智慧檢測等AI技術應用,人均效能比傳統工廠提高了20倍,成為液態奶“燈塔工廠”。“未來,我們不僅要建造更多的燈塔工廠、智慧牧場,更要對全産業鏈進行系統化、一體化重塑,用AI全面激發産業效能潛力,實現行業革命性地變革。”
“擁抱科技、投入科技、善用科技,是乳品行業面向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核心路徑。”光明乳業黨委書記、董事長黃黎明&&,光明乳業將依託擁有的 4 大國家級科研&&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乳業戰略性和前瞻性科技布局,着力高端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以科技創新帶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全力實現“把論文寫在産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裏”。
談及乳品消費市場,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滿足消費者更高品質、更健康的需求成為市場發展的趨勢。“今年,君樂寶通過益生菌的功能性創新,推出簡醇噸噸桶酸奶,上市幾個月迅速成為消費熱點;君樂寶奶粉通過構建‘腦體雙優’科研模型,從‘認知力、自護力、吸收力、骨骼力、視護力’五大核心維度出發,實現腦體營養配方的‘雙促進’,經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權威專家鑒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創新不足一直是我們行業的痛點,企業要加強科研創新,打造不可複製的産品差異性。同時,大膽開展模式創新。有實力的乳企要主動‘走出去’,將中國優質産品、技術和品牌推向全球,實現海外市場效益反哺國內發展。”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目前飛鶴加拿大工廠生産的奶粉已經上架沃爾瑪等1100多家門店,憑藉安全和高品質迅速贏得市場認可。未來飛鶴將繼續深化在全球市場的布局。“走出去”是中國奶業提升全球産業鏈地位、打造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一步,中國奶業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市場上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談及未來發展,優然牧業董事會主席兼總裁郝海軍&&,未來將重點培育健康、長壽、低碳的“超級種公牛”,開發針對細分人群的功能性原料奶。
在鞏固原奶主業、拓展第二曲線的基礎上,現代牧業總裁孫玉剛&&,積極探索奶牛養殖服務産業鏈商業模式,培育全新增長點,聯合各大院校共同創立現代智牛公司,共享經驗及資源;同時考察國外牧場,開拓海外市場,探索出海新路徑,輸出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全方位賦能産業鏈全鏈條升級躍遷。
澳亞集團首席運營官兼執行董事楊庫、嘉立荷牧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康、首農畜牧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輝也都分別表達了企業對科技創新、人工智能、數智管理、綠色低碳等領域的關注。
會議舉行“胸懷炬火・賦能十五五”中國奶業擎梁者再出發儀式,50家D20及觀察員企業代表、乳品企業中堅力量及供應鏈代表先後登&
會議最後,40家養殖企業代表鄭重宣讀了《蓄力“十五五”再踏山河——奶牛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共識》。
業內人士&&,此次會議通過深入剖析行業發展面臨的痛點與挑戰,分享前沿理念與成功實踐,有效凝聚了行業共識,明確了未來發展方向與核心任務。相信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奶業必將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新&階,為保障國民營養健康安全、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