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藏音樂家同奏《喜馬拉雅》 “音樂使者”訴説高原故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16 09:04:31
來源:解放日報

滬藏音樂家同奏《喜馬拉雅》 “音樂使者”訴説高原故事

字體:

《喜馬拉雅》音樂會表演現場。 解放日報記者 董天曄 攝

15日晚,青年指揮家張櫓執棒上海交響樂團與西藏自治區歌舞團、回聲節日合唱團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聯袂奏響民族管弦樂《喜馬拉雅》,帶領觀眾領略喜馬拉雅山脈的壯麗與西藏豐富的文化底蘊,共同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

《喜馬拉雅》是一部以喜馬拉雅山脈自然風貌、人文生活為題材的交響作品。在西方管弦樂隊編制基礎上,加入部分西藏曆史悠久的民族樂器。藏鈸、鷹笛、甲林、海螺、銅欽、嗶旺、赤布、達瑪茹、丁夏、扎念琴……這些古老的樂器在舞&上大放異彩。每件樂器都宛如神秘的音樂使者,訴説着高原上的故事。

《喜馬拉雅》由六位作曲家操刀作曲。作曲之一普布次仁説:“很多人覺得西藏音樂神秘,他們聽的多是山歌和長調,對器樂演奏了解很少,我們希望用這場音樂會展現西藏器樂的千姿百態,也展現西藏當今的風貌和西藏人的精氣神。”“90後”的普布次仁也是一名指揮,過去兩年多來,一直在和樂團打磨這部作品。“跟上海交響樂團一起排練,效果和平時很不一樣,非常震撼。”

上海交響樂團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張松潔跟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演奏家卓瑪學起了嗶旺,揉弦揉得有模有樣。嗶旺是西藏傳統弓拉弦鳴樂器之一,其形狀與二胡頗為相似,發音明亮、音色優美,常用於獨奏或為歌舞、戲劇、説唱等伴奏。

張松潔説:“與來自西藏的音樂家們合作是一種獨特的體驗,也像一段嶄新的旅程,音樂中透着許多歷史的厚重感和人情味。”

西藏自治區歌舞團黨委書記惠建&&,“這部作品將西藏傳統樂器,甚至瀕臨失傳的民族樂器融入交響音樂,創新表達方式,希望給上海人民帶來不一樣的音樂感受。也希望借音樂會的合作,進一步促進西藏和上海的藝術交流。”解放日報記者 吳桐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