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3日,意大利殿堂級音樂劇《神曲》作為慶祝中意建交55周年文化交流項目首次來京在世紀劇院上演。此前,用意大利語演唱的音樂劇在北京市場上並不常見,《神曲》的上演豐富了首都音樂劇演出市場的品類。
意大利音樂劇《神曲》由意大利MIC公司製作,以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同名詩篇為藍本,講述了但丁迷失於罪惡的森林,在象徵理性的詩人維吉爾的帶領下,穿越地獄、煉獄和天堂,叩問人性與自由的故事。該劇以顛覆性的搖滾、流行與歌劇的融合風格,用跨越時空的藝術想象力,為但丁的巨著注入當代生命力。
《神曲》通過三個風格迥異的音樂篇章構建出一個精神宇宙。“地獄篇”以搖滾樂為基調,電吉他的嘶鳴與工業打擊樂的冷峻節奏,將靈魂的沉淪與掙扎化為直擊心臟的聲浪,再現《神曲》中描繪的九層地獄。“煉獄篇”採用融合爵士與古典弦樂的抒情敘事,在搖擺的鋼琴旋律與木管樂的低語中,展現懺悔者走向光明的救贖之路。“天堂篇”中,音樂風格向恢宏的交響詩篇靠近,女高音用天籟進行咏嘆,交織着管風琴的和聲,將全劇的氣氛推向高潮。
近年來,北京音樂劇市場品類豐富,英語、法語音樂劇最為常見,德語、俄語音樂劇也在2023年後相繼來京,給北京觀眾帶來新鮮的觀演體驗。相比之下,公開上演的意大利語音樂劇並不常見,《神曲》的到來,為北京市場多語種音樂劇的拼圖增添了一個耀眼的“色塊”。
《神曲》聯合出品方及全國巡演運營方之一、中演院線下屬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於婷婷介紹,當下國內音樂劇市場火熱,中國觀眾對《貓》《媽媽咪呀!》《劇院魅影》乃至《芝加哥》等倫敦西區、百老匯音樂劇都非常熟悉,渴望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神曲》是近幾年在意大利非常火爆的音樂劇作品,它具有極強的音樂表現力,演員們富有激情的表演讓它在意大利上演時一票難求。”於婷婷説,此番四海一家首次運營意大利語音樂劇來華巡演,也希望把優秀的作品介紹給中國觀眾。
隨着中國音樂劇市場體量的擴大和影響力的提升,引進劇目時,出品方也越來越具有話語權。“意大利音樂劇更注重音樂性,這也是《神曲》最大的優勢。但我們知道國內觀眾對舞&效果、聲光電的呈現也有很高的要求,就建議團方對舞美進行提升。”於婷婷説,《神曲》的舞美採用大量投影元素,此次來華的版本將裸眼3D等視效進一步提升,讓觀眾隨着但丁的腳步游走在變幻莫測的場景中,親身體驗《神曲》中的奇幻之旅。
《神曲》的上演不僅吸引了常年觀看音樂劇的粉絲,還吸引了不少對意大利語言文化感興趣的北京觀眾。“演員的演唱非常吸引我,好幾首重唱聽得我起雞皮疙瘩,他們的聲音條件太好了。”觀眾張女士聽過不少歌劇,也自學過一點意大利語,但她看意大利語音樂劇還是頭一次,“《神曲》很有哲學性,雖然個別情節我不能一下理解背後的深意,但這就是來看它的意義,回去我得讀原著‘補補課’。”
據悉,《神曲》在結束北京站的演出後,還將前往廣州、廈門、深圳、上海等7個城市巡演。(北京日報記者 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