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協會近日發布的行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在國家提振消費政策落地見效、居民消費信心穩步回升的雙重支撐下,我國服裝行業實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內銷市場溫和增長,網絡零售持續向好,細分賽道、跨界創新與健康消費成為拉動行業增長的三大核心引擎。
國家統計局核心數據印證了行業回暖態勢。1至9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商品零售額累計達7590.2億元,同比增長2.4%。這一增速較2024年同期提升了2.6個百分點,呈現出明顯回升勢頭。線上渠道表現尤為亮眼,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持續激活消費潛力,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8%,比1至6月1.4%的增速實現翻倍提升,成為內銷市場的重要增長極。
細分賽道多點開花
國貨品牌表現亮眼
消費升級與需求多元化推動行業進入結構性增長新階段,多個細分品類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中,運動戶外服飾成為最大亮點。2025抖音電商“雙11”期間發布的報告顯示,在10月核心促銷周期內,該品類銷售額同比增幅超104%。安踏、李寧等國貨品牌憑藉精準的市場定位持續擴大份額,安踏針對學生群體推出百元級入門衝鋒衣,李寧聚焦戶外場景研發專業徒步鞋,均精準契合消費者需求。
女性消費市場的細分創新同樣成效顯著。千瓜數據《2025小紅書高增長賽道報告》顯示,“高智感穿搭”話題在小紅書&&上的瀏覽量已超7800萬次,主打設計感與女性特質的“高智感”女裝,成功開闢標品服飾之外的新增長空間。此外,伴隨“科學養寵”理念的普及,寵物服飾從可選消費升級為必備品,衝鋒衣、涼涼衣、GPS定位馬甲等功能性單品持續熱銷,成為養寵家庭的核心消費品類。
跨界融合賦能升級
科技文化注入新活力
面對新質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服裝品牌加速跨界融合,通過鏈結藝術、文化、科技等領域實現創新升級。柒牌聯合同濟大學啟動“全球大學生AI+IP創意設計大賽”,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品牌IP的融合路徑,為品牌注入年輕化、國際化創意活力;紅豆股份則攜手中國移動、華律智能等7家企業,打造“AI+服裝新零售體驗中心”,集成AI導購機器人、AR虛擬試衣、3D智能量體等前沿技術,構建起“智能服務—數據驅動—柔性生産”的全鏈路閉環,大幅提升市場服務能力。
供應鏈革新成為品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支撐。海瀾之家打造國內首個西服智能柔性生産基地,借助模塊化預置和5G工藝同步技術,實現“一件起訂、7日交付”,生産周期從15天壓縮至4天;其與京東“超級供應鏈”協同後,全國八大倉智能分貨效率提升3倍以上,存貨周轉效率顯著優化。波司登、坦博爾等品牌也通過供應鏈升級,實現新品上新提速與庫存壓力緩解,印證了供應鏈韌性的核心價值。
健康消費成剛需
科技賦能品質升級
健康消費已從品質生活的可選項升級為剛需,成為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企業紛紛加碼科技研發,將生物科技、智能傳感、綠色材料等融入産品創新。李寧將新技術延伸至運動服飾的支撐結構設計,有效降低運動損傷風險;全球功能性服裝市場規模預計今年突破700億美元,中國市場佔比超30%,其中智能溫控、健康監測等功能性品類年增長率突破25%,我國在智能溫控領域專利申請量佔全球62%,技術優勢顯著。
品牌通過場景化營銷傳遞健康理念,實現從産品銷售到生活方式引領的轉型。江南布衣與生物科技公司Spiber合作研發新材料,以“可持續健康美學”為定位傳遞“穿着即環保”理念;內衣品牌SANGLUO主打真絲産品,強化“好睡眠”品牌認知,為消費者提供場景化健康解決方案。數據顯示,女性主導的功能性服裝消費額今年預計突破900億元,老年群體智能服裝銷量同比增長85%,健康消費市場呈現多元化增長態勢。
中國服裝協會&&,前三季度宏觀經濟穩中有進,促消費、支持民營經濟等政策為行業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展望年末,隨着消費信心持續回升、冬季換裝需求釋放及促銷活動的拉動,內銷市場有望保持回暖態勢。協會負責人建議企業持續深化轉型升級,聚焦産品創新、品牌建設與渠道效率提升,增強內外市場的協同能力,築牢行業高質量發展基礎。(作者:何曉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