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不是“土”,卻是現代工業的“黃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3 15:47:49
來源:新華網

稀土:不是“土”,卻是現代工業的“黃金”

字體:

  提到“稀土”,很多人可能會先入為主覺得它是某種“土”,或是比較“稀缺”的資源。但事實恰恰相反——稀土既不是“土”,也並不“稀缺”。

  稀土不是“土”,也不“稀缺”

  稀土(Rare earth)雖然名字裏帶土,但它的全稱是稀土金屬或稀土元素。它不是單一物質,而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鑭係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下圖藍框所示)。

  

  從儲量來看,稀土其實也並不稀缺。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24年全球稀土儲量估計為9000萬噸,其中中國儲量為4400萬噸,佔比為48.41%。

  它的“稀罕”之處其實主要在於提取難度高。由於這17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鄰、化學性質極為相似,天然狀態下常常多種元素伴生於同一種礦物中,要把它們逐一分開提純,技術難度極高,因此才顯得“稀罕”。

  不過中國恰恰突破了這一關鍵瓶頸——獨創的“串級萃取”技術,能將釹、鏑等關鍵元素純度提至99.9999%。這也讓中國在稀土産量上佔據絕對主導,2024年中國稀土産量為27萬噸,佔到全球稀土産量的68.54%。

  為何説稀土是“工業黃金”?

  被稱作“工業維生素”的稀土,因其應用場景的特殊性、很強的不可替代性,也常被喻為“工業黃金”。

  從我們身邊的科技産品到前沿的高端製造,都離不開稀土元素的賦能。

  例如,手機屏幕的顯色、筆記本電腦的散熱,背後需要稀土元素調節性能;人形機器人的關節部位,需要稀土永磁材料保障靈活運轉與精準控制;航空航天發動機、雷達,國防裝備中的精密儀器等,同樣依賴稀土元素助其具備耐高溫、抗腐蝕等性能。

  稀土産業鏈和市場供需格局

  稀土是自然資源,但價值的“兌現”並非“天然”——從礦山裏的原礦,到加工成為關鍵原材料加以應用,需要一條完整的産業鏈來實現“價值轉化”。

  從産業鏈上看,上游主要是從稀土礦山中勘探、開採出稀土原礦;

  中游主要是提取出單一稀土元素,再加工成稀土氧化物(如氧化鑭、氧化鈰、鐠釹氧化物)、稀土合金(如釹鐵硼永磁體、鐠釹鏑合金)等“可用材料”;

  下游則是將這些“可用材料”,應用在新能源、機器人、航空航天、消費電子等領域。

  目前,從産業供需兩端來看,需求端,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航空航天等“未來産業”的市場規模都在快速增長,對稀土的需求是“剛性且持續的”;供給端“剛性約束”的特徵明顯,中國在稀土的探明儲量、開採産量尤其是在加工技術領域,已形成了難以替代的優勢,新進入者短期很難打破現有格局。

  總得來説,稀土雖名“土”,卻是現代工業的“黃金”,含“稀”的産品早已悄然融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當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更是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從一定程度來講,掌握稀土,不僅是掌握資源,更是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糾錯】 【責任編輯:黃海榮 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