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能源周報丨三部門:開展零碳園區建設;“北氣南下”能源大通道輸送天然氣突破1000億立方米;甘肅能源業績預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1 15:31:50
來源:新華網

新華能源周報丨三部門:開展零碳園區建設;“北氣南下”能源大通道輸送天然氣突破1000億立方米;甘肅能源業績預增

字體:

本週(7月7日-7月11日),能源領域熱點頻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印發《關於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為零碳園區建設繪製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行業方面,我國“北氣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計輸氣量突破1000億立方米,安全平穩運行超2000天。能源上市公司半年業績進入預披露,甘肅電投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上半年預盈8億元~8.3億元,同比增長13.37%~17.62%。

7月7日

力爭超過10萬台!四部門重磅發文

7月7日下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公布。《通知》明確,加強大功率充電設施專項規劃統籌。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和電力資源分佈,以即充即走場景為重點,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科學合理做好大功率充電設施發展布局。到2027年底,力爭全國範圍內大功率充電設施超過10萬台,服務品質和技術應用實現迭代升級。

六部門開展2025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工作

7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組織開展2025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工作的通知,提到,數據中心原則上應達到《綠色數據中心評價》(GB/T 44989—2024)二級及以上等級。電能利用效率不高於1.30,達到《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40879—2021)中的2級及以上水平。採用的服務器能效應達到《塔式和機架式服務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 43630—2023)等規定的節能水平及以上。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於數據中心所在省(區、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積極利用儲能、氫能等技術,具有較強用電負荷調節匹配能力。

7月8日

三部門:開展零碳園區建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印發《關於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為零碳園區建設繪製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

《通知》提出8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加快園區用能結構轉型,因地制宜發展綠電直連、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等綠色電力直接供應模式,推動園區供熱系統實現清潔低碳化。二是大力推進園區節能降碳,推動園區建立健全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鼓勵企業建設極致能效工廠、零碳工廠。三是調整優化園區産業結構,鼓勵園區加快自身産業結構優化調整,布局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興産業,探索“以綠制綠”模式,支持高載能産業有序轉移集聚。四是強化園區資源節約集約,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健全園區廢棄物循環利用網絡,加強各類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五是完善升級園區基礎設施,系統推進電力、熱力、燃氣、氫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完善園區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六是加強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支持園區探索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機制,圍繞低碳零碳負碳先進適用技術打造示範應用場景。七是提升園區能碳管理能力,建設園區能碳管理&&,強化用能負荷監控、預測與調配能力。八是支持園區加強改革創新,支持政府、園區、園區企業、電網企業、能源綜合服務商等各類主體參與零碳園區建設,探索新模式新機制。

7月9日

國家發改委: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

7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發言中指出,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啟動了連續運行,南網5省區現在已經實現“統一交易、同&競價”,國網、南網實現了跨經營區常態化交易,2024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佔到了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已經高達63%。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指出,從節能方面來看,202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堅持優化存量、做大增量,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産業發展,存量方面,當前,我國主要高耗能行業能效標杆産能比“十三五”末提高6個百分點;增量方面,我國已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今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0.9億千瓦,比“十三五”末的9.34億千瓦,翻了一番多。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比“十三五”末的492萬輛增長5倍多。

全國首批産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認證目錄發布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通知,明確了全國首批産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認證目錄,包括鋰離子電池、光伏組件、鋼鐵産品、紡織産品、房間空調器、計算機、小功率電機、輪胎、電解鋁、水泥、人造板和木質地板等17種産品。該目錄的發布標誌着我國産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從政策框架向實踐落地邁出了關鍵一步。通過聚焦細分具體産品,配套後續即將發布的産品專用認證實施規則,將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産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方案,為企業和認證機構提供一套可操作、可應用、可驗證的認證實施指南。

7月10日

國家能源局發布一批重點行業標準

據國家能源局7月10日消息,近期,國家能源局圍繞保障能源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發展,集中發布了一批重點行業標準。

 

7月7日

前5個月生産原煤19.9億噸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全國累計生産原煤19.9億噸,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提供堅實支撐。

前5個月,全國累計生産原煤19.9億噸,同比增加1.1億噸,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進口煤炭1.89億噸,下降7.9%。截至6月16日,協會重點監測煤礦存煤3596萬噸,比5月末增長0.5%;環渤海港口存煤2855萬噸,比5月末下降5.5%;6月中旬全國電廠庫存約2.1億噸,比5月末增加約300萬噸,可用約35天。

7月10日

上半年我國重要礦種找礦取得重大突破

7月10日,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發現礦産地38處,同比增長31%。其中大中型25處。重要礦種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礦種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礦目標任務。 

7月7日

中核二四首條智能製造産線落地投産

據中核二四7月7日消息,近日,中核二四首條預埋件穿孔塞焊自動生産線順利通過驗收並正式投産,標誌着公司核電裝備製造智能化水平再上新&階。

7月8日

中國海油委任張傳江為公司董事長

7月8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宣布,自2025年7月8日起,張傳江獲委任為公司董事長、非執行董事、提名委員會主席及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張傳江將任職至公司2025年度股東周年大會召開之日,且將有資格於該股東周年大會上參與重選。

低濃度瓦斯高效利用實現技術突破

據媒體7月8日報道,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長、太原理工大學教授李晉平團隊成功研發出人工沸石分子篩技術。此前尚無人工沸石應用於低濃度瓦斯提質的先例,經過多輪迭代優化,團隊最終製備出的顆粒狀、具有“微孔—介孔—大孔”多級孔道結構的硅鋁基人工沸石,甲烷吸附率高達80%。這一技術突破解決了煤礦開採過程中濃度為2%—8%的瓦斯利用世界性難題,有望為低濃度瓦斯高效利用提供開創性技術方案。

我國規模最大的綠色氫氨一體化項目投産

7月8日,我國規模最大的綠色氫氨一體化項目在內蒙古赤峰正式投産,項目一期年産32萬噸綠色合成氨,標誌着我國綠色氫氨産業從示範探索邁入規模化商業運營的新階段。赤峰綠色氫氨項目以風電、光伏為動力,通過電解水制取綠氫,同時利用可再生電力分離空氣中的氮氣,最終通過動態合成氨工藝將氫氣與氮氣轉化為綠色合成氨。

福建省首個煤電等容量替代項目投運

據中國能建7月8日消息,中國能建西南院總承包天津電建承建的福建廈門華夏電力一期機組1×66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等容量替代項目正式投運,標誌着福建省煤電清潔高效轉型取得新突破。該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發電約29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約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萬噸,為保障區域電力安全穩定、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豫能控股2×100萬千瓦煤電項目獲批

7月8日晚間,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收到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同意核準公司建設豫能&前2×100萬千瓦煤電項目。公告顯示,項目擬新建2&100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採用二次循環水冷卻系統,生産主水源為污水處理廠再生水。灰渣全部綜合利用。此外,項目將採用環保設施,確保供電煤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並鼓勵同步建設降碳設施。

7月9日

南方電網電力負荷今年首創新高

7月9日17時10分,南方電網最高電力負荷達2.52億千瓦,今年首創歷史新高。目前,南方電網經營區域用電形勢平穩,電力供應充足。廣東作為我國經濟大省,用電負荷、電量規模連續10年位居全國省級電網第一,成為全國第一個用電負荷突破1.6億千瓦的省份。

黃河流域海拔最高水電站有新突破

7月9日,黃河流域海拔最高的大型水電站青海瑪爾擋水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約20.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0.4萬噸。瑪爾擋水電站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上游約5000米的黃河干流上,所處地區平均海拔3300米,是黃河流域建成海拔最高水電站。

國家電網上半年省間交易電量超5700億千瓦時

據國家電網7月9日消息,1~6月,公司電力交易電量規模穩步增長,省間市場化交易電量完成57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特高壓直流交易電量完成29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省間清潔能源交易電量完成35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1%,呈現特高壓直流、省間清潔能源、省間市場化交易電量三線齊增。

我國第一大氣區突破7000億立方米大關

據媒體7月9日消息,我國第一大氣區——長慶油田累産天然氣量突破7000億立方米大關,相當於替代8.5億噸標準煤,減少碳排放10.2億噸。

7月10日

“北氣南下”能源大通道輸送天然氣突破1000億立方米 

據國家管網集團7月10日消息,我國“北氣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計輸氣量突破1000億立方米,安全平穩運行超2000天。作為我國“十四五”期間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礎設施,“北氣南下”能源大通道北起黑龍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經9個省區市。 大通道自2014年9月開建,2019年12月北段率先投産通氣,投産初期,日輸氣量僅為1500萬立方米。2024年實現全線投産,日輸氣量增長6倍,惠及沿線4億多人口。

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直驅型漂浮式風機下線

7月10日,由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東方電氣共同研製的全球單機功率和風輪直徑最大的直驅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省福清市順利下線,單機功率17兆瓦,標誌着我國在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領域取得新的突破,為我國海上風電走向深遠海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甘肅能源業績預增

7月10日,甘肅電投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上半年預盈8億元~8.3億元,同比增長13.37%~17.62%。

 

7月7日

寧夏光伏發電取代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

據寧夏發展改革委7月7日消息,寧國運靈武100萬千瓦光伏複合項目等陸續並網發電,這標誌着寧夏第一批綠電園區光伏項目並網發電。寧夏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歷史性突破5000萬千瓦、佔總裝機比重達60%,光伏發電取代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

7月8日

湖南郴州探獲4.9億噸鋰礦石

據湖南省自然資源廳7月8日消息,通過創新地質找礦理論,經過長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雞腳山礦區已探獲超大型蝕變花崗岩型鋰礦床,共提交鋰礦石量4.9億噸,氧化鋰資源量131萬噸。同時,該超大型礦産伴生銣、鎢、錫等多種戰略礦産,所有資源均為新增資源量。

首個省級綠電直連實施方案出爐

7月8日,雲南省發改委、雲南省工信廳、雲南能源局聯合印發《雲南省推動綠電直連建設實施方案》,明確適用範圍、發展目標、直連類型、重點領域、實施路徑等內容。文件明確,綠電直連項目在公平合理承擔安全責任、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前提下,按照安全優先、綠色友好、權責對等、源荷匹配原則建設運行,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更好滿足企業綠色用能需求,為用戶降低用電成本提供更多選擇。

7月10日

貴州省電力總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

據貴州省能源局7月10日消息,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電力總裝機突破1億千瓦、達到10038.8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六成。其中火電3948.1萬千瓦、水電2298萬千瓦、風光新能源3548.2萬千瓦(風電898.7萬千瓦、光伏2649.5萬千瓦)、儲能244.5萬千瓦。

2025年1~6月,全省發電量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累計達133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其中火電900.3億千瓦時、佔67.4%,水電260億千瓦時、佔19.5%,風光發電量170.4億千瓦時、佔12.8%。(新華網綜合報道)

【糾錯】 【責任編輯:張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