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工業母機在製造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端裝備製造能力的重要標準。想要把握好國家産業發展的大方向,了解工業母機行業的知識可不能少,本篇我們就和大家來聊聊這一領域。
製造業的“地基”:工業母機
工業母機,也就是機床,是製造各類機器的機器。它能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是因為幾乎所有工業品的生産都離不開它:無論是新能源車的齒輪、手機的機殼,還是人形機器人的減速器、航空航天裝備的發動機,都需要通過它加工成型。
2024年中國機床在應用端各行業銷售規模分佈
數據來源:格物致勝,《2025中國機床行業市場白皮書——分享版》,2025年4月21日。
工業母機的産品涵蓋車床、磨床、鑽床等多個機床類別,其中高端數控機床是工業母機中的尖端品類,集中了行業最核心的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精度高、效率高等優點。
比如,五軸機床就屬於是高端數控機床,它能實現多維度複雜加工,擅長處理複雜曲面零件,像是既要耐高溫高壓又超薄的航空發動機葉片,就需通過五軸機床完成加工。
此前,加工航空發動機葉片的工業母機技術是“卡脖子”環節,設備依賴進口。但近年來,國內廠商實現技術突破,打破了海外廠商壟斷的格局,將五軸機床的加工精度做到了納米級,自主研發出可用於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的工業母機。
市場格局:高端市場國産企業仍處於追趕階段
從全球範圍來看,工業母機行業競爭格局呈現高端市場由外資主導,中低端市場被國産佔據的格局。
高端市場主導者多為德國、日本企業,在高精度主軸、數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技術壁壘較高。相較於外資品牌,國産機床在産品技術層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國內廠商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中端市場以瀋陽機床、大連機床等國企,及海天精工、科德數控、紐威數控等大型民營企業為主,它們已經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並正在努力向高端市場挺進。
低端市場則由眾多規模較小、技術含量較低、主營低端機床的中小民營企業構成,同質化競爭激烈。
工業母機企業梯隊
展望未來:發展潛力可期
1、國産替代空間廣闊
從滲透率來看,我國高端機床滲透率較低。2024年我國高端機床滲透率為9.2%,美日已超過50%,滲透率的提升將拉動市場規模增長。(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嘉世諮詢)
從國産化進程看,中低檔數控機床已實現較高的國産替代,國産化率分別為65%和82%。而高端數控機床的國産化率僅為6%,正如我們上文提到的,工業母機的高端市場仍被外資主導,存在巨大的國産化提升空間。
2024年中國不同檔次數控機床國産化率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2024-2029年國內數控機床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2024年5月。
近期政府&&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産業發展:
2025年9月1日,國家標準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工業母機高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適應工業母機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全面形成,減材、等材製造標準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增材製造標準水平達到世界領先。”
9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印發的《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多次提到“工業母機”,包括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擴大工業母機等應用需求;在工業母機領域培養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實好工業母機等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等。
展望未來,隨着技術的突破,産業支持政策的持續發力,有望進一步推動工業母機國産替代進程加速。
2、新興産業需求多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等新興産業加速崛起,為工業母機打開了更廣闊的需求空間。
以人形機器人領域為例,其産業的快速發展正持續推高對精密加工設備的要求。我們之前在人形機器人産業鏈介紹的文章中,提到過人形機器人的運行離不開諧波減速器、行星滾珠絲桿等核心零部件,而這些部件的高精度加工,都離不開工業母機。
以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機器人為例,單&設備需搭載約 14 個諧波減速器。諧波減速器加工流程複雜,其生産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核心設備包含了工業母機的數控滾齒機、數控磨床與立式加工中心等等,這些機床的單價少至幾十萬、多則幾百萬。根據東北證券測算,若人形機器人年産量達到100萬台,僅生産諧波減速器所需的機床設備,對應的增量空間便將超過 200 億元。由此可見,隨着未來人形機器人産業持續滲透,其對上游機床設備的需求也將逐步釋放,有望為該領域帶來百億級的增量市場空間。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工業母機也扮演着關鍵角色,能源汽車發動機、電機、汽缸蓋等複雜零件的精密加工都離不開工業母機的支撐。而在低空經濟領域,工業母機也不可或缺,它能加工機翼、機身框架等機體結構件,以及無人機葉片等關鍵零件。這些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與持續擴張,為工業母機行業創造出更多新增需求,進一步打開其市場增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