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碳排放數據質量關-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5 10:17:16
來源:經濟日報

守牢碳排放數據質量關

字體:

  中辦、國辦近日發布《關於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對全面加強碳市場建設作出系統性部署。多項措施聚焦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並明確提出“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過程監管”。

  碳排放數據質量是碳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生命線。作為反映行業及企業特定時間範圍內碳排放情況的量化結果,碳排放數據與企業配額分配、碳排放權交易、配額清繳等環節息息相關。準確、全面、可信的數據是各類主體對全國碳市場保持信任和合理預期的依據,也是碳市場擴容提質增活力的基礎。若數據失真,不僅會削弱碳市場的公平性和權威性,也將影響國家減碳成效。

  我國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自2021年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國家—省—市”三級聯審監管機制不斷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有效改善。不過,隨着“雙碳”工作深入推進,全國碳市場加快升級擴容,對碳排放數據質量有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數據弄虛作假、管理薄弱等問題仍制約着數據質量提升。

  碳排放數據的形成和歸集,涉及排放單位、技術服務機構、相關主管部門等多個主體,《意見》提出加強“全過程”監管,明確了各方責任和具體措施,將推動源頭管理和事中事後監管協同,進一步強化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各方應以此為契機,積極落實相關要求,持續完善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體系,守住碳市場健康運行的生命線。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作為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重要主體和直接利益相關者,企業碳排放監測是否科學、計量設備是否精準、數據存證是否及時等,直接影響碳排放數據質量。當前,部分企業還存在數據管理能力較弱、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應推動建立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內部管理制度,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將碳排放的計量、採集、留痕與存證等工作融入日常生産和管理,以可追溯、可驗證的數據鏈條支撐配額分配、履約核算和信息披露。

  切實提升監管效能。碳排放數據的監測統計核算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確保數據真實準確,離不開技術賦能。應綜合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實施動態監控,提升監管水平。比如,借助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自動採集關鍵節點數據,確保記錄不可篡改,壓減數據造假空間;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大模型,細化數據質量管理風險點和風險等級,提高異常數據識別預警的精確度。

  嚴厲打擊弄虛作假。數據造假,利益驅動是主因。對企業而言,過多的碳排放需要更高的履約成本。從以往造假案例看,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專業性和獨立性缺失,也使數據質量大打折扣。此次《意見》明確,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弄虛作假行為,釋放出從嚴監管的信號。要繼續加強機構資質管理,讓核查質量不過關、審核流於形式的機構退出市場。對弄虛作假保持高壓嚴打,提高違法成本,防止技術服務機構與控排企業形成利益合謀。

  碳排放數據質量,關乎全國碳市場建設,更關乎綠色低碳轉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只有每一份數據都真實可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才具備堅實的實踐支撐。(金觀平)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