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10月13日-10月17日),能源領域熱點頻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頒佈《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標誌着我國油氣管網監管領域有了第一部部門規章,實現了從政策指導性文件向具有法律強制力的部門規章制度根本性轉變。行業方面,前三季度,風電出海跑出“加速度”,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增長了23.9%。企業方面,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中核集團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玲龍一號”一回路冷態功能試驗圓滿成功,彰顯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綜合實力。
10月13日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跨省跨區電力應急調度管理辦法》
10月1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通知顯示,為健全電力應急機制,規範跨省跨區電力應急調度管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跨省跨區電力應急調度管理辦法》並予以印發。
國家能源局公示電能質量典型案例清單
10月1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通知,公示電能質量管理典型案例清單。公示時間為2025年10月11日至10月16日。
10月14日
國家發改委發布《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
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支持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煤炭消費清潔替代、循環經濟助力降碳、低碳零碳負碳示範、碳達峰碳中和基礎能力建設等方向。
其中,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項目包括,支持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機械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支持以工業園區、産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並規模化實施的節能降碳改造。支持供熱、算力等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支持中央和國家機關節能降碳改造。
煤炭消費清潔替代項目包括,支持煤電機組和煤化工項目低碳化改造。支持食品、煙草、紡織、造紙、印染等行業燃煤鍋爐、工業窯爐,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支持城鄉居民採用地熱能、生物質能供暖。
10月15日
六部門:到2027年底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提供超3億千瓦的公共充電容量,滿足超過8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實現充電服務能力的翻倍增長。
事關儲能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答覆
截至10月15日,國家能源局已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建議中關於儲能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進行一系列答覆。答覆內容包含整治儲能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推動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創新聯合體打造國家級儲能高質量發展樣板等方面。
10月16日
油氣管網監管領域首部部門規章正式發布
10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頒佈《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這標誌着我國油氣管網監管領域有了第一部部門規章,實現了從政策指導性文件向具有法律強制力的部門規章制度根本性轉變。
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加強用戶側涉網安全管理的通知
10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於加強用戶側涉網安全管理的通知》指出,電網企業及其調度機構要嚴格開展接入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審查,督促相關電力用戶規範開展涉網設備設計選型,在採購、監造、安裝、調試等環節嚴格質量管控,開展接入諧波評估和諧波治理。
國家能源局公示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工作(第一批)名單
據國家能源局10月16日消息,國家能源局組織了能源領域氫能試點申報及評審工作。經組織專家評審,擬支持內蒙古深能鄂托克旗風光制氫一體化合成綠氨及氫能耦合應用等41個項目、吉林長春松原白城等9個區域開展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工作,現予公示。
10月13日
海關總署: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增長了23.9%
10月1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前三季度,風電出海跑出“加速度”,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增長了23.9%,其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增長了58%。
今年1~9月全國進口煤炭同比下降11.1%
海關總署10月13日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9月份,全國進口煤炭4600.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4758.8萬噸減少158.5萬噸,下降3.33%;較8月份的4273.7萬噸增加326.6萬噸,增長7.64%。2025年1~9月份,全國共進口煤炭34588.5萬噸,同比下降11.1%。
10月14日
全國新增建檔立卡,8658個
據國家能源局10月14日消息,2025年8月,全國新增建檔立卡新能源發電(不含戶用光伏)項目共8658個,其中風電項目23個,光伏發電項目8624個(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50個,工商業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8574個),生物質發電項目11個。
10月13日
葉巴灘水電站成功下閘蓄水
10月13日,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我國在建海拔最高的混凝土雙曲拱壩電站——華電金上葉巴灘水電站成功下閘蓄水,正式進入首批機組投産發電運行準備階段。水電站所在地平均海拔3000米,總裝機容量224萬千瓦,水庫總庫容10.8億立方米,建設中的217米高大壩是我國在建海拔最高的混凝土雙曲拱壩,計劃2025年底首批機組投産發電。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近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自動化研究所電力交易攻關團隊,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研製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攻克我國交直流混聯電網下省間市場ATC交易分鐘級出清和省內市場高併發連續滾動交易、複雜異構市場下支持海量主體電力中長期到電力現貨市場的全口徑、高性能結算和電力市場數據智能分析及風險防控等系列關鍵技術,有力支撐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和27個省級電力交易中心的市場業務運作。
國家電網:1~9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8.1%
據10月13日消息,今年1~9月,國家電網完成固定資産投資超4200億元,同比增長8.1%。今年以來,隴東—山東、哈密—重慶、寧夏—湖南等特高壓直流工程投運;大同—天津南、煙&—威海特高壓交流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全年,國家電網投資規模將首次突破6500億元。
首次開展跨經營區電力現貨交易
10月13日,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突破經營區域界限,首次以現貨交易形式實現跨區電力調配。南方電網180萬千瓦清潔電力通過雲霄直流通道馳援長三角地區,總交易電量達4230萬千瓦時,這標誌着我國電力統一大市場聯通機制全面達成,為電力資源跨區域高效流動按下“加速鍵”。
空芯光纖實現首次電網環境試驗驗證
10月13日,國網信通中心聯合國網四川信通公司與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完成空芯光纖複合架空地線(OPGW)光纜的架設及接續工作,標誌着空芯光纖在我國電網環境實現首次應用驗證,為電力通信網絡傳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開闢了全新路徑。
全國首&套中壓分缸供熱機組正式投運
10月13日16時18分,全國首&套中壓分缸供熱機組迎來里程碑式進展,國能福州二期2×660兆瓦超超臨界熱電聯産工程3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哈電集團作為主要參建單位,提供了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等核心設備,應用多項自主研發的前沿技術,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10月14日
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原油總産量創新高
據中國海油南海東部油田10月14日消息,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流花油田群,原油累計産量突破3800萬噸。流花油田群是我國首個深水油田群,最大水深約為437米,目前5個油田在産。該油田群擁有我國海上油氣田規模最大的水下生産系統。
延安皖能電力有限公司順利完成註冊
據10月14日消息,近日,由皖能電力攜手陽光新能源、國軒新能源成立的延安皖能電力有限公司順利完成註冊,三家能源皖企在延安成功牽手,標誌着安徽省“陜電入皖”工程配套電源開發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華能雲南分公司連續7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
截至2025年10月14日15時18分,華能雲南分公司年累計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同比增加近66億千瓦時,連續七年突破千億大關,再度刷新電量破千億最快紀錄,較去年提前17天。
10月15日
突破10000米 我國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邁出關鍵一步
10月15日9時16分,位於四川省劍閣縣的中國石油深地川科1井鑽探深度突破10000米。這一地質條件極其複雜、鑽井難度極高的深地“超級工程”已鑽穿23套地層,深入5.4億年前的震旦係地層,首次進入四川盆地深部“無人區”,標誌着我國在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東北地區首個煤制天然氣項目一期全線貫通
10月15日,國家能源戰略重點工程——東北地區首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大唐阜新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期工程實現全線貫通。該項目所産的天然氣將直接供應給瀋陽、鐵嶺、撫順、本溪和阜新5座城市,為1596萬人口提供穩定的氣源。
中國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氣項目正式復工
10月15日上午,中國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氣項目正式復工建設。這一重大能源項目於2010年3月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2011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然而到了2013年下半年,項目因煤源、鐵路、市場、技術等原因停工緩建,2014年正式停建。2025年8月19日,遼寧省與中國大唐共同成立了“大唐煤制氣項目重啟聯合推進專班”,推進這項備受關注的百億級能源項目重啟。
國家能源集團首個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發電機轉子穿裝完成
據國家能源集團10月15日消息,隨着發電機轉子“穿針引線”般精準落入定子膛內,該集團首個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龍源電力甘肅敦煌100兆瓦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項目發電機轉子穿裝作業圓滿完成,為項目投産發電奠定堅實基礎。該項目總佔地面積4000余畝,採用熔鹽線性菲涅爾技術路線,集熱系統採用112.68萬平方米線性菲涅爾集熱場吸收太陽能,汽輪機額定功率100兆瓦,發電機轉子重31.7噸,長10米,安裝精度要求高。
南網儲能前三季度盈利14.33億元
10月15日,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前三季度業績快報,預計實現營業收入53.20億元,同比增加17.72%;實現歸母凈利潤14.33億元,同比增加37.1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凈利潤實現14.31億元,同比增加35.30%。對於報告期內業績增長,南網儲能分析,主要原因在於調峰水電廠來水增加,推動發電量同比增加。
涪陵頁巖氣田常規氣井累計産氣超1.6億立方米
據涪陵頁巖氣公司10月15日消息,涪陵頁巖氣田常規天然氣井累計産量超1.6億立方米,呈現出“常非並進”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涪陵頁巖氣田已在小河壩組、涼二段等多個層係取得突破,現有11口常規天然氣井投運生産。據了解,經綜合評價,涪陵頁巖氣田常規天然氣有利區域為119.92平方公里,資源量達182.1億立方米。
魏橋集團接入國家電網,結束孤島運行
中國電解鋁巨頭、山東最大民營企業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近日接入國家電網,結束了魏橋孤網運行歷史,同時探索出了自備電廠+公網綠電消納新模式上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魏橋方案”。
10月15日,國網山東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林一凡在本部會見了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一行。雙方&&,此次會見恰逢雙方合作實現歷史性突破的重要節點,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將進一步深化合作,開創共贏發展新局面。
10月16日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冷試成功
10月16日,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中核集團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玲龍一號”一回路冷態功能試驗圓滿成功。此次冷態功能試驗成功彰顯了我國在新型核能系統設計、高端裝備製造及複雜工程協同管理上的綜合實力,對鞏固我國在小堆國際競爭中先發優勢、形成我國模塊式小型堆先進品牌具有重要意義,為該工程後續的熱試、反應堆裝料及商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球單機規模最大光熱發電項目在青海格爾木開工建設
據10月16日消息,在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光伏光熱園區,格爾木350MW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目前全球單機規模最大的光熱發電項目。據了解,該項目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塔式熔鹽儲能光熱發電核心技術,計劃於2027年9月底前全容量並網發電。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産生清潔電量約9.6億千瓦時,每年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6.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2萬噸。
我國首個國家級深水油氣應急救援基地在海南啟用
據中國海油10月16日消息,國家海上油氣應急救援海南基地暨中國海油井控應急救援海南基地在海南省澄邁縣正式啟用,標誌着我國首個國家級深水油氣應急救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我國南部海域海上油氣應急救援響應時間大幅縮短,我國海上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全國最大百萬千瓦級火電廠全面建成
10月16日8時16分,甘肅電投常樂發電公司5、6號機組集中控制室內氣氛熱烈,隨着屏幕上6號機組試運倒計時歸零,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6號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誌着甘肅省列重大項目——甘肅電投常樂電廠6&100萬千瓦燃煤機組項目建設圓滿收官。歷經8年風雨兼程、砥礪奮進,常樂發電公司6&100萬千瓦火電機組全部投入商業運營。
全球單機規模最大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正式開工
16日,可勝技術格爾木350MW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開工,標誌着全球單機規模最大、鏡場反射面積最大、儲能規模最大、年設計發電量最高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正式開工。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54.35億元,採用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塔式熔鹽儲能光熱發電技術,採用“三塔一機”設計方案,配置14小時熔鹽儲熱系統,鏡場總面積約330萬平方米,計劃於2027年9月底前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産生清潔電量約9.6億千瓦時。
10月13日
北京發布6項綠色低碳地方標準
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0月13日消息,為助力北京市打造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該局發布了6項綠色低碳地方標準,涉及碳排放、能源消耗限額、資源循環利用和能源計量體系建設等關鍵領域。其中在碳排放方面,北京制定《産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 碳排放》,結合産業園區規劃與碳排放管理的特點,明確了碳排放評價指標構建、碳排放核算與分析、減污降碳措施等技術要求。
青藏“綠電”首次輸送天津
據天津電力交易中心10月13日消息,該市近日首次引入來自青海、西藏地區的綠色電力,共計2498萬千瓦時。其中,西藏綠電628萬千瓦時,青海綠電1870萬千瓦時,可滿足約1萬餘戶三口之家的一年用電需求。
10月14日
全球首個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落地成都
10月14日,2025世界聚變能源集團第2次部長級會議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30屆聚變能大會在成都開幕。現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聚變技術協作中心在成都正式授牌,標誌着全球首個聚焦聚變能研究與培訓的IAEA協作中心落地中國,中國在聚變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實現顯著躍升,更將為成都建設全球聚變能源創新高地、推動可控核聚變商業化進程注入關鍵動能。
黑龍江省新能源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
10月14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發布會。“十四五”以來,黑龍江省新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新能源並網裝機規模3149.4萬千瓦,較“十三五”末增長149.6%,佔總裝機比重達到57.9%。(新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