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吊牌密碼鎖折射誠信焦慮-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8 08:59:35
來源:北京晚報

巨型吊牌密碼鎖折射誠信焦慮

字體:

網購“七天無理由退貨”,原本是為了保護消費者而設立的機制,如今卻被一些人惡意利用,把穿過的衣服退給商家。為了防止顧客“蹭穿”,商家不得不使出了大吊牌、密碼鎖等各種“招數”。高退貨率帶來了經營成本的增加,巨型吊牌背後隱藏着商家的無奈。網購雙方的利益平衡點在哪?惡意退貨行為僅僅是道德問題嗎?有專業人士建議,電商&&應建立“退貨信用體系”,相關部門也應該增加更多的技術手段,既能保護商家利益也能保護消費者權益。

市民張女士網購的羽絨服上縫有巨型標籤

現象

網購&&流行巨型吊牌

“為了防止客人穿過再退,只能這樣幹了……”今年“雙11”前,經營服裝生意的李先生在社交&&曬出了自己給店內羽絨服加裝的密碼鎖。只見黑色羽絨服的拉鏈上,連着一把巨大的密碼鎖,顧客&&商家確認收貨後,他才會告訴對方開鎖密碼,這個方法很快就在網絡上火了。

“沒有辦法,最近有兩件羽絨服都是穿過之後退回來的,我在&&上申訴都被駁回了。”李先生的實體店在百榮世貿商城,主要售賣女式大衣、羽絨服等,他的網店也已經經營六年多了。他説近年來顧客買衣服後“用了退”的情況越來越多,經營十分艱難。“2022年以前,我家的退貨率只有35%左右,而且很少有穿過退的。2022年之後,退貨率飆升,一度達到75%左右,今年則飆到了90%。去年有一款戶外的拼色羽絨服,退貨裏近一半都被穿過了,損失慘重。還有一件退貨的衣服,上面滿是洗衣液的味道,真是氣死人了。”

李先生説,今年是他第一次在衣服上用密碼鎖,這種方式也是“無奈之舉”。“塑料吊牌缺乏法律效力,即使缺失&&照樣同意退貨。我去年就開始用大吊牌了,結果還是損失了好幾千元,所以我今年改用密碼鎖了。鎖雖然也沒有法律意義,但買家拆不掉啊,一把鎖的成本不到3元,也不會影響試穿,相比退貨的損失微乎其微。”

  李先生發布在社交&&上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幾天內就帶來了上千點讚和評論。不少同行&&,為了防“蹭穿羊毛黨”,大家使出了大吊牌、密碼鎖等各種招數,有羽絨服商家甚至為了防止顧客蹭穿,在羽絨服拉鏈處縫上了巨型標籤。不少消費者也&&,今年“雙11”最新奇的現象,就是不少衣服上都挂着比臉還大的吊牌,有些吊牌上還寫着密密麻麻的“拆除不退不換”的字樣,令人啼笑皆非。

  網上一家男裝店獨闢蹊徑,將衣服吊牌改成了鼠標墊。“現在大家都把吊牌越做越大。我也是看了一位顧客的評論,他給了一個具體尺寸,我一看這不就是鼠標墊的尺寸嘛,就直接去做了。”店主王先生説,起初他定制了40張鼠標墊作為吊牌,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現在他又加了300多單鼠標墊吊牌,此外還定制了內褲、襪子、一次性煙灰缸等其他種類的吊牌,顧客下單時可以任選一件。

  賣家劉先生則選擇使用多種吊牌“組合”。“今年‘雙11’我們推出的新款毛呢大衣,領子上面挂了大吊牌,側腰處有小吊牌,拉鏈上還有防拆扣。顧客退貨的時候,這些東西只要少一件,我們都會拒收。”劉先生説。

王先生家的鼠標墊吊牌

  賣家

  惡意“蹭穿”讓人不堪其擾

  巨型吊牌的背後,是商家的無奈和信任焦慮。近年來,部分消費者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機制,卡着時間節點享受完新衣後又申請退貨,讓服飾類電商不堪其擾。

  不少商家都遭遇過惡意蹭穿退貨,尤其是禮服、羽絨服、大衣和演出服領域是重災區。今年10月底,山東菏澤服裝商王先生就接到一筆訂單,是來自湖南某學校的40件演出服。演出結束後,顧客便集體申請退貨,退回的衣服滿是污漬,褲腿被踩臟,衣服裏還有頭髮,在幾經波折之下,學校才介入協調,幫商家追回了貨款。

  商家劉先生&&,他是今年5月發現有巨型吊牌的,周邊很多同行都已經在用了。“大家都苦惡意退貨久矣,大量退貨會導致庫存積壓,周轉變慢,因退貨産生的運費險、倉儲費、包裝費、服裝清洗費等,都是實打實的支出。一個巨型吊牌成本只有幾角錢,但是可以讓退貨率降低。”劉先生説。

  記者&&到一位來自河南的吊牌生産商,他的店內目前售賣A4、A3複印紙那麼大的吊牌,材質為比較堅硬的特種紙。商家透露,今年“雙11”前的三個月,來找他諮詢的服裝商家有近千人次,目前他們生産的巨型吊牌訂單量已經高達70多萬套。

  “巨型吊牌真的起了一些作用,今年我們裝上了印有‘拆封不退不換’的A4紙吊牌後,線上退貨率降了20%左右。”電商韓女士吐槽道,“卡着七天無理由退貨的顧客,我遇見過很多,但商家不敢申訴,因為競爭太激烈了。如果我們對這種惡意退貨的申訴多了,&&會在用戶搜索時把我們的店舖往後排,畢竟銷售額和日活躍用戶量才是&&看重的。”

李先生家的密碼鎖吊牌

  買家

  有人試圖破解巨型吊牌

  “今年買羽絨服,頭一次在衣服上看到這麼大的吊牌。”“雙11”期間,市民張女士在淘寶購買羽絨服,收到貨後發現羽絨服的胸口上縫着一個巨大的標籤,上寫“試穿請保留,拆毀不退換”,令她感到十分新奇。

  “作為消費者,我不覺得這種大吊牌對購物體驗有什麼影響,反而很支持商家這樣做,因為我也很討厭那些‘羊毛黨’。吊牌齊全讓人覺得安心,至少可以確認我買到的衣服,不是別人穿後無理由退貨的商品。”張女士説。

  “不是惡意退貨的人,誰會在乎呢?”像張女士一樣,不少消費者都&&可以接受巨型吊牌。市民吳先生説,自己很贊成商家使用巨型吊牌:“現在網上買衣服,很多吊牌確實變大了不少,我特意留下一些好看的用作書簽了。”不少消費者覺得,現在一些吊牌很有創意,部分商家把吊牌換成襪子、鼠標墊,感覺無形中多了一份贈品。

  但也有消費者覺得,巨型吊牌在試穿時帶來了不方便,影響了試穿的體驗。“有一些吊牌大到影響穿脫和整體版型了。比如試穿的時候,衣服領子一直是支棱起來的。有些又硬又大的吊牌,試穿的時候又勒又刮,很容易損壞嬌貴的面料。”消費者呂女士認為,大吊牌添了麻煩,還拉低了購物的愉悅感,“而且我覺得吊牌也是要成本的,都會均攤到顧客身上,導致買衣服的成本越來越高。”

  在電商研究“防蹭穿”的同時,仍有一些消費者試圖與商家“鬥智鬥勇”,有人在社交&&上分享“如何破解巨型吊牌”的帖子,有網友發布“吊牌拆線教程”,還有人出主意説可以用夾子把巨型吊牌夾在衣服內側,這樣就可以穿出門了。這類“破解攻略”也有不少人點讚。

  “商家覺得很受傷,消費者覺得被防着,其實誰都沒贏。&&也是很兩難,偏向消費者容易失衡,偏向商家又怕失去口碑,希望未來能有好的機制解決這個問題。”賣家韓女士説。

  律師建議

  應建立“退貨信用體系”

  面對“羊毛黨”,賣家劉先生持悲觀態度。“我覺得在這場紛爭中,&&完美避過了責任。實際上,如果有好的機制,只要雙方舉證充分,&&公正,惡意退貨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的評價系統,應該讓電商和消費者有雙向評價的機會,那種退貨率高的買家,他們的評價可信度應該降低;系統可以對賬號進行行為分析,對有不良行為的賬號進行權利降級。”劉先生説,“七天無理由退貨”保護的是購物自由,但總有人把它當成“七天免費穿搭權”,這種風氣應該得到遏制。

  北京市常鴻律師事務所彭艷軍律師認為,巨型吊牌的出現,源於部分消費者對“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的濫用。“‘七天無理由退貨’機制,源於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主要適用於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遠程購物方式。其初衷是解決遠程購物中消費者無法實地查看商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有關“七天無理由退貨”機制,現行法規中對“商品完好”標準、不適用情形等都已做出了規定,但對商品“是否經實際穿着”缺乏量化檢測手段,導致現實中“七天無理由退貨”常常被濫用。彭艷軍&&,惡意退貨行為,如“蹭穿”“試用後退貨”,若影響商品二次銷售,可能構成民事侵權,甚至涉嫌詐騙。同時從道德層面看,這種行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屬於濫用權利。濫用退貨規則會透支整體消費者信用,破壞網購環境。

  然而彭艷軍也強調説,吊牌上“拆除不退不換”等商家單方面的聲明,未必具備法律效力。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商家不能以自行設定的條款限制消費者的法定權利。如果商品確實完好、不影響二次銷售,消費者仍有權依法退貨。因此,僅靠“物理防退貨”不是長久之計,需從規則、技術、信用機制等多方面綜合治理。彭艷軍建議,相關部門應進一步細化“惡意退貨”的認定標準,並將其納入個人徵信記錄,既要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也要防止規則被濫用,維護公平交易環境。電商&&應建立“退貨信用系統”,對高頻、異常退貨用戶進行識別與限制;利用大數據分析退貨行為,區分正常與惡意退貨;推廣“退貨險”“試用裝”等機制,平衡商家與消費者利益。(記者 張雪 受訪者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