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着力打造新興支柱産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
提到航空,你是不是先想到機場裏的民航客機?在低空經濟加速崛起的今天,還有一個“航空多面手”正從專業場景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就是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到低空經濟:從基礎到延伸
根據民航法規定,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我們熟悉的民航客運、民航貨運屬於“公共航空運輸”,是標準化的大眾商業運輸服務。而通用航空則覆蓋更廣泛的場景,兩者共同構成我國民用航空生態。
下低空空域開展:
l 生産作業類: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及建築業等專業飛行;
l 民生服務類:醫療衞生救援、搶險救災等應急場景;
l 科研文體類: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航空教育訓練及文化體育飛行等。
這些通用航空場景長期積累的航空器、機場網絡、法規標準與運營經驗,為低空空域資源開發提供了可復用的基礎設施、制度框架和專業人才,可見,通用航空為低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低空經濟則以新能源、智能化、無人化技術為牽引,推動通用航空由傳統有人作業向無人機物流、eVTOL城市空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城市短途運輸)等新興業態升級,打開萬億級市場空間。
通用航空穩步增長,2030年有望達萬億規模
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産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政策支持與低空空域開放的雙重利好下,中國通用航空行業發展在過去五年間基本呈穩步增長態勢。截至2024年底,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傳統通用航空企業760家,比上年底凈增70家。通用航空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3232架,全國在冊管理的通用機場數量達到475個,比上年底凈增26個,全國通用航空共完成飛行134.1萬小時。
數據來源:2020-202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
投資視角下的行業生態
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與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背後離不開通用航空的産業生態的支撐,這也可為大家提供多元的投資方向選擇。
從産業鏈的分佈來看,上游覆蓋航空材料和核心零部件,這一環節技術壁壘高,是裝備性能的關鍵。中游包含直升機、無人機等裝備製造及配套運營服務,下游則囊括了産業融合的各類應用場景等。
隨着産業鏈各環節持續完善、新興業態加速落地,萬億級市場的大門已緩緩開啟。作為投資者,了解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的發展邏輯,有助於洞察産業升級的時代趨勢,把握新經濟領域的投資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