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隨着滿深502-H3井鑽頭穿透8380米地層,這口歷經岩層卡阻、垮塌風險與高含硫考驗的超深井成功完鑽,成為塔裏木油田“十四五”期間第223口8000米級超深井。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深層超深層已成為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戰略必爭之地。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超深油氣生産基地,塔裏木油田超深層油氣探明儲量佔全國四分之三,因勘探開發難度堪稱世界級而備受關注。
2021年之前,受限於超深、超高溫、超高壓、高含硫等技術瓶頸,塔裏木油田8000米級超深井總數不足10口,核心技術更是依賴進口。每向下鑽進一米,都需直面惡劣地表環境與複雜地質構造的挑戰。
“十四五”期間,通過集中力量攻堅超深複雜油氣地質理論與關鍵核心技術,科研團隊成功構建起特深層井身結構設計等創新體系,垂直鑽井、高密度油基泥漿等技術的突破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打破國外壟斷。技術革命讓效率倍升:鑽井周期從“三年打兩口”躍升至“一年打兩口”,最快80天即可完成一口超深井鑽探,創造了令業界驚嘆的“深地速度”。
2021年之前還需集中優勢力量攻堅的8000米深地,如今已從“零星突破”邁向“全面成熟”,9000米特深層也是“連戰連捷”。2025年,我國首口超萬米科學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10910米)成功完鑽,這座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的誕生,標誌着我國深地井工程全鏈條理論與技術實現跨越式突破。正如塔裏木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馮少波所言:“深地工程技術和地質理論的不斷迭代升級,讓我們實現從認知深地,到探查深地,再到開發深地的蝶變。”
依託儲層改造等核心技術,深埋地下的“油氣寶藏”被喚醒:塔裏木油田6000米以深油氣年産量從“十三五”初期的不足900萬噸,飆升至當前的2047萬噸。這些“深地黑金”正轉化為民生福祉——“十四五”期間,年均超240億立方米天然氣經西氣東輸管網,惠澤下游15個省區市近5億居民;2024年向新疆南疆地區供氣量突破75億立方米,較“十三五”年均水平翻番。(記者 趙明昊 黃小異 姚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