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二冶:數字領航 智造未來 擘畫建築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圖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7 11:43:13
來源:新華網

中國二十二冶:數字領航 智造未來 擘畫建築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圖景

字體:

  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正經歷結構深度調整與發展模式變革的關鍵轉型期。中國二十二冶以“大科技創新+大品牌發展+數字化賦能”為融合路徑,以核心業務數字化驅動管理體系革新,以數據要素激活運營模式突破,以智能建造賦能建造模式迭代,深度融合BIM、物聯網、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塑全生命周期管理閉環,為建築業綠色化、精益化、智慧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推動建築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

  中國二十二冶數字化建設成果智能建造管理&&

 治理升級:數字化賦能企業管理革新

  中國二十二冶緊扣建築施工企業經營管理核心環節,以“整體強”特色管控體系為綱,通過構建四級駕駛艙、智能建造&&及數據治理框架,實現業務流程重構、管理邏輯重塑與數據價值釋放,推動數字化與業務雙向融合、雙向賦能。

  聚焦頂層規劃,錨定“四個一”工程,築牢數字化轉型根基。中國二十二冶聚焦頂層規劃,以制定“1246”戰略、實施“四個一”工程為核心抓手,着力構建“總部機關管總抓大做&&、二級單位管精管細創特色、項目部創優創效創品牌”的三級數字賦能管理體系,實現數字化與業務體系雙向賦能。在具體行動中,強化政策引導與資源投入,嚴格落實國家數字化相關政策,加大信息化與數字化領域資源傾斜,配齊配強專業管理與技術團隊,聚力開展共性技術研發與成果應用;建立健全數字化體系,紮實推進“一把手工程”責任落地;深化數字賦能,構建起覆蓋總部領導、二級單位及基層生産一線的項目、工廠四級駕駛艙體系,形成全層級穿透式管理網絡,助力管理決策數字化、可視化與智能化,推動數字化與業務體系同頻共振、價值共生,為公司經營管理升級提供堅實支撐。

  聚焦業務在線,築一體化&&,促內涵式管理升級。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中國二十二冶結合自身實際,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為路徑,聚焦內涵式管理提升,完成了以業財一體、項企一體、數模一體為核心的各業務信息系統集成建設---涵蓋綜合信息系統、財務系統、電商系統3個核心主系統及7個輔助系統,構建起覆蓋公司全業務鏈條管理的一體化信息&&,為管理效率提升與經營管理升級提供了堅實支撐。該&&通過集成各類信息系統實現“一次錄入,多次復用”,大幅減少數據重復錄入,強化了跨部門、跨單位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更通過構建業務駕駛艙與三級數字化企業大腦,整合分析內外部數據,實現管理決策的數字化、可視化與智能化,全方位驅動管理效率與質量的深度升級。

  聚焦要素激活,立足標準化建設,築牢降本增效根基。在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的當下,中國二十二冶以標準化建設為錨點,在數據治理領域深耕細作——目前已搭建起覆蓋9類主數據、10類參考數據的標準化框架,為海量數據繪製了統一的“身份地圖”,為跨系統流通埋下關鍵伏筆。聚焦角色效率提升與降本增效核心目標,將數據自動採集作為破題關鍵,着力打通系統間的“數據任督二脈”。通過財務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的深度對接,財務久其報表系統1056項核心數據、財務共享系統200項關鍵指標實現與業務系統的無縫互通;同步梳理跨部門數據需求90余項,將散落在各業務環節的全域關鍵數據500余萬條匯聚集攏、清洗治理,徹底打破“部門數據墻”,為全流程效率優化掃清障礙。

 産業煥新:智能建造重塑行業生態

  中國二十二冶以智能建造管理&&為核心抓手,深度融合BIM、物聯網、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項目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直擊傳統建造中粗放管理、安全隱患、協同低效等痛點,通過數據驅動實現資源配置優化、流程精準管控,推動項目管理從經驗依賴向智能決策跨越,為建築産業向綠色化、高效化、智慧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二十二冶通過智能建造管理&&的應用,構建施工階段數智化應用體系,實現市政、公路、建築等工程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項目是中國二十二冶承建的智能建造示範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全階段技術整合顯著提升了管理效率,設計階段借助BIM三維建模提前發現2597處碰撞問題,規避了傳統二維圖紙會審的缺陷,減少了返工及工期損失;施工階段集成智慧工地系統實現勞務、安全、物資、商務等多模塊精細化管理,運維階段以BIM模型為基礎融合傳感器技術與設備運行數據構建數字化運維&&,為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路徑。位於河北省邢&市的邢&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主場館採用5組山體造型組合,運用流線型設計手法抽象太行山山體連綿起伏、高低錯落的形態特徵。鋼結構節點處多桿件複雜交匯,項目團隊創新採用MidasGen多尺度聯動有限元分析技術,攻克了複雜節點受力難題。施工階段通過動態模擬預判結構應力與變形風險,精準優化加載順序;共享大廳15朵直徑達18米的“太行花瓣”採用BIM技術預演拼裝流程,通過雙曲下料、胎架定位與分段壓制工藝,確保13.5噸重的曲面構件與六邊形過渡段嚴絲合縫,最終實現力學性能與雕塑美學的雙重突破。中復神鷹碳纖維連雲港有限公司年産3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建設項目車間正加速“換裝”——每棟17355.71平方米、總面積86778.55平方米的單層局部二層廠房裏,原本需210天的室內抹灰工程,通過引入抹灰機器人,工期壓縮至125天,縮短超40%。與傳統人工抹灰不同,激光掃描先為墻面做“CT”,AI即時生成最優路徑,實現±1.2毫米/2米的墻面平整度(遠超國標±4毫米);機器自帶“智能感知”,實時監測砂漿塌落度並自動調整泵送參數,徹底告別“稀了流、稠了堵”的困擾。目前,該技術已在15個城市的32個項目中落地。

  中國二十二冶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項目

  中國二十二冶邢&國際會展中心項目

  科技突破:智能製造激活新質生産力

  中國二十二冶以“三鏈融合”(功能鏈、産品鏈、數據鏈)為思路,以8大工業園區為陣地深耕智能製造,通過數字化手段培育新型建築工業化,打造智能工廠,構建全鏈條管理&&,實現生産效率、質量雙提升,推動8大園區向綠色化、精益化、智慧化躍升,以智能製造激活全業態新動能。

  中國二十二冶雄安容西混凝土1號攪拌站,佔地14萬平方米的“未來工廠”,通過“F+EPC+O”全鏈條創新模式,將數字化基因深植於規劃設計、生産運維全周期——從智能調度系統實現混凝土“一鍵下單”如同外賣配送,到無人值守車間裏機械臂精準配比;從BIM+GIS+IOT技術構建的“數字孿生工廠”,到5-8人班組即可駕馭的“黑燈工廠”,每項技術突破都在顛覆行業認知。

  早在2022年,中國二十二冶國家鋼結構中試基地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生産線、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技術,鋼結構製造與安裝過程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引入高精度激光切割機、組焊矯一體機、焊接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實現了H型鋼智能生産線的全面應用,生産效率較傳統生産線提升3倍,材料損耗率顯著降低;採用軌道式智能焊接機器人,通過高壓接觸傳感,全自動檢測獲取坡口參數信息,通過檢測的坡口參數自動生成對應的焊接參數,完成多層多道自動化焊接。基於鋼結構製作中裝配和焊接關鍵工序,開發軟體雲端與智能機器人互聯的可移動現場作業管理&&,通過數字化&&操作和管理裝配及焊接機器人,實現了鋼結構智能建造軟、硬體的智能融合。

  中國二十二冶國家鋼結構智能裝焊聯合工作站

  作為新型建築工業化的示範標杆,中國二十二冶國家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以“智能建造+數字工廠”雙輪驅動為核心戰略,不斷強化智能建造能力,集成應用信息化、BIM、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組建中冶綠建裝配式PC數字化智慧工廠智能管理系統,實現預製構件生産的可視化、數據化、流程化、規範化、協同化;全面推廣構件三維軟體BIM設計,實現從“設計端”到“生産端”的數據直送,按照構件安裝進度和生産任務需求,結合工廠既有産能和生産節拍,實現對全部訂單數據進行合理化分析,按照構件安裝進度和生産任務需求,科學合理制定排産計劃,從原來排産9小時縮短到1.5小時,模&利用率提升30%,平均每個項目可節約工期5-7天。1867.10平方米的全裝配式鋼結構研發樓僅用20天完成全部建設內容,在全裝配式鋼結構研發樓施工過程中,BIM技術貫穿設計、施工、運維全流程,通過可視化審圖、虛擬建造、三維模型深化等技術手段,提前發現並解決管線碰撞等問題,使施工效率提升50%以上。

  潮涌東方,向“數”而新。中國二十二冶以數字作經緯、智能為筋骨,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上勾勒建築業未來。中國二十二冶將繼續錨定“世界一流”目標,將數字基因深度融入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攜手萬千生態夥伴共築“中國建造”品牌,為全球建築業貢獻更具引領力、更可持續、更可複製的“中國方案”,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書寫屬於新時代的“智造傳奇”。

【糾錯】 【責任編輯: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