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演出資料圖
“對現在的年輕演員來説,王昆老師是一個歷史人物,但對我們這代人來説,王昆老師是我們的引路人,是伯樂。”著名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王昆,是歌劇《白毛女》首演時的“喜兒”,也曾任東方歌舞團的團長,是眾多當年名動南北的歌唱演員的伯樂和恩師,她不但留下諸多優秀作品,也發掘培養了眾多人才。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舉辦的“為人民而歌——紀念王昆老師誕辰100周年座談會”6月30日舉行,成方圓深情追憶王昆的一席話,代表了許多同輩歌唱家的心聲。
延安時期,王昆是中國民族歌劇藝術的開拓者和傑出代表。座談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院長、研究員田青,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原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金兆鈞等專家,一致&&王昆對中國民族聲樂、民族歌劇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和她同代的一批音樂家,連同詞曲作家一起,開創了民族聲樂的新生態,直到今天對歌唱家們還有 啟發意義。”金兆鈞説。
新中國成立後,王昆和東方歌舞團的名字緊緊連在一起,不僅帶領歌舞團探索中國民族民間歌舞藝術,還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許多在當今舞&上獨當一面的歌唱家,當年都由王昆發掘培養。歌唱家、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委會成員成方圓回憶,在被王昆調入東方歌舞團之前,她是原中央樂團的演奏員,“那時我剛剛20歲,很喜歡唱歌,王昆老師聽説就問我願不願到東方來,我沒經過任何思考就説願意,沒想到開啟了真正的藝術生涯。”
成方圓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方歌舞團起到了向國內觀眾介紹外國音樂和舞蹈的重要作用。來到東方歌舞團,王昆讓她學習吉他,學唱流行歌曲。在流行歌曲還被認為是“靡靡之音”的時候,王昆就頂住壓力讓她學習,締造了她的藝術人生。
歌唱家、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委會副主任郭蓉也深感王昆對她的知遇之恩。1984年底東方歌舞團前往成都演出,王昆發掘了年輕的郭蓉,看中她既有小提琴演奏的紮實功底,又有一把好嗓子。郭蓉被帶到了當時歌舞團演出的劇場,王昆讓她和電聲樂隊排練,“今天晚上是我們在成都的最後一場演出,你就唱《我愛你,塞北的雪》。”當晚,王昆讓歌唱家遠征帶着郭蓉上&,跟觀眾説,“今天我們團長在成都招了一個你們的小老鄉,她來給大家唱一支歌。你們是她進入東方的第一批觀眾,也是她家鄉的後盾,以後她會回來再給大家匯報。”
自那時起,郭蓉踏進了國家級的藝術殿堂,跟成方圓、遠征等住進了一個大院,“王昆老師教導我,想做一個好的歌唱演員,必須學好文化,學好專業,還有關注社會,關注時事。”在王昆的鼓勵和要求下,歌唱演員們要了解西方流行音樂,還要學習英文。登&時,他們會互相伴唱,“當時這些哥哥姐姐們已經都是‘腕兒’了,我就是剛來的小丫頭,但他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明星,只要需要,就在側&伴唱。”郭蓉説,這正是王昆定下的規矩,團裏的所有演員都是平等的,相互幫忙,相互扶持,只有被觀眾肯定才是好的演員。
北京歌劇舞劇院聲樂演員王二妮由於飛機晚點未能趕到現場,她通過視頻講述自己和王昆的故事。她曾因演唱陜北民歌受到王昆的肯定,後來拜王昆為師時,王昆送她的禮物中有一個紅頭繩,“王老師希望我永遠不要丟失身上的鄉土氣息,也希望我能有一天出演《白毛女》。”就在2010年,八十多歲的王昆開始復排《白毛女》,王二妮如願以償,“一連好幾個月,王老師坐著輪椅來給我們排練,從早到晚也不回去休息,直到《白毛女》正式上演。”王二妮從王昆身上學到的,不僅是如何唱歌,如何表演,還有老一輩藝術家對待舞&的敬畏和熱忱,“我經常想起王老師説的那些話,‘你在&上要老老實實唱歌,認真對待每一位觀眾,觀眾是你最好的老師。’” (北京晚報記者 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