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能源周報丨我國油氣與鈾礦實現重大找礦突破;我國煤炭智能開採産能佔比首超50%;新疆1至7月外送新能源電量創新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2 14:38:27
來源:新華網

新華能源周報丨我國油氣與鈾礦實現重大找礦突破;我國煤炭智能開採産能佔比首超50%;新疆1至7月外送新能源電量創新高

字體:

本週(9月8日-9月12日),能源領域熱點頻發。自然資源部:我國油氣與鈾礦實現重大找礦突破;兩部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核能行業協會預計:203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我國煤炭智能開採産能佔比首超50%;國內首&百萬褐煤發電機組並網發電成功;新疆1至7月外送新能源電量創新高。

9月8日

兩部門:到2027年推動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在電網、發電、煤炭、油氣等行業深度應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7年,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初步構建,算力與電力協同發展根基不斷夯實,人工智能賦能能源核心技術取得顯著突破,應用更加廣泛深入。

9月10日

自然資源部:我國油氣與鈾礦實現重大找礦突破

9月10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我國油氣與鈾礦實現重大找礦突破。大盆地深層和海域深水成為油氣增儲上産主陣地,支撐石油穩産2億噸,天然氣産量突破2400億方;新探獲多個大型鈾礦床,有效提升鈾資源安全保障程度。

我國發現“亞洲鋰腰帶”,長度達2800公里

國新辦10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鋰礦是新能源汽車核心資源,我國新發現“亞洲鋰腰帶”,從東往西橫跨了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個省區,長度達到2800公里,在這個重要稀有金屬成礦帶上,已經找到多個大型和超大型鋰礦。

9月12日

兩部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7年,新型儲能基本實現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技術創新水平和裝備製造能力穩居全球前列,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標準體系基本成熟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多元儲能體系初步建成,形成統籌全局、多元互補、高效運營的整體格局,為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部門:穩步推進核電開發,積極安全有序推動一批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擴大國內有效需求。依託能源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穩定電力裝備需求。

三部門印發《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2025—2026年主要目標是:傳統電力裝備年均營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裝備營收穩中有升;發電裝備産量保持在合理區間,供給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裝備出口量實現增長;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帶動作用加強,電力裝備領域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年均營收增速7%左右,龍頭企業年均營收增速10%左右;推動一批標誌性裝備攻關突破和推廣應用。

9月8日

核能行業協會預計:203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25年(第八屆)核能公眾溝通交流大會9月5日在廣東湛江召開。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述棟&&,2012年至今,我國核能事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預計2030年核電在運裝機將達到1.1億千瓦。

9月9日

我國煤炭智能開採産能佔比首超50%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煤炭智能開採産能佔比歷史性突破50%,1.6萬餘個高危崗位實現無人化替代,煤礦安全高效發展進入新階段。從全國煤礦總數來看,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數量佔比有限,但近年煤炭産能加速向現代化大型煤礦聚集,這些礦山是煤炭供應的中堅力量,資源存量大、地質條件好,利於智能設備鋪開,經歷多年發展,逐漸成為煤礦智能建設“排頭兵”。

2025年1-8月份全國進口煤炭3.0億噸 同比下降12.2%

海關總署9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8月份,全國進口煤炭4273.7萬噸,較去年同期的4584.4萬噸減少310.7萬噸,下降6.8%;較7月份的3560.9萬噸增加712.80萬噸,增長20.0%。2025年1-8月份,全國共進口煤炭29993.7萬噸,同比下降12.2%。

《202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海上風電發電量比上年增長近30%

9月8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在青島發布《202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指數報告》)。《指數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129.7,比上年增長2.9%,海洋發展穩中提質。據悉,該指數以2015年為基期(基期值為100),對我國海洋領域經濟民生、科技創新、生態環境、資源利用、開放水平、綜合管理等6個方面進行量化評估。

9月10日

8月份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7%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025年8月份,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由下降0.2%轉為持平。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4.0%,環比持平。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7%,環比下降0.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下降10.5%,環比上漲0.7%

9月8日

國內首&百萬褐煤發電機組並網發電成功

據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消息,近日,國內首&百萬褐煤發電機組——內蒙古蘇能錫林郭勒2*100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項目1號機組首次並網發電成功,正式進入帶負荷試運行。項目採用東方鍋爐設計製造的百萬等級高效超超臨界參數鍋爐,外形尺寸為高104米、寬68米、深89.5米,是世界上現有尺寸最大的鍋爐。

9月9日

我國最大煤制天然氣基地外輸管道開工建設

9月9日,我國最大的煤制天然氣生産基地外輸管道——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幹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將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規劃全長780公里,分三期建設,有助於促進新疆發揮自身煤炭資源優勢,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同時進一步完善我國西部油氣能源戰略大通道。

扎哈淖爾煤業公司無人駕駛剝離産量突破700萬立方米

截至8月底,扎哈淖爾煤業公司無人駕駛剝離産量突破710萬立方米,安全運行14.7萬小時,運行里程160.7萬公里,日有效作業時長從19小時提升到最高達到21小時,單日最高剝離産量達4.77萬立方米,平均每台時效達155.5立方米,節油率可達20-30%,綜合效率可達人工效率的90%。循環作業、動態調度等能力讓無人駕駛“人停車不停”成為常態,解決了高寒富水軟岩條件下穩定高效運行的難題,推動礦山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數智驅動型”轉型。

9月11日

中國海油創造我國油氣井鑽探速度新紀錄

9月11日,中國海油對外宣布,中國海油高效完成東方1-1氣田13-3區項目(以下簡稱“東方13-3項目”)6口開發井的表層作業,其中在8月12日的單日最高進尺高達2618米,超過從峨眉山頂峰到山腳的高度,創造了國內油氣井單日進尺新紀錄,這也是我國在兩年內第3次打破海上油氣井鑽進的速度紀錄。

我國首個海上碳封存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位於珠江口盆地的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範項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項目累計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億立方米。恩平15-1油田作為我國南海東部首個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若按常規模式開發,二氧化碳將隨原油一起被採出地面,不僅對海上&&設施和海底管線造成腐蝕,還將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9月8日

新疆1至7月外送新能源電量創新高

據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消息,1~7月,新疆累計外送新能源電量259億千瓦時,創新高,佔總外送電量的33%,同比增長4%,相當於減少標準煤燃燒78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155萬噸。其中,新疆7月單月外送新能源電量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5%。

四川將創建一批零碳運輸線路 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銷量居全國第三

據四川省交通物流發展中心消息,上半年,四川新能源重卡銷量達5800余輛,約佔全國總銷量的7.34%,位列全國第三。全省交通物流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四川不斷織密補能網絡,全省建成重卡充換電站80余座,服務能力超12萬千瓦;各類公路建成充電樁超2300個、充電車位超3300個,總體服務能力超23萬千瓦,實現181對高速服務區和28個普通國道服務區全覆蓋。

寧夏外送電量連續兩月超百億千瓦時

9月8日,據寧夏電力交易中心消息,8月,寧夏外送電量1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刷新單月外送電量最高紀錄。7月,寧夏外送電量106.9億千瓦時。寧夏電網首次連續兩個月外送電量超百億千瓦時。據了解,自2010年啟動電力外送以來,寧夏電力外送規模持續擴大,從單點突破到多點輻射,電力輸送範圍已覆蓋全國18個省份,逐步成為“西電東送”的重要送端基地。截至今年8月底,寧夏累計外送電量8553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外送電量1209億千瓦時。

山西大同大同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

9月8日上午9時,伴隨着混凝土泵車的開泵轟鳴聲,由國網山西建設分公司建管的大同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首基澆築試點在大同市渾源縣吳城鄉吳城村A3啟動,標誌着該工程正式開工。工程預計將於2026年11月投運,屆時可以促進大同優質風能、太陽能電力的外送與消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9月9日

江蘇建成我國首個全電壓等級雷擊故障定位體系

據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消息,江蘇配網雷電監測分析系統5日上線,標誌着我國建成首個覆蓋輸電、配電全電壓等級電網的雷擊故障定位體系,可將配電線路雷擊故障定位運維效率提升1倍,雷擊停電時間縮短50%。據統計,該系統試運行以來已成功分析超兩萬次雷電活動數據,發現雷擊故障50余起,經過人工辨識比對,準確率超90%。

廣西南寧抽水蓄能電站輸水系統工程建成完工

9月9日,廣西南寧抽水蓄能電站引水水道充水一次成功,標誌着電站的輸水系統工程全面建成完工,為年內建成投産打下堅實基礎。位於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的南寧抽水蓄能電站經過19天的引水水道充水,分段給長1737米、最大直徑達9米的水道,注入約11萬立方米的高壓水流,首次充水完成後,標誌着該抽水蓄能電站輸水系統工程,全面建成完工。

【糾錯】 【責任編輯:張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