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天然”就是“真”珠-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28 10:09:41
來源:消費日報

標榜“天然”就是“真”珠

字體:

為了評估直播帶貨模式的現狀,上海市消保委等從消費頻度維度選取珍珠飾品領域開展了直播帶貨消費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網絡平臺上銷售的珍珠産品存在樣品與實物不符、産品定名不規范、直徑大小標識混亂或亂標等現象,加之主播含糊的詞語描述和具有引導性的介紹,極有可能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和判斷。

部分直播間存在“三無”珍珠産品

日前,上海市消保委聯合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通過對8個消費者經常網購平臺、100個直播間進行監測,選購各類珍珠飾品,並對整場直播講解、宣傳、購買全程錄屏以採集固定相關證據,並進行了相關檢測。他們從多角度對100個直播間進行打分比較,各直播間總體平均得分為6.47分(滿分10分)。

本次調查對網購平臺的店鋪直播間與網紅直播間進行打分比較,店鋪直播間為6.46分,網紅直播間為6.57分。對購買樣品按産品分類進行橫向打分比較,平均得分由高至低分別為:淡水珍珠6.9分、珍珠(未標識淡水或海水)6.21分、海水珍珠5.96分。

此次調查發現,小型直播間(粉絲量1萬以下)本身對于珍珠産品關鍵參數講解寥寥幾句,發貨包裝簡陋,樣品涉嫌“三無”産品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增加消費者辨別産品的難度,更無法確認該産品是否與直播間主播描述一致。

上海市消保委披露了多個具體案例。相關直播間銷售的某件産品,無産品標識標簽,其産品頁面標稱為“頸飾109卡12維納斯澳白”。經檢測,該産品實為經覆膜處理的淡水珍珠,其規范定名應為“珍珠(處理)項鍊”。通過表面鍍鈦處理工藝,珍珠的光澤能得到顯著提升,但這種工藝的處理效果並不持久,表面鈦膜在日常佩戴中磨損後,珍珠原本的光澤便會顯露。

三成樣品定名不規范

調查發現,商家對于其所售珍珠飾品的名稱通常會附加“澳白”“大溪地”“真多麻”“特級”等帶有特定含義的術語,但業界其實對此並沒有形成嚴謹、統一的定義標準,極易幹擾消費者的認知和評估。同時,主播在講解過程中經常使用“天然”一詞強調其珍珠的天然屬性,從而區別于各種人工寶石或經人為優化處理的寶石,以此吸引消費者購買。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珠寶玉石的規范定名都無需加“天然”前綴,而且國內外市場絕大多數珍珠産品均為人工養殖形成,應當標識“養殖珍珠(珍珠)、淡水養殖珍珠(淡水珍珠)、海水養殖珍珠(海水珍珠)”等規范性名稱。經檢測,三成樣品的定名不規范,部分樣品經過覆膜、輻照、染色等處理卻未明確注明處理工藝,更有甚者拿倣珍珠冒充珍珠、淡水珍珠冒充海水珍珠等。

如“相關直播間銷售的品名為“18k金海水滿天星項鍊”的産品,其提供的標識資訊為“海水Akoya珍珠”,實測結果為淡水珍珠。相關直播間銷售的品名為“12毫米施家深海正圓大牌同款項鍊冷白光高奢”的産品,其提供的鑒定證書資訊為施華洛世奇珍珠,實測結果為倣珍珠。所謂“施華洛世奇珍珠”,是指一類由特定工藝制造的珍珠倣制品,有較好的外觀效果。雖然“施華洛世奇珍珠”(業內常簡稱施家珍珠)在行業內有一定知曉度,但是此名稱並不符合國家標準,應標識為“倣珍珠”。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這類僅在行業內傳播的商貿名稱非常容易引起困惑,普通消費者很可能將倣珍珠當珍珠購買。

直徑大小標識混亂或虛標

此次調查100個直播間中絕大多數未能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范且準確標識“形狀”“光澤”“光潔度”等珍珠分級級別資訊。主播僅在直播過程中使用諸如“社交距離無瑕”“無明顯瑕疵”等較為含糊性的詞語表述,再加上直播間會通過濾鏡、美顏等手段美化珍珠展示效果,極有可能影響消費者選擇和判斷。

有15個樣品未標識珍珠直徑大小或數值區間資訊標識混亂,存在直播描述與網頁詳情、産品標簽不一致的情況。另有21個樣品的直徑大小標稱值與實測不符,其中5件樣品偏差值達到1毫米以上,屬于較嚴重的虛標。

 如“佳佳真珠嚴選”直播間銷售的淡水珍珠項鍊,産品連結名為“(爆爆)淡水白色珍珠無核項鍊氣質經典白搭款8毫米—9毫米”。産品網頁中顯示珍珠尺寸為8毫米—9毫米,而實測尺寸僅有6.9毫米—7.8毫米。産品直播中宣稱其形狀為“正圓”,光澤為“極強光”,光潔度為“社交距離、肉眼距離無瑕”;然而分級結果顯示,該産品形狀級別為“近圓”,光澤為“中”,光潔度為“一般/重瑕”。

【糾錯】 【責任編輯:周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