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你上!》《長安的荔枝》提檔至今日上映。
7月14日,71歲的喜劇大師陳佩斯發布個人視頻向觀眾誠摯道歉——闊別大銀幕32年後,他親自導演、編劇並主演的電影《戲&》,從原定的7月18日延期至7月25日上映。“這一週時間在我心裏同樣漫長!”這位曾以《吃麵條》《主角與配角》等經典作品承包幾代人歡笑的老藝術家,話語中透着無奈。探究其背後原因,本週末多部大片扎堆上映,雖讓不少觀眾興奮不已,也導致院線排片壓力巨大,更引發了行業對市場飽和與檔期管理問題的深思。
此前,姜文導演的《你行!你上!》和大鵬導演的《長安的荔枝》突然宣布提檔,導致7月18日單日上映新片數量達到8部,包括《花漾少女殺人事件》《小王子》《羅小黑戰記2》等,形成“八片混戰”的奇觀。“從目前的觀察來看,《長安的荔枝》和《你行!你上!》是今年暑期檔的種子選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指出,頭部影片同時提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優質影片能為低迷市場注入強心針;但另一方面,大片密集上新帶來的“內部廝殺”,對本就有些低迷的市場卻是雪上加霜。“檔期混戰問題,早已是行業內公認的‘隱患’。”
“冷熱不均”下的市場博弈
“路演時聽到觀眾們的誇讚和掌聲,讓我既欣慰又感動。”陳佩斯坦言,得知這個周末好幾部新片提前上映,《戲&》排片壓力劇增,“跟我們當初的期待相去甚遠”。
業界公認,市場鏖戰下,中小製作影片最是左右為難。《戲&》改檔雖避開了首波衝擊,但新檔期仍有《南京照相館》《神奇4俠:初露鋒芒》等影片同&競技,緊接着高關注度影片《731》《無名》與《東極島》又將登場。
“‘檔期混戰’本質是市場粗放增長的縮影,更是産業焦慮情緒的信號。”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教授龔艷認為,這種影片集體改檔行為的背後,是電影市場票房壓力的現實困境。2025年暑期檔票房剛剛突破35億元,上周票房環比下降16.7%,優質內容後繼乏力讓市場焦慮加劇。
“片方普遍認為‘檔期即票房保障’。”龔艷解釋道,2023年《消失的她》因檔期銜接暑期檔實現逆襲神話,加劇了行業對熱門檔期的迷信。然而,2025年上百部影片涌入暑期檔,卻並未帶來預期票房增長,反而呈現資源的“踩踏”。
“中小成本影片本身就面臨排片費高昂、宣發資源不足等問題。”龔艷以此前《獨一無二》預售墊底臨時改檔、最終票房反降37%為例説明中小成本影片在“檔期混戰”中的被動。“電影市場中的資源集中和排片歧視現象嚴重,頭部影片往往佔據70%以上排片,中小影片只能爭搶剩餘30%份額。”
事實上,這種頭部壟斷早就在過往的春節檔中顯露端倪——中國電影的檔期布局呈現兩極分化的惡性循環。春節檔影片往往貢獻全年最高的票房份額,而非熱門檔期票房連續三年下滑。饒曙光認為,這種失衡源於更深層結構問題:“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多方面的結構性矛盾。”
龔艷告訴記者,“檔期混戰”不僅造成行業內部損耗,也會在無形中傷害觀眾體驗。一方面,影片扎堆導致觀眾決策困難,優質內容容易被淹沒在眾多影片中。例如今年情人節檔不少觀眾寧可二刷《哪吒之魔童鬧海》,也不選擇其他新片,顯示出新片內容吸引力與排片策略的雙重失效。另一方面,熱門檔期高票價、擁擠環境降低了觀眾的觀影意願,而非熱門檔期又因為“片荒”,使觀眾養成低頻消費習慣,都不利於電影市場的觀眾養成。
期待全行業協作構建良性生態
破解檔期困局,行業共識在於建立科學協調機制。對此,饒曙光呼籲:電影主管部門牽頭,發揮行業主導作用,構建高效協商機制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面對短劇的迅猛勢頭,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環境不容樂觀。“行業需要通過內容升級、發行改革、行業協作等方面協同實現平穩調整、在競爭中求增長。”龔艷認為,“分線發行”與差異化排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條現實路徑。“中宣部電影局力推的發行放映改革,即根據影片類型及受眾特徵差異化匹配放映渠道,可以延長行業的生命周期,避免頭部影片獨霸銀幕。”
這些改革舉措已在實踐中初見成效。如今,不少一線城市的非熱門檔期中會有大量的老片重映,2025年《幽靈公主》經典重映票房過億元,周邊兌換率超預期,精準滿足部分影迷的需求。同時,中小成本影片需擺脫檔期依賴、培育口碑韌性。此前《宇宙探索編輯部》等影片靠深入路演和深耕質量、實現長線逆襲的成功路徑——好內容,不應該被淹沒在同質化混戰中。(文匯報見習記者 臧韻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