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至2024年11月,已有30餘部微短劇在全國省級衛視播出,收視規模超5億戶次,千萬級別觀眾規模劇片佔比48.3%。微短劇收視總時長佔比是其播出時長佔比的1.2倍,觀眾收視需求旺盛。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司長馮勝勇指出,微短劇創作應實現從“表達情緒”到“表達情感”、再到“表達情懷”的迭代升級,堅決扭轉低俗化、淺薄化的創作傾向,用溫暖人心的作品鼓舞和激勵觀眾。
業內人士認為,微短劇在提正減負邁向精品化的過程中,編劇作為劇本的創作者,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今年以來,隨着越來越多傳統長劇編劇的加入,微短劇的內容創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業界對編劇中心制的討論也日益升溫。正如《執筆》編劇石小琳撰文提到,在微短劇領域,“編劇中心制已經到來,並且勢不可擋”。
微短劇精品化,編劇扮演關鍵角色
不久前,一位微短劇內容工作室的負責人透露,流水超過500萬元的微短劇小爆款,編劇能拿到10萬元左右的分成。編劇在微短劇市場中“能見度”和“重要性”正在顯現,且有所上升。
獲得超過1.7億播放量的《執筆》講述了一個發現自己是“下場悽慘的惡毒女配角”的小説角色與作者“執筆人”對抗,並最終改變命運獲得光明結局的故事。這部作品的故事框架頗具創意,劇中一波三折的跌宕情節也收穫了觀眾的好評。操持爆款作品之餘,石小琳對於編劇行業的發展也有很多思考,她在接受採訪時&&,一部短劇能否成功,劇本的質量至關重要。她甚至提出了“劇本佔70%,承制團隊佔30%”的觀點,進一步強調了編劇在短劇製作中的重要性。
然而,成功個例未必帶有普遍性,成為爆款的微短劇數量畢竟稀少,擁有爆款作品的編劇也是鳳毛麟角。各大微短劇&&對劇本的篩選淘汰率超過90%,這使得編劇們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在微短劇市場野蠻生長階段,判斷一部作品是否有潛力,往往着重於改編的網絡文學IP知名度或是買量投流的力度。但在微短劇走向精品化後,這一邏輯已然發生了變化。觀眾對內容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微短劇市場發展步入提正減負階段,而越來越多的製作公司開始意識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內容創作上下功夫。
“正規軍”入局,有期待也有挑戰
“編劇是微短劇創作中的核心。”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副&長徐蓉不久前&&,湖南廣電已經把入局微短劇上升為集團戰略,希望攜手優秀編劇推出更多精品。隨着更多長劇集的創作人員入局微短劇領域,業界對這批“正規軍”的加入抱有更多期待。他們擁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和深厚的文學功底,能夠為微短劇的創作注入新的活力。
無論是長劇還是短劇,優秀作品有着注重人物細節、從生活細節中攫取靈感等共性,因此優秀長劇的許多創作經驗,可以無縫平移到微短劇創作領域。例如《永不消逝的電波》《重案六組》編劇余飛&&,一部好的作品必須找到三個焦點:興奮點、情感和理智,組合成完整的內容,這樣無論是長劇、中劇還是短劇,都能取得成功;而《媳婦的美好生活》《生活啟示錄》編劇王麗萍則認為,無論長劇還是短劇,都要做好細緻的案頭工作,如撰寫人物小傳以及分集大綱等;香港導演李力持&&小人物努力奮鬥的故事永遠具有感染力,因此創作者要從真人真事中發掘與改編。
必須看到,微短劇的底層邏輯與傳統的長劇集存在明顯差異。微短劇的節奏、人物背景設定、反轉劇情帶來的“爽感”等等,遵循更多的是網絡文學的邏輯;而長劇集更偏向傳統文學、紙質小説的敘事風格。因此編劇們在轉型過程中也面臨着諸多挑戰,並非一蹴而就。
為了提升微短劇的創作水平與市場競爭力,各地開始加強編劇隊伍的人才梯隊建設。例如湖南廣電芒果短劇推出了“星火計劃”,從“人、激勵、成長性”三大維度構建微短劇編劇成長生態。一些省市的網絡作家協會也牽頭發起“編劇聯盟”等項目,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推動着影視産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記者 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