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聊天、會撒嬌、可感知情緒……人工智能技術正為玩具賦予情感陪伴的能力。日前,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推出AI玩具開發套件“喵伴”,引發廣泛關注。社交&&上,相關討論熱度高漲。有網友&&“加班回家後,AI玩具能陪我説説話,感覺會沒那麼孤單。”不過,也有網友質疑玩具能否替代真實的人際互動?當前,從兒童到成人,AI陪伴玩具正快速滲透市場,但行業也面臨同質化、高價門檻等挑戰。
從孩子到成人
AI陪伴玩具市場升溫
在孩子王(拱墅萬達店),貨架上的AI玩具吸引着不少家長駐足。實豐文化推出的“AI魔法星”和盈佳智能寵物機器狗“迪卡特”在這裡主要售賣AI陪伴玩具,面向兒童群體。據店員季芳芳介紹,“AI魔法星”會員價299元,支持單擊對話和連續對話兩種模式,不僅能回答百科問題,還能進行邏輯對話,並具備記憶存儲功能,適合3歲以上兒童作為早教和陪伴工具。消費者周女士正在為侄子挑選禮物,她説:“機器狗外形挺有科技感的,既能回答問題又能講故事,算是一個可以陪孩子成長的、特別的電子寵物。”
與傳統玩具聚焦兒童市場不同,AI陪伴玩具通過智能化與擬人化設計,也為成人群體也提供了情感陪伴體驗。淘寶電商&&數據顯示,主要面向成人銷售的“Cupboo咘咘”AI毛絨寵物陪伴機器人已售出超1000件。據客服介紹,“Cupboo咘咘”能根據用戶的撫摸、呼喚做出動作和聲音反饋,並隨着相處時間的增加形成不同的“性格”,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情感寄託”。
面對這一新興市場,科技巨頭、傳統玩具廠商和互聯網公司等紛紛布局。今年6月以來,OpenAI宣布與玩具巨頭美泰(Mattel)合作,計劃將AI技術融入傳統玩具;京東集團發布附身智能品牌 JoyInside,為AI玩具提供大模型驅動的對話能力,並與火火兔、Fuzozo芙崽等品牌合作;中興通訊發布AI電子寵物 “麻薯”Mochi,主打情感陪伴功能。
市場升溫背後
或面臨高價門檻與同質化問題
據京東超市與深玩協聯合發布的《AI玩具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AI玩具市場將於2030年突破百億規模,年增長超過70%。
儘管AI陪伴玩具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也面臨一定的爭議與挑戰。以面向成人的AI陪伴玩具為例,儘管它們能提供更豐富的情感互動體驗,但高昂的定價限制了市場普及。例如,日本品牌LOVOT的AI陪伴機器人售價超過3萬元,定位偏向小眾高端市場,難以真正進入大眾消費領域。同樣具備情感交互功能的國産品牌産品,售價也普遍在千元以上。
此外,也有消費者對AI陪伴玩具的實用價值持懷疑態度。社交&&上,“AI陪伴玩具是智商稅嗎?”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有網友&&:“雖然AI玩具能聊天解悶,但真的替代真實的人際互動嗎?”對此,杭州愷頑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倩倩&&:“AI陪伴玩具確實帶有新奇的互動功能,但對成人來説,這類産品更像是一種社交工具,而非人與人互動的替代品。”
與此同時,陳倩倩指出,當前市場上的AI玩具大多依賴通用大模型,缺乏真正的差異化競爭力。“一些産品只是簡單套用模型,沒有針對特定場景進行優化,導致用戶體驗雷同。”
對於行業未來,陳倩倩認為,隨着百度、京東等行業巨頭的戰略布局,AI玩具行業將加速走向系統化發展。“儘管現階段一些品牌依賴現成技術方案,但未來通過供應鏈整合,行業有望構建更完整的生態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更具溫度的産品和服務。”(見習記者 蔡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