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統計,截至11月14日收盤,本週(11月10日—11月14日)包括奧浦邁、聞泰科技、濱海能源、信邦智能、晶豐明源、電投産融、海聯訊、利德曼、海航控股、時空科技、華海誠科、勝利股份、凌志軟體、九聯科技等20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並購重組事件進展最新公告。
奧浦邁:14.5億並購澎立生物案獲新進展 獨董再度質疑交易必要性
奧浦邁於2025年11月11日發布公告,更新了對上交所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其作價14.51億元定增收購澎立生物100%股權的交易草案迎來新進展。此次收購旨在整合澎立生物的臨床前CRO服務,幫助奧浦邁從“培養基+CDMO”業務向覆蓋藥物研發全鏈條的“培養基+CRDMO”模式轉型。
然而,該交易預計將形成約5.55億元的高額商譽,且標的公司澎立生物(曾主動撤回科創板IPO申請)在2024年出現凈利潤下滑。交易自籌劃以來持續遭遇公司獨立董事陶化安的反對,其在最新董事會中再次投出反對票,明確&&“公司現階段不具有並購的必要性”,為此次整合的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
聞泰科技:44億元向立訊精密出售資産案近完成 “斷尾求生”初顯成效
聞泰科技於2025年11月10日發布最新進展公告,其向立訊精密及其關聯方作價43.89億元轉讓消費電子ODM(原始設計製造)業務資産包的交割已接近尾聲。截至公告日,除印度土地權屬變更尚需交易對方配合外,其餘標的資産(包括昆明聞訊100%股權在內的多家子公司股權及業務資産包)的權屬變更登記手續均已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方面目前仍有總計3.01億元交易尾款尚未支付,包括股權交易尾款7000萬元、印度資産交易尾款1.61億元以及昆明聞訊股權交易尾款7000萬元,聞泰科技&&將繼續與對方溝通價款支付事宜。此次交易是聞泰科技應對美國出口管制限制、戰略性退出産品集成業務的關鍵一步,旨在回籠資金並集中資源專注於半導體主業的發展。
伴隨戰略調整全面推進,這一“斷尾求生”式的舉措已初顯成效,據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78%—317%,半導體業務成為其業績核心驅動力。
濱海能源:終止145.8億"蛇吞象"並購 實控人資産注入計劃擱淺
濱海能源於2025年11月14日公告,正式終止發行股份購買滄州旭陽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權的重大資産重組計劃。這場備受市場關注的"蛇吞象"式並購原擬注入資産規模高達145.8億元,約為濱海能源總資産的11倍,旨在幫助這家連續五年虧損的公司形成"負極材料+尼龍新材料"雙主業格局以扭轉經營困境。
標的公司滄州旭陽是全球第二大己內酰胺生産企業,擁有完整的尼龍材料一體化産業鏈,其2024年營收達103.11億元,與濱海能源同期4.93億元的營收形成鮮明對比。此次交易終止意味着實控人楊雪崗將旗下優質化工資産注入上市公司以實現業務紓困的嘗試暫時擱淺,公司未來或將需要尋求其他途徑來擺脫連續虧損的經營困境。
信邦智能:28.56億跨界並購英迪芯微獲進展 高商譽高風險轉型引關注
信邦智能於2025年11月13日發布最新公告,其董事會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交易報告書草案,擬以28.56億元對價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英迪芯微100%股權。
此次並購是信邦智能在主業承壓下的重要轉型舉措——公司上市後業績持續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且此前在新能源領域的跨界並購(景勝科技)已告失敗。標的公司英迪芯微雖為車規芯片供應商,擁有比亞迪、大眾等客戶且累計出貨超3.5億顆,但其自身處於持續虧損狀態,2024年扣非後虧損達3806萬元。
該交易因高溢價估值(增值率432%)、高達21.49億元的商譽(佔凈資産73.7%)以及業績承諾採用"剔除股份支付"的特殊凈利潤口徑而引發市場對其估值合理性與風險的高度關注。
晶豐明源:32.83億並購易衝科技案恢復審核 兩家虧損芯片企業“負負相加”引關注
晶豐明源收購四川易衝科技100%股權的重大資産重組迎來關鍵節點。公司於11月13日公告,因更新財務資料而中止的審核已獲上交所同意恢復,這宗作價32.83億元的並購案重回監管審核軌道。
此次交易因兩家公司均處於虧損狀態而備受市場關注——晶豐明源已連續三年虧損,而標的公司易衝科技2024年凈虧損達5.12億元。交易方案在最新修訂中調整了部分交易對方的現金對價支付安排,但維持總估值不變,溢價率仍超260%,預計將形成近20億元的高額商譽。
這場“負負相加”的並購被視為芯片行業整合期的典型樣本,其最終能否實現“1+1>2”的協同效應,為當前處於低谷周期的半導體産業並購提供參考範例,正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