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0多年,“喜劇之王”陳佩斯又“殺”回來了。
由他自導自演的京産喜劇電影《戲&》自7月25日正式上映以來,憑藉不俗口碑獲得較好市場反響。截至昨晚,影片在豆瓣取得了8.0的高分,累計票房已達1.76億元,最終票房有望突破5億元。
重回銀幕
展現民國亂世眾生相
作為中國觀眾最熟悉、最喜愛的喜劇大師之一,陳佩斯曾經穩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喜劇電影的頭把交椅,“二子”系列電影和《瞧這一家子》《孝子賢孫伺候着》《太后吉祥》都是大家百看不厭的經典作品。1998年主演電影《好漢三條半》後,陳佩斯逐漸淡出影視圈,將重心轉向話劇舞&,此次重新出山,業內和觀眾均翹首以盼。
《戲&》改編自陳佩斯自導自演的同名話劇,自2015年首演以來,多年來長演不衰,一票難求。在電影演員班底上,陳佩斯也推出了黃渤、姜武、楊皓宇、尹正、余少群等全明星陣容。
《戲&》故事設定在民國軍閥混戰時期,講述江湖戲班在強權夾縫中求生的故事。電影基本遵循了話劇結構和故事,生動地展現了民國亂世飄萍的歷史背景、時代洪流中的眾生相,還有老北京市井風情、京劇傳統等民俗文化,可供觀看與回味的內容非常豐富。
影片做到了把每個場景、每個鏡頭利用到極致,前景與後景、主線與閒筆都安排妥帖。比如前景裏主角忙着四處救火,背後的小戲娃們就在師父嚴格教導下練踢腿;出現暴力場景了,師父不忘捂住小孩的眼睛;前景舞&上的氣氛瞬息萬變,後景中鑼鼓師傅們的表情也隨之變化,非常有戲。
經過10年話劇舞&打磨過的&詞,一字一句都頗見真章,既能塑造人物、推進劇情,又簡練活潑,聽起來極富語言美感,不少遣詞用字還很有老北京方言的味道。
同&飆戲
群星閃耀相互輝映
電影版雖然多數主要演員和話劇版不一樣,但他們都在片中迸發出了耀眼的光芒,相互輝映。
黃渤再次飾演草根小人物——包子鋪夥計大嗓兒,雖然草根角色是他的“制霸區”,但這次他的表演又有突破,把一個憨勁兒十足、癡迷京劇的小人物演得親切可喜。
姜武飾演的軍閥洪大帥,兼具天真淳樸與暴戾殘忍,影片矛盾衝突皆因他而起,但這個人物背後也有講義氣和恐懼失權的一面,讓人感受到角色的複雜性。
兩位青年演員尹正和余少群讓人驚喜。二人飾演的都是當時的頂流名角,一個陽剛,一個陰柔,扮相和身段都相當不錯,尤其餘少群,一顰一笑都極有韻味,演員、角色、虞姬三重身份疊加,戲內戲外互為映照。
楊皓宇讓人感受到好演員“一人千面”的功力,和陳佩斯搭戲毫不遜色,所飾角色的膽小和圓滑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即便是片中的背景板龍套角色,如戲娃、鑼鼓師傅、衛兵、觀眾、包子鋪老闆等,都演得生動精準。
以小見大
“陳氏喜劇”魅力不減
如今喜劇以段子、拋梗等笑料大行其道,《戲&》則讓大家再次領略到“陳氏喜劇”的精妙與魅力。陳佩斯不愧是多年鑽研喜劇的大師,營造出的戲劇氛圍、設計的每一處笑點都彰顯深厚功力。片中笑點多為陳佩斯最拿手的身份錯位、誤會等技巧。大嗓兒和金嘯天多次身份互換,三翻四抖後將戲劇張力推向高潮。
以陳佩斯為代表的演員憑藉超強表現力,將表演分寸和節奏拿捏得爐火純青。如今的陳佩斯,早已不是他當年最深入人心的二子、小偷、小舅子這類吊兒郎當的角色,而是增添了不少沉穩與積澱,在克制和收斂中演出人物性格和喜劇感。他飾演的侯喜亭,機智周全,能忍能裝,但內心還有對藝術和傳統的堅守。他全片都在到處收拾爛攤子,想方設法把這齣戲唱圓,為此犧牲掉尊嚴、職業操守,沒想到最後還是事與願違,讓人想起《茶館》裏的王利發。從侯喜亭佝僂的身形、急切的語氣和眼中的淚花中,觀眾看到小人物為了生計苦苦經營的辛酸與悲劇。
這也是陳佩斯喜劇最動人的一點:笑中帶淚,笑中有諷刺、有批判。喜劇背後是悲劇,《戲&》的底層邏輯就是以小見大,通過一次演出的遭遇剖析人性、諷刺亂世、批判權力對藝術的碾壓。這樣的喜劇作品讓人在笑過之後有思考有回味有嗟嘆。(記者 袁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