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市濟陽區濟北街道,社區服務不再是簡單的“衣食住行”,而是貫穿“一老一小一青年一婦女”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多元化服務。濟陽區濟北街道位於中心城區,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承載着北部中心城區建設的重要使命。目前,濟北街道現有15個城市社區,人口15.3萬,約佔全區人口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濟北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一婦女” 四大群體,通過精準定位需求、整合優勢資源、創新服務模式三步走戰略,採取搭建多元化&&、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等舉措,積極探索社區治理與服務的新路徑,最大化延伸公共服務鏈條,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服務。
打造 “頤養”服務&&,守護最美桑榆晚情
面對日益突出的老齡化社會挑戰,濟北街道積極應對,緊緊圍繞老年健康、學習發展、文化娛樂三個方面,通過鏈結專業化社會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新元社區通過聯合區人民醫院設立“比鄰醫館”,每月9號、19號組織醫務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測血糖、量血壓等醫療服務,整個過程不用掛號、不用排隊並且免費享受服務,為老年人帶來實惠和便利。
針對部分老年人反映前往老年大學上課距離較遠、出行不便的問題,濟北街道濱湖社區、澄波社區、安大社區等積極與區老年大學對接,採取課程引進的方式,在社區設立教學點,依據老年群體喜好,開設國畫、書法、剪紙、柳編、葫蘆絲、電吹管等各類“晚霞課堂”,極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他們的老年生活增添一抹最美的“夕陽紅”底色。
構建“童樂”成長環境,繪就純真童心畫卷
為給廣大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濟北街道着眼兒童學習、成長和娛樂等需求,先後通過開設寒暑假託管班、社區書房、少兒口才、少兒圍棋、少兒書法、少兒架子鼓等課程,努力構建適合兒童年齡階段、心理特點的少兒成長環境,為轄區兒童快樂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濟北街道安康社區,先後建立了和家園漂流書屋和富錦文苑悅鄰書屋兩個閱讀陣地,利用周末、節假日等業餘時間定時開放,讓廣大少年兒童不出小區就能讀到大量優質的圖書。社區還根據工作要求,開展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等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和節水護河、助力高考等志願服務活動,讓孩子們及時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個人的實際行動,受到廣大家長朋友的拍手稱讚。新元社區充分利用“德蘊新元”公益課堂品牌,推出美術、書法、圍棋等一系列課程,吸引廣大少年兒童參與社區,融入社區,從心理上不斷增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搭建“多彩”學習&&,促進青年成長成才
濟北街道高度重視青年群體的成長與發展,積極搭建學習&&,從青年群體實際需求出發,鏈結各方資源開辦青年夜校,相繼開設了國畫、吉他、瑜伽、手鼓舞、拉丁舞、拳擊等多項課程,持續為青年成長成才“充電續航”。同時鼓勵外賣小哥、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充分發揮“熟門熟路”優勢和“移動探頭”作用,在政策解讀、矛盾糾紛調解、環境整治等方面建言獻策,推動參與基層治理,實現“青有所屬”。
新元社區搭建青年交流與實踐&&,成立了“濟北街道新元社區青衿志願服務隊”,組織青年志願者參與網格走訪、課業輔導和關愛弱勢群體等活動,提升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開元社區依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青年之家,滿足青年的學習、交流、創業和休閒需求,及時傾聽青年人聲音、關注青年人所思、所憂、所盼,開展就業指導、免費技能培訓等活動。
聚焦“增能”支持創業,描繪最美巾幗風采
濟北街道以提升婦女兒童幸福指數為目的,在修建婦女兒童家園、為民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注重提升婦女的就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升,先後舉辦職業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增能”活動,搭建社區微業創業&&,幫助廣大婦女群體提高就業能力,實現創業致富和自我發展。
澄波社區聯合柳編傳承人張德蘭打造的“指尖的鄉愁”柳編項目,開展培訓課程40余場次、培訓120餘人,積極探索“非遺 + 扶貧”新模式,將20余名婦女勞動力變為“富裕”勞動力,帶動社區女性實現自主就業。開元社區充分發揮轄區資源優勢,開設非遺鉤織課堂,為廣大婦女群體免費教授鉤織技藝,通過網絡直播、定點銷售等形式,及時實現價值變現。安大社區集合多位有手工技藝且有意參與社區“微業”的居民,成立“扭出花樣”扭扭棒社團,採用“公益+低償+市場”的新模式進行營業,吸引了大批逛街散步的居民紛紛搶購,開闢了居民參與社區“微業”的新途徑。(武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