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峨眉武術等點亮“非遺開學第一課”,花西子持續推動民族文化進校園-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7 17:04:26
來源:新華網

川劇、峨眉武術等點亮“非遺開學第一課”,花西子持續推動民族文化進校園

字體:

正值開學季,成都、涼山、峨眉山、綿陽等四川省60余所學校陸續開啟非遺開學第一課。川劇、峨眉武術、彝族月琴、剪紙等豐富多彩的非遺課堂,讓民族文化浸潤校園,在傳承中煥發生機。“花西子薪火傳承·民族文化進校園”公益項目,繼今年5月把涼山“非遺校本課程”創新模式帶到四川全省之後,在新學期伊始,將首套民族文化進校園系列指導用書正式投入使用。該指導用書歷時3年打造,打破非遺傳承“口傳心授”的局限,為非遺教學提供標準化支撐。

9月16日,在彭州市隆豐小學,開展了以國家級非遺項目川劇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川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蕓走進校園,與隆豐小學的師生,共同展示“唱念做打”基本功、與“手眼身法步”表演技法,“三代同&”呈現出非遺川劇的蓬勃生機。

非遺開學第一課:彭州市隆豐小學川劇課堂

同一天,成都市雙流區永安小學的剪紙課上,學生們巧手翻飛,刀鋒游走間一張張紅紙搖身成為一幅幅民俗藝術品。峨眉山市第三小學的學生們正在練習峨眉武術,一招一式乾淨利落,“嘿哈”之聲鏗鏘有力。而雷波縣金沙鎮中心校的月琴老師,指導學生們撥動琴弦,古老的彝族樂器奏出悠揚的民族韻律。

非遺開學第一課:成都市雙流區永安小學剪紙課堂

非遺開學第一課:峨眉山市第三小學峨眉武術課堂

非遺開學第一課:涼山州雷波縣金沙鎮中心校月琴課堂

《“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青年非遺傳承人培養,創新傳承人培養方式;要推動非遺普及教育,鼓勵中小學開設非遺特色課程,加強非遺師資培養。四川省教育基金會黨委副書記蔡建明&&:“非遺開學第一課,是中華民族文化在校園生動重現的重要一課。各地學校通過非遺課程常態化、校園文化特色化的形式,讓非遺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民族文化的創新與傳承注入活水。”

“自2021年以來,‘花西子薪火傳承·民族文化進校園’公益項目通過開展非遺教學、實施在校老師非遺教學培育計劃、以及開發非遺教學指導用書,逐步建立起可持續的非遺校園傳承體系。”花西子母公司宜格美粧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曾敏&&:“通過開發非遺教學指導用書,打破非遺傳承依賴‘口傳心授’的局限,促進學校間、非遺傳承人與在校老師間的資源共享,讓非遺教學實現特色化和標準化的融合。”

自2022年起,花西子公益團隊組建了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教育專家、教材開發專家等50餘人的專家團隊,開發非遺教學指導用書。該指導用書從知識點梳理、教案設計到專家評審,均需經過嚴謹、細緻的打磨,力求為民族文化進校園提供科學、系統、專業的教學依據。

首套民族文化進校園系列指導用書正式投入使用

在隆豐小學,川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蕓受聘“川劇”課程建設專家,負責非遺教學指導用書的研究、編寫與師資培訓指導工作。劉蕓分享道:“川劇對基本功要求極具魅力,一個眼神、一個指尖動作都要精益求精。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專家團隊為川劇進校園所編寫的指導用書,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非遺傳承之路也能越走越穩。”

劉蕓受聘“川劇”課程建設專家

2024年9月,“花西子薪火傳承·民族文化進校園”創新性地發起“在校老師非遺教學培育計劃”,推動“非遺傳承人+學校老師”的授課模式落地。截至目前,已有22名在校老師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正式拜師,覆蓋阿都高腔、彝族漆器、金江鼓樂等16項非遺代表性項目。

未來,項目還將面向四川省20所項目學校的在校老師招募培育對象,攜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讓更多在校老師有機會系統性地學習非遺知識與技藝,擴大非遺教學的師資隊伍,以進一步促進民族文化進校園公益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紀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