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聯袂北京京劇院 9月17日首演新編歷史京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2 09:06: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國家大劇院聯袂北京京劇院 9月17日首演新編歷史京劇

字體: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即將於9月17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迎來首演。從《赤壁》到《天下歸心》,北京京劇院與國家大劇院幾度攜手,此次的《顏真卿》既是藝術合作的延續,更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昨日,該劇主創及主演齊聚國家大劇院,分享了一段時間以來的創作感受。

導演李卓群

男主角張建峰

女主角竇曉璇

  填補對顏真卿的認知空白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顏真卿是享譽中外的書法家,但其實,他還是國難當頭時挺身而出的民族脊梁——安史之亂爆發時,他仗劍奮起,聯合河北十七郡歃血結盟,以誓死平叛的決心守護家國;李希烈叛亂之際,已屆75歲高齡的他又孤膽入虎穴,最終壯烈殉國。這位集書法家、政治家、軍事家身份於一身的歷史人物,承載着厚重的歷史底蘊與“粉身碎骨、赴湯蹈火”的極致愛國精神。而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正是聚焦其多元身份與傳奇人生,多角度展現其愛恨情仇與精忠報國的氣節。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不僅是對歷史認知的“補充完善”,填補大眾對這位歷史名人的認知空白,傳遞正確的歷史觀,更是對京劇藝術的“活化傳承”——通過歷史故事與現代舞&技術的融合,讓年輕觀眾感受國粹藝術的新魅力。北京京劇院院長秦艷則&&,“以京劇之名演繹顏真卿的肝膽人生,既是對歷史的深情凝望,更是對民族精神的藝術致敬,這部凝聚兩院心血與期許的劇目將帶着中華民族的蓬勃偉力、首都文化的時代溫度,以及京潮大派的藝術特色,為觀眾獻上一場藝術上、情感上、精神上的文化盛宴。”

  創新融入陜甘寧地方特色

  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集中了編劇蔡赴朝,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導演李卓群,視覺總監、舞美設計高廣健,服裝、造型設計藍玲,燈光設計唐銘,多媒體設計張松等強大主創陣容,不僅在音樂上保留西皮、二黃等經典板式,創新融入陜甘寧地方特色,舞美更化用傳統戲曲元素並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視覺層次。

  現場,導演李卓群以及張建峰、竇曉璇等主演對於劇目整體色調和角色娓娓道來。李卓群&&,由於顏真卿特殊的經歷,他提筆宛如千斤重,落筆更是蘸着血淚,於是觀眾可以在舞&上看到一個文武兼備的形象,甚至有兵戈鐵馬重現。劇中不可或缺的毛筆其實是特製的狼毫筆,李卓群介紹,“顏真卿手執狼毫,但此刻他手中的狼毫更像是匕首,刺向自己,也像刺向晴空的一柄長劍,更像刺向分裂勢力的一柄龍泉劍,顏真卿執筆就如顏真卿仗劍。疾風知勁草,烈火辨真金,為了展示這樣的品格,劇中還會有序地把金木水火土、風雨雷電雪這些非常中國的元素,用非常傳統的戲曲方式呈現。”

  每一句唱詞都要細心揣摩

  剛剛在《齊白石》中塑造了白石老人的奚派名家張建峰,此次又將走入顏真卿的精神世界。在恩師歐陽中石先生身邊耳濡目染20多年,張建峰對於書法家有着多於常人的認知與理解,同時作為正定人,他對於顏真卿“祭侄文稿”的出處與情懷又有着更多的感悟。劇中大段的唱腔更是對演員功力的考驗,正如張建峰現場呈現的“天蒼蒼雲茫茫瑟瑟殘陽”選段,渾厚唱腔盡顯顏真卿面對家國困境的悲壯與堅定。

  飾演“王倩兒”一角的竇曉璇,對於這樣一位為營救顏真卿而捨身取義的女性,用“生逢亂世、錚錚鐵骨”來形容,而她也&&,令人感佩的角色更要精雕細磨,“每一句唱詞、每一個身段都要細心揣摩,用心用情塑造角色。”現場一段“想當年饒陽城遭賊圍困”,婉轉細膩中又帶柔腸,更暗含不屈風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暢 統籌/滿羿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