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主投債還投股”的基金,大家多少都會想到:債券+股,增強收益。
實際上,這類基金的投資目標,並不只是“博取收益”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類基金想實現的投資目標是什麼,多資産投資期望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
1、為什麼“加”?
1)更能滿足希望在投資中“穩中求進”的投資需求
債券投資給基金帶來的收入主要包括兩部分:
² 利息收入:在持倉債券未違約的前提下,債券能為基金帶來穩定的利息收入。
² 資本利得收入:債券也有實時波動的價格。若基金主要使用市值法估值,當持倉債券價格波動,這些變動就會計入基金凈值,影響基金收益;同時,基金也可通過買賣債券賺取價差。
但是,在低利率的大環境下,債券利息能為基金帶來的收益有限。債券的二級市場價格,在多數情況下,波動和收益空間也遠小於股票。
對於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在穩的基礎上還想要更高一點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單純投資債券,可能無法滿足投資需求,在債券投資基礎上,加一些力求提高收益的資産組合投資,有助於提升預期收益空間。
2)能分散投資單一資産可能面臨的風險
不同市場環境下不同資産的表現會有差異,在相關性低的資産間配置投資,可以有效分散風險。
還是以股債為例,股債價格表現相關性較低,常存在你漲我跌的“蹺蹺板”效應。
股票和債券走勢對比
數據來源:iFind,20140101-20250331
在理想情況下,通過股債搭配投資,能實現分散風險、平滑波動的投資效果,比如:
在股市回調,債券價格上漲時,債券的利息和資本利得收入可成為基金重要的收益來源,平滑因股市波動而放大的投資組合風險;
在股市回暖時,權益倉位可捕捉上漲機會,增強組合回報,也可抵禦債市回調的風險。
2、“加”了期望能達到怎樣的效果?
“主投債還投股”的基金(也有很多人稱之為“固收+”基金)採用多資産投資策略,投資組合中以債券為主的固收部分,可以為基金提供較穩定的收益來源,有助於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波動;股票等其他收益潛力較高的權益資産,力爭提高基金的整體預期收益水平。
同時,這類基金會根據市場情況,在符合基金投資比例要求的情況下,合理調整各類資産配置比例,爭取在“控制風險”和“增厚收益”之間更好地實現動態平衡。
因此,這類基金的投資目標,並不追求絕對的高收益,而是注重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在控制組合回撤風險的基礎上,追求資産的長期穩健增值,預期風險和收益在多數情況下處於純債基金和偏股基金之間。
觀察偏債混合、二級債基、一級債基這些典型的“主投債,還投股”的基金,在過去幾年中的表現,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投資效果:
股市表現較好時,這類基金能享受到股市上漲的紅利,獲得高於純債基金的收益,如2020年;
股市波動較大時,這類基金因投資組合中有債券資産打底,債券表現起到了防禦作用,回撤幅度明顯低於偏股基金,如2022年、2023年。
各類基金指數歷史收益率、最大回撤、波動率(%)
數據來源:iFind,20200101-20241231,採用基金指數測算,指數過往表現不預示基金未來走勢,不代表具體産品表現。
另外,我們也要留意,多資産投資並非一定能收穫“收益增強”的效果,風險類資産既能帶來收益,也可能帶來虧損,導致基金錶現不如純債基金。
想要投資這類基金,既要看到收益增強的可能,也要多關注基金的回撤風險和回撤控制能力,對風險有充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