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中拼起完整靈魂,《在人間》做到了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06 09:11:59
來源:文匯報

碎片中拼起完整靈魂,《在人間》做到了嗎

字體:

  《在人間》講述網約車司機徐天因多重人格障礙進入虛擬空間進行自我療愈的奇幻故事。圖為該劇劇照。

  近日,愛奇藝微塵劇場推出的高概念輕科幻懸疑劇《在人間》,憑藉獨特的“多重人格”設定和出乎意料的視覺特效迅速引發關注,以八集的輕體量六度獲得愛奇藝&&播放熱度冠軍。該劇由趙麗穎、尹昉領銜主演,集結張一山、周一圍、孫千等實力派演員,講述網約車司機徐天因多重人格障礙進入虛擬空間進行自我療愈的奇幻故事。

  隨着劇集熱度的攀升,觀眾評價逐漸呈現明顯分化。一部分觀眾為其“燒腦”的敘事結構和“顛覆傳統”的創意表達所吸引,也有網友批評其敘事過於追求形式感,存在“故弄玄虛”之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視聽研究室主任冷凇認為,這部劇將複雜的人性命題包裹在先鋒的視聽外衣下,以藝術的破格之力為影視創作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多重人格設定與視覺特效引關注

  不可否認,《在人間》的創新之處在於以“多重人格”為核心敘事框架,構建了一個心理懸疑世界。通過將主人公徐天的多個副人格具象化為獨立角色,並置於虛擬空間內的對話與掙扎,實現了一場關於多重人格患者的自我認知與心理掙扎的視覺化表達。

  畫面精美是不少觀眾對《在人間》的第一印象,冷暖色調的交織運用、超現實場景的奇詭構建,以及電子音效的浸入式設計,共同營造出虛實交錯的沉浸式體驗。劇中反復出現的“倒計時”“蝴蝶”等符號系統,隱喻着時間焦慮與意識覺醒的雙重主題,使其被觀眾譽為“一場視覺化的心理學實驗”。劇中的特效場景,如“列車軌道崩塌”與“雪崩”等鏡頭被評價為“電影級質感”。

  幾位主演中,尹昉以細膩的表演精準捕捉了人格分裂的撕裂感,張一山自然流淌的生活氣息與孫千克制的孤獨感均為角色注入了生動的現實質感。而趙麗穎飾演的賈小朵更是全劇的亮點——從出場時冷艷疏離的“高冷女神”,到後來對徐天流露的微妙小心機;從雨中與人群的疏離淡漠,到仰望天空時的天真幸福;再到與宅女柳條兒的溫暖關切和面對鐵林時的戒備防備,趙麗穎以極其克制的表演,將賈小朵這個副人格的情感轉換演繹得層次分明,精準傳遞出角色的複雜心理狀態。

  小眾題材賽道仍有提升空間

  對於國內大部分觀眾來説,以多重人格為題材的《在人間》是比較陌生的賽道,具有一定的接受梯度。從該劇播出後的反響來看,作品面臨着雙重困境:一方面,其複雜的敘事結構需要觀眾高度投入解謎;另一方面,劇作本身並未建立起足夠的吸引力來維持觀眾的這種投入。

  該劇在形式探索上確實展現出一定的野心,如對於“誰是主人格”的猜測設置層層迷宮,同時又提供多位角色相同的生日、燈光閃爍等較為明顯的線索降低觀眾解謎的門檻,試圖為觀眾設置較為友好的懸疑劇解謎氛圍。但從不少觀眾評論來看,錯亂的人物關係、跳躍的劇情仍顯得晦澀難懂。尤其是當看完前三集後,觀眾已洞悉多重人格的真相時,懸疑感大為削弱,敘事感回到主線,觀眾的疑惑反而增加了。“這個搭車的女人是誰?我怎麼一點印象也沒?”看到劇中突兀出現、戲份又重的新角色,彈幕裏問號頻頻。變換的視角、充滿隱喻元素的劇情,也讓不少人覺得情節複雜冗長,晦澀不明。

  懸疑愛好者愛之,因為“就像在解一道沒有答案的數學題,但過程足夠刺激”,但也有不少人把“不知所以”的短評點上高讚。專業人士認為,當下的觀眾需要的不僅僅是自説自話的謎題,更需要有吸引力的敘事“鉤子”,講好故事才能讓更廣大觀眾感受到懸疑的魅力。(記者 衛中)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