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12日,以“破繭·新生”為主題的2025中國餐飲産業節(紅餐·第33屆HCC餐博會)在成都舉辦。3月11日,在2025小吃快餐産業發展論壇上,紅餐産業研究院與仟味高湯聯合發布了《小吃快餐産業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對小吃快餐賽道的發展趨勢、産業鏈動態以及細分領域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
△紅餐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 唐欣
當天,紅餐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唐欣在現場對報告進行了專業解讀。以下是該報告的部分精彩內容解讀。
小吃快餐市場規模增速居“餐”品類之首,
上游供應鏈日益壯大
近年來,憑藉剛需屬性強、受眾基礎廣的優勢,小吃快餐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成為餐飲行業最具活力的細分賽道之一。紅餐大數據顯示,2024年小吃快餐市場規模以7.5%的增速居全國餐飲各細分賽道前列。截至2025年3月,全國小吃快餐總門店數已超過了360萬家,預計2025年小吃快餐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08萬億元。
與此同時,小吃快餐的連鎖化程度明顯加快。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小吃快餐品類的連鎖化率達到了27%,高於餐飲大盤22%的連鎖化率。紅餐産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小吃快餐品類的連鎖化率有望提升至29%。
紅餐産業研究院研究分析,小吃快餐之所以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保持高速的增長,離不開經濟市場環境與消費觀念的變化以及供應鏈成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
1、消費觀念日趨謹慎,剛需性價比餐飲受關注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消費者對於餐飲消費的態度日趨謹慎。據紅餐産業研究院“2025年餐飲消費大調查”,2024年餐飲消費支出減少的消費者從2023年的21.7%升至26.5%,而消費支出增加的消費者則減少了18.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24年餐飲主要細分賽道的人均消費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飲品、中式正餐、火鍋等賽道的人均消費同比降幅均超過了8%。相比之下,小吃快餐則展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人均消費降幅僅為6.5%。
在當前市場大環境下,主打剛需、性價比的小吃快餐更容易形成高頻復購。紅餐産業研究院“2025年餐飲消費大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消費者每週至少消費1次米飯快餐、米粉、麵條、包子等産品。
2、小吃快餐供應鏈日益壯大,食材、調味料、數智化等方面表現突出
近年來,隨着小吃快餐賽道的快速發展,小吃快餐産業鏈也日益壯大,上中下游各環節均涌現了一批專業性的代表企業。比如,食材企業有蜀海供應鏈、千味央廚、安井食品、美好食品、聖農食品、國聯水産、雪川農業等;調味料企業有仟味高湯、頤海國際、新雅軒、川海晨洋等;智能化設備企業有長膳智能、拓邦股份、橡鹿科技等。這些企業深耕自己的專業領域,為下游餐飲品牌提供諸如爆品菜研發、門店運營效率提升等解決方案。
在食材領域,眾多食材供應鏈企業推出了多款適配小吃快餐門店的熱門爆款産品,如小酥肉、虎皮鳳爪、奧爾良雞翅、脆皮炸雞、香鹵肥腸、火山石烤腸、冷凍薯條、手抓餅等。這些産品不僅幫助小吃快餐品牌精準把握餐飲市場的爆品趨勢,還為其打造高效、便捷的出餐體驗提供了有力支撐,從而助力品牌搶佔市場先機,贏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築牢了品牌發展的堅實基礎。
在複合調味料領域,專門針對一種或者一類産品的複合調味料日益豐富,既涵蓋西式複合調味料,也涌現出眾多中式複合調味料,如湯底、澆頭、拌醬以及“一料成菜”調味料等,為品牌實現産品標準化出餐和門店連鎖化擴張提供助力。
在餐飲數智化領域,已有諸多數字化工具和智能設備在小吃快餐領域得到應用,如點餐系統、智能收銀系統、智能炒菜機、智能投料機、萬能蒸烤箱、智能洗碗機等。這些數字化工具與智能設備不僅可以幫助小吃快餐門店確保産品與服務的標準化,還能明顯提升消費者體驗與門店運營效率。
現炒快餐、中式漢堡、薯條專門店、
生燙牛肉粉、中式炸雞等賽道熱度上升
小吃快餐領域涵蓋眾多細分品類,這些細分賽道不僅市場格局各異,其發展特徵也各具特色,展現出小吃快餐賽道多元化的行業風貌。
1.米飯快餐高頻消費者佔比超五成,複合調味料與智能設備助力現炒快餐翻紅
米飯快餐是小吃快餐領域門店數最多的細分賽道,剛需屬性強、消費頻次高是該細分賽道的主要特徵。紅餐産業研究院“2025年餐飲消費大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消費者每週至少消費1次米飯快餐,每週至少消費4次米飯快餐的消費者則超過了五成。
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米飯快餐門店數超過94萬家,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200億元。
近年來,受市場消費需求的影響,米飯快餐賽道已形成了綜合型與大單品型兩大品牌陣營。其中,以老鄉雞、鄉村基、大米先生、永和大王、南城香等綜合型米飯快餐品牌的産品結構較為豐富;大單品型的米飯快餐品牌通常聚焦某一細分賽道,産品結構相對簡單,如黃燜雞米飯、酸菜魚飯、豬腳飯、石鍋拌飯等。
各細分賽道均涌現了一批規模化品牌,連鎖化率日益提高。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門店數超過500家的米飯快餐品牌數佔比為2.1%,門店數在101~500家的米飯快餐品牌佔比達到21.9%。
這些米飯快餐連鎖品牌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央廚房、調味料企業、數智化企業、冷鏈物流等上游供應鏈的支持,尤其是複合調味料與智能設備企業。在明廚亮檔日漸成為餐飲新時尚的背景下,複合調味料為米飯快餐品牌提供了標準化的解決方案;智能設備則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操作,降低了後廚對廚師技術水平的依賴,提高出餐效率和穩定性。
與此同時,隨着消費者對新鮮、健康、有鍋氣的美食需求日益增長,小吃快餐上下游對“現炒模式”高度關注,共同推動現炒快餐賽道翻紅。
在餐飲下游,除了鄉村基、大米先生、小女當家等主打現炒快餐的品牌外,還涌現出許多專注於細分賽道的玩家。例如,以現炒蓋碼飯為主打的霸碗蓋碼飯和聚焦現炒木桶飯的勇大廚。這些品牌通過現炒模式,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有鍋氣餐食的需求,還憑藉透明化的烹飪過程和煙火氣十足的用餐體驗,贏得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在餐飲上游,供應鏈企業也在積極推動現炒快餐的標準化和高效化。例如,中式複合調味料企業仟味高湯推出了“食材+一湯/醬成味+定溫定時定量SOP流程+炒菜機鍋氣現炒”高效率現炒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通過將新鮮/預製食材與標準化調味料相結合,配合精準的烹飪流程和智能炒菜設備,不僅大幅提升了出餐效率,還保證了菜品的穩定性和鍋氣十足的現炒口感。
2.西式快餐賽道保持高速增長,中式漢堡與薯條專門店表現亮眼
近年來,隨着國際西式快餐巨頭肯德基、麥當勞在我國市場的快速擴張,以及華萊士、塔斯汀、尊寶比薩等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西式快餐賽道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紅餐産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全國西式快餐市場規模將達到3,280億元,同比增長10.3%。
與此同時,西式快餐賽道逐漸細分,形成了以漢堡、比薩等為主的多個細分賽道。其中,漢堡賽道佔據了西式快餐最大的市場份額,佔比超過了七成;其次是比薩賽道,市場份額佔比為16.1%;其他三明治、塔可、西式綜合快餐、薯條炸雞等賽道約佔13.1%的市場份額。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中式風潮的推動下,西式快餐賽道也涌現了一批融合了中華美食文化的中式漢堡品牌,並逐漸形成了中式漢堡這個更細分的賽道。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中式漢堡門店數超2萬家,市場規模超過130億元,頭部品牌塔斯汀已在全國開出了9,000余家門店。
此外,薯條這一原本作為西式快餐的“配角”産品,也逐漸展現出了“大單品”潛力。目前,市場上已有多家薯條專門店品牌冒頭,且市場熱度持續升溫。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薯條專門店的門店數超過了2,000家。
3.地方特色面館品牌崛起,澆頭和湯底是産品創新的關鍵
面館是小吃快餐領域第二大細分賽道,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面館門店數超過66萬家,佔小吃快餐門店數的18.6%。紅餐産業研究院預估,2025年全國面館市場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同比增長8.0%。
近年來,隨着餐飲行業連鎖化水平的提升,面館賽道也發展出了一批規模化的品牌,如五爺拌面、李先生牛肉麵大王、常青麥香園、和府撈麵、味千拉麵等品牌的門店數均超過了500家。同時,諸如重慶小面、蘇式面、北京炸醬面、蘭州牛肉麵、武漢熱幹面、陜西手工面、安徽板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麵條産品逐漸被市場挖掘,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元的選擇。
此外,隨着面館賽道入局者的不斷增多,為了保持市場競爭力,眾多面館品牌正積極地對麵條産品進行創新和升級。據紅餐産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4年,監測面館樣本品牌推出了百餘款麵條新品,其中,澆頭創新佔比高達88%,湯底創新佔比達44%,湯底創新正從産品的配角躍升為差異化的核心要素。
與此同時,部分上游企業也洞察到了湯底創新的需求,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例如,仟味高湯針對面館品牌提供“工廠熬湯+門店高效率現熬湯解決方案”,同時依託“3大基礎湯+7大風味湯+5大絕配特色調味品”的自由組合,面館品牌可在確保産品標準化的同時進行差異化探索。
4.新疆炒米粉、螺螄粉、南昌拌粉、生燙牛肉粉等賽道發展迅速,“鮮切+生燙”熱度持續延伸
近年來,隨着地方米粉的不斷挖掘以及品牌連鎖化程度的提升,米粉賽道持續擴容。據紅餐大數據,截至2025年3月,全國米粉門店數超過34萬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萬家,同比增長13.3%。經紅餐産業研究院測算,2024年米粉品類市場規模為775億元,同比增長8.4%,預計2025年將繼續增長至836億元。
與此同時,市場上還涌現出一些專注於更細分的地方特色米粉品牌,如花小小新疆炒米粉、辣風芹等品牌主打新疆炒米粉;融柳大鐵牛螺螄粉、小蠻螺螺螄粉、柳螺香等品牌主打柳州螺螄粉;子固路老南昌拌粉、李大叔南昌拌粉等品牌主打南昌拌粉;千韌·潮汕牛肉粿條、白塔牛肉粿條湯等品牌主打潮汕粿條。
近年來,火鍋賽道流行的酸湯味型逐漸蔓延到了米粉賽道,諸多米粉品牌推出了不同風味的酸湯系列産品。除了湯底味型的革新,米粉品牌還積極地圍繞食材升級與烹飪手法進行産品創新,尋找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以2024年嶄露頭角的生燙牛肉粉為例,其是以雲南米線為基礎,融合了餐飲賽道鮮切牛肉生燙的做法,成功開闢了米粉細分市場的新賽道。目前,生燙牛肉粉賽道已涌現出喬杉杉生燙牛肉米線、霸舌生滾牛肉米粉、窄巷口生燙牛肉米線等一眾代表性品牌,其中,喬杉杉生燙牛肉米線已在全國開出了310余家門店,霸舌生滾牛肉米粉的門店數也超過了240家。
紅餐産業研究院觀察,除了生燙牛肉米線以外,“鮮切+生燙”的模式還在米粉賽道持續延伸。例如,一些米粉品牌推出了生燙雞肉米線、生燙豬肉米線、生燙小火鍋等産品,通過“現切現燙”的沉浸式體驗,提升了産品的價值感。
然而,“鮮切+生燙”這種模式對米粉品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食材上,品牌需要確保肉類食材的新鮮品質與最佳口感;在湯底上,既要保證湯底的鮮美度充分激發食材本味,又要實現標準化出品,確保口味的一致性。
5.餃子餛飩衝刺千億市場規模,品牌通過品類延伸拓寬消費場景
餃子餛飩也是小吃快餐重要的細分領域。紅餐大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全國餃子餛飩門店數約16萬家,其中餃子門店佔比近七成。紅餐産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餃子餛飩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2024年,各大餃子餛飩品牌加速開店,以搶佔市場份額。例如,2024年全年,袁記雲餃凈增900余家門店,全國總門店數超過了4,000家,其主攻下沉市場的子品牌袁小餃凈增門店近400家,總門店數超過了1,000家;吉祥餛飩、熊大爺現包水餃、第9味老上海餛飩等品牌在2024年均新開了不少門店,門店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門店擴張的同時,不少品牌還加大了産品創新力度,比如在菜單中加入粉面、米飯簡餐、小吃、飲品、湯品等産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拓寬餃子餛飩的消費場景。
然而,隨着餃子餛飩品牌加速産品創新與品類延伸,其門店運營和産品標準化也將面臨多重挑戰。以湯粉、湯麵、雞湯小餛飩等帶湯的産品為例,專業化的湯底解決方案是支撐門店産品矩陣擴展的關鍵。
對於這一痛點,餃子餛飩品牌可與上游供應鏈企業合作,借助調味料企業的專業熬湯技術,實現門店高效標準化運營。例如,仟味高湯推出了“仟味一招鮮現熬方案”,通過大型工廠標準化熬湯技術,可降低門店50%的生産成本和70%的熬湯時間,在確保産品品質穩定性的同時,顯著提升門店運營效率。
6.地方特色小吃被深挖,中式炸雞、炸串、餅類表現亮眼
我國特色小吃種類繁多、口味豐富且價格實惠,深受消費者喜愛。諸如炸串、中式炸雞、餅類、涼皮肉夾饃、鍋貼、臭豆腐等小吃産品已逐漸發展成獨立的細分賽道。
其中,中式炸雞是近年來特色小吃領域發展較快的細分賽道之一,憑藉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豐富的口味贏得了廣泛消費者的喜愛。紅餐大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中式炸雞門店數量凈增2,000余家,截至2025年3月,總門店數已逼近2萬家。
目前,中式炸雞賽道已涌現多個連鎖品牌,部分品牌的門店數已達到數百家。同時,為了塑造差異化,各大品牌在食材、烹飪工藝上進行創新和改良,力求形成獨具特色的産品口味與記憶點。
以老韓煸雞為例,其巧妙地將川菜經典菜品幹煸辣子雞的做法融入到炸雞賽道,研發出了“三炸一煸”的烹飪工藝,同時對傳統辣子雞的塊狀大小進行升級改良,其拳頭産品幹煸辣子雞,憑藉口口是肉、外焦裏嫩、麻辣椒香的味覺體驗,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老韓煸雞還通過挖掘雞的不同部位食材,推出了招牌幹煸辣子雞貝貝、幹煸脆脆骨等産品,獲得沙利文頒發的“中國辣子雞貝貝首創者”“中國連鎖辣子雞小吃開創者”兩項權威認證。
當前,在餐飲市場持續內卷和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小吃快餐賽道憑藉着高效、便捷、高性價比的優勢逆勢上揚,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賽道之一。同時,火鍋、烤魚、烤肉、中式正餐等賽道的諸多品牌紛紛推出小吃快餐子品牌或相關産品,以爭奪市場份額,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
在瞬息萬變的餐飲市場中,精準洞察市場動向,搶佔市場先機是小吃快餐品牌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為此,紅餐産業研究院、仟味高湯為相關從業者總結了賽道的三大發展趨勢,供大家參考借鑒。其一,品類之間界限日漸模糊,融合趨勢進一步加深;其二,無論是産業上游還是下游,爆品思維依然盛行;其三,數智化將滲透到品牌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尤其是門店運營的精細化運作。(作者:紅餐産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