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數據,近幾年我國“輕醫美”用戶規模不斷增長,預計2025年將達到3105萬人。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帶動整個“輕醫美”市場快速擴張,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輕醫美”通常指非手術類醫療美容,如部分注射、光電、生物技術等,其具有操作手段靈活、創傷小、恢復期短、風險低等特點,但仍屬於醫療行為。一些商家為降低消費者心理門檻,讓消費者産生“做輕醫美”和“做美容護理”區別不大的錯覺,激發消費動力,在宣傳推廣中強調“輕”“快餐化”“生活化”,將“輕醫美”醫療屬性和潛在風險淡化。不僅如此,醫美行為監管明確、門檻高,鼓吹“輕”化可能為無證擅自開展醫美等違法現象大開綠燈。
如何才能有效規範“輕醫美”市場?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3天線下特訓+50節線上拓展課”“快速上手各類皮膚注射項目,零基礎掌握核心技術”“結業即可獨立接診,月入五六萬元不在話下”……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搜索引擎或社交&&上搜索“醫美 學習”等關鍵詞,就會跳出五花八門的醫療美容類培訓機構,網上有時候還會主動推送這類內容。其中不少此類機構承諾,只需短短幾天,毫無醫學學習經歷的“小白”也能掌握“輕醫美”技術,甚至可以成為獨立為客戶做醫美項目的“高級輕醫美科技抗衰管理師”或“高級醫美諮詢師”。有機構稱結業之後,會為學員頒發全網可查的“權威證書”。
3天的“輕醫美”培訓課程包括哪些內容?這麼短的時間真能教會學員醫美技術嗎?
買産品送技術
速成班一條龍
“3天就能學明白了,要是想靠醫美賺錢,千萬別錯過!”
通過某&&的一則醫美培訓廣告,記者以求學者的身份&&到一家醫美培訓機構。該機構工作人員劉敏(化名)介紹:2980元購買原價5980元的産品,購買産品後免費學技術,一年之內都可以免費復訓進修。
據了解,産品指的是“除皺抗衰緊致水光、膠原蛋白水光、三文魚修復水光”等共計30支産品;技術指的是包括“輕醫美技術、線雕技術、手術全科技術、營銷拓客、自體血清中胚層療法”在內的五大“核心技術”。
劉敏的朋友圈日均更新十幾條圖文和視頻內容,大多是學員報名預付定金的截圖、醫美培訓課堂的視頻、顧客醫美前後對比圖,這些內容的真實性有待考究。比如記者注意到,7月31日,劉敏在朋友圈發布“微美創業班倒計時1天,抓住福利的尾巴”。僅半個月後,她在朋友圈再次發布相同的內容。
劉敏説,學習內容既有基礎的産品認知、藥物配比,也有時下流行的“貼骨針”“少女線緊致”等,涵蓋了市面上所有熱門的“輕醫美”項目,“專業知識、審美、面診、營銷,我們是一體化的教學,就是教如何在這個行業中掙到錢”。
而掌握上述提到的全部“輕醫美”技術的時間,劉敏&&,“只需3天”。
對此,她是這樣解釋的——每個月機構都會開設3天的線下課程,“3天內這些學習內容老師都可以講完,但是每個學員掌握知識的情況不一樣。掌握好的話,3天內學完沒問題,如果擔心沒學會,可以參加下個月的培訓”。倘若不方便參加線下培訓,機構還準備了線上直播課,“每隔一天會有醫生在內部微信群內直播講解”。
“你不用擔心自己沒基礎。”劉敏説,“因為課程主要針對沒有醫學背景的新人,你只要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跟着教程都能學會。學成之後,公司還會提供開店選址、裝修、宣傳拓客等‘一條龍’扶持”。
當記者詢問她是否可以提供公司資質證明時,劉敏給記者發來一份名為“××集團”的PDF文件,“這是我們公司的介紹,我們有自己的工廠,也生産醫美産品,你在網上都能查到”。然而當記者在網上搜索該公司時,搜索結果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25年7月15日,與PDF文件的公司簡介中成立時間不符。
對此,劉敏言辭閃爍,解釋是“營業執照變更的緣故”。記者檢索相關條例發現,公司即使更換營業執照,其成立日期也不會發生變化。
缺乏醫療資質
直接針劑注射
在此次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不少打着“輕醫美”牌子的此類培訓機構,均&&學成之後,學員會獲得一份由機構頒發的培訓證書。
記者翻看了四份所謂的行業證書後注意到,這些證書上印有學員的身份證號碼、課程名稱以及證書編號,其中兩份還有蓋章單位,其中一個為“××醫美科學管理培訓中心”。記者在公開網站檢索,並未查詢到相關單位信息。
對於從業資格,不少機構的課程顧問對此不以為意,&&“‘輕醫美’用不到醫師資格證”,問及培訓後的就業,他們稱機會“非常多”。“學完之後可以到美容店工作,也可以自己開工作室,做移動美容上門服務。”
比如記者&&的一家“輕醫美”培訓機構開設的“全科高級綜合管理班”培訓費用3980元,學習時長5天,工作人員沈女士&&,“5個全日制課程,理論結合實操,以實操培訓為主,學完之後可以直接上手給顧客注射産品。”
當記者強調自己既無醫學背景也無執業證書時,沈女士告訴記者完全不用擔心:“針劑注射這一塊是針對零基礎開設的系統性培訓班,技術才是進入醫美行業的敲門磚,我們就是教你們如何規範操作以及規避風險。”
沈女士是這樣推銷的:“只要不私自加量違規操作,針劑注射這一塊不像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現在醫美很成熟了,出現問題都是使用劣質産品導致,上完培訓課後老師會推薦正規渠道拿貨。”
再比如,當記者就從業資質提出疑問時,劉敏也告訴記者“無證也不影響從業”。
“課上學員之間會相互練習,老師也會教你怎麼設計點位、規避風險,保證你學會後可以獨立操作。”為了打消記者的疑慮,劉敏稱,“你如果擔心的話,可以選擇只用儀器操作,如果你未來在整形醫院做皮膚科的執業醫生,那必須有證,但是跟着咱們機構學習用機器操作,用儀器代替針劑注射,合法合規。”
在調查過程中,一些此類機構的工作人員反復向記者強調無針醫美是大勢所趨,&&“用儀器操作同樣能達到好的效果,只要能賺錢就行”。
“輕醫美”是否真如這些工作人員所説的那樣門檻低、從業者不需要相關資質?
北京中醫藥大學衞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向記者介紹,“輕醫美”是介於手術整形和生活美容之間的專業醫療美容項目。因此根據相關規定,從事“輕醫美”操作的人員必須具備醫師資格證和醫師執業證,並在衞生主管部門備案註冊,註冊在工作的醫療機構持證上崗。
多重渠道變現
充當醫療掮客
如果學員對親自上手操作仍有顧慮,還有一些“輕醫美”培訓機構的推銷人員會給“學員”規劃另外兩條“錢途”,保證他們即使學不會技術,也能成為“專業醫美人士”。
一是成為美容院的醫美諮詢師或面診師。“現在美容業發展這麼好,各個整形醫院都招諮詢師和面診師,顧客來了之後你就給他進行面診,告訴他適合什麼樣的項目。”劉敏説。
二是向美容院輸送客源賺取分成。在此模式下,學員可以利用速成班學來的營銷手段,將潛在消費者導流至合作的整形機構,學員無需承擔直接上手操作可能帶來的風險,培訓機構和合作醫院獲得了穩定的客源,形成了一條灰色利益鏈。劉敏將此稱為“醫療掮客”盈利模式:“現在很多美容院都是利用線上資源拓客,我們會教你怎麼發短視頻、朋友圈等,怎麼打造人設,怎麼營銷拓客。”
有了客源之後,按照培訓機構的説法,只要將顧客介紹到該機構合作的整形機構便可獲得相應分成,“你招攬到的顧客可以給整形機構輸送,分成的利潤空間也非常高,五五分、三七分、一九分都有。”劉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做個大的醫美項目,通常都要花四五萬元,按照最少五五分成的比例,也能掙兩萬多元,掙錢的方式有很多,不是説只能靠上手做醫美項目掙錢。積累了穩定的客源之後,月入四五萬元、五六萬元都有”。
四川綿陽的余女士曾在當地一家醫美營銷公司任職,日常工作內容是運營幾十個社交&&賬號,通過社交&&主動&&潛在醫美客戶,內部推送給對口醫院,一個電話算一個業績,每月薪資三千,“醫美營銷拓客很多情況下其實就是用網圖去騙客戶的&&方式,沒有一個實際案例的圖片”。(作者: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