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在河北崇禮舉行的第三屆電氣化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氫能分會組織編寫的《氫能産業發展與技術》叢書(以下簡稱“叢書”)正式發布。
氫能作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已成為國際能源布局的重點方向。《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和新近頒佈實施的《能源法》為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當前,我國已在氫能全産業鏈核心技術和應用示範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全球領先的規模化應用體系,但氫能産業尚處於發展初期,在技術創新、裝備水平和基礎制度建設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
為凝聚行業共識、加強科普引導、推動産業健康發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氫能分會組織編寫本套叢書,為産業創新與發展提供系統化的理論支撐和行業參考。
本套叢書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發行,共7個分冊,包括《氫能産業發展與展望》《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氫儲運技術》《燃料電池關鍵技術》《電氫耦合技術及商業模式》《氫能安全及系統性防控》《氫能應用與示範項目》。全書合計約140萬字,系統涵蓋氫能産業戰略展望、關鍵技術、安全防控和應用示範等方面,涉及氫能“制儲輸用”全産業鏈,集中呈現行業前沿研究成果與發展路徑。
《氫能産業發展與展望》分冊系統呈現了氫能産業從戰略認知到未來機遇的全景格局,通過深度剖析核心驅動要素、全面梳理“制儲輸用”全鏈條技術、並前瞻性探討多場景應用潛力,為讀者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産業認知框架。書中介紹的中國氫能産業發展現狀指出,近年來,我國氫氣産量持續增長,是世界第一産氫大國,氫能産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在“雙碳”目標的帶動下,我國氫氣産量快速攀升,2021 年已達3300 萬噸,2024 年産量超3650萬噸。根據規劃,到2025 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量將達到10~20 萬噸/年,到2035 年形成氫能産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分冊聚焦主流與前沿電解水路徑,在深度剖析其技術原理、性能與挑戰的基礎上,前瞻性地探討了與波動性綠電高效耦合的關鍵調控策略,最終構建了宏觀、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發展圖景。《氫儲運技術》分冊聚焦高壓氣態、低溫液態、管道輸氫等主流技術路線與氫基衍生物,以實際工程應用為導向,從技術原理、核心裝備、能耗成本、安全性等多個維度,對社會關注的儲運熱點問題進行了系統性解答。《燃料電池關鍵技術》分冊在宏觀透視全球技術前沿的同時,聚焦質子交換膜與固體氧化物兩大主流路線,深度解析了從核心材料的微觀突破到電堆及系統集成創新的全鏈條工程化路徑。《電氫耦合技術及商業模式》分冊立足於支撐新型電力系統,通過拆解電氫閉環核心技術、解析源網荷側協同運籌策略,系統構建了電氫協同發展的未來路徑與創新商業模式。《氫能安全及系統性防控》分冊秉承“層層設防”的系統安全理念,在穿透式解析“失效-泄漏-燃爆”致災機理的基礎上,為氫能全産業鏈構建了一套從風險識別到應急處置的縱深式工程防控技術體系。《氫能應用與示範項目》分冊在系統評估氫能在交通、工業、發電等多場景應用價值與減排潛力的基礎上,通過深度復盤九大示範項目,為行業提煉了從規劃建設到運營管理的全流程創新經驗。
中國工程院彭蘇萍院士為本叢書作序。他在序言中指出,叢書對氫能基礎理論、專業技術與應用分析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在科普性與專業性之間實現了良好平衡。整體來看,該叢書內容覆蓋面廣、理論水平高、專業性強,對氫能從業者、廣大能源領域研究者乃至普通公眾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叢書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氫能分會聯合行業內二十余家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歷經近2年時間共同完成。分冊主編單位分別為中電聯電力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白馬湖實驗室有限公司和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