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能源周報丨中央財經委員會: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中央環保督察組完成對華能、大唐、國家電投進駐;油價上調-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4 16:10:37
來源:新華網

新華能源周報丨中央財經委員會: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中央環保督察組完成對華能、大唐、國家電投進駐;油價上調

字體:

本週(6月30日-7月4日),能源領域熱點頻發。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並指出,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産業,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第三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完成督察進駐階段工作,其中包括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業。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上漲235元和225元。

6月30日

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專業人員培訓考核和專家庫管理辦法》

國家能源局網站6月30日消息,為加強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專業人員培訓考核管理,規範專家參與公共決策事項,國家能源局制定了《電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專業人員培訓考核和專家庫管理辦法》並印發。

7月1日

中央財經委員會: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

7月1日上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産業,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

7月3日

工信部: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

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主持召開第十五次製造業企業座談會,聚焦加快推動光伏産業高質量發展,聽取光伏行業企業及行業協會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李樂成強調,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産品品質,推動落後産能有序退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7月2日

5月全國新能源並網消納情況發布

7月2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5月全國新能源並網消納情況。根據消納情況顯示,5月份,全國風電利用率為93.2%,光伏發電利用率為94.2%,上海、重慶、浙江、福建實現100%消納。

5月新增建檔立卡新能源發電項目4917個

據國家能源局消息,5月,全國新增建檔立卡新能源發電(不含戶用光伏)項目共4917個,其中風電項目32個,光伏發電項目4875個(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54個,工商業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4821個),生物質發電項目10個。

前5月市場交易電量同比增長5.7%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消息,1~5月,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2449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8%,同比提高1.36百分點,佔售電量比重為75.9%,同比提高1.74個百分點。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合計為1841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

5月份,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02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合計為368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

 

6月30日

國家電網:140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建成投運

據國家電網消息,6月30日,隨着江蘇無錫望亭至太科220千伏線路改造工程建成投運,國家電網140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按期投産。據了解,今年迎峰度夏重點工程電壓等級覆蓋66千伏至750千伏,地域範圍涉及國家電網經營區20家省公司,總投資303億元,共新建線路長度4600千米、新增變電容量5006萬千伏安,將提升供電能力超3000萬千瓦,有效緩解部分區域用電壓力,進一步提升電力供應可靠性。

中國能建董事長宋海良調任中交集團

6月30日晚間,中國能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能建”)發布公告。公告&&,中國能建於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宋海良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調動,宋海良先生辭去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董事會提名委員會主任等職務。

另據多家媒體消息,宋海良已出任中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交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為客戶提供投資融資、諮詢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營一攬子解決方案和綜合一體化服務。

中國石油實現特高含硫整裝氣田全産業鏈自主開發

6月30日上午,隨着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達州凈化公司原料氣日處理量達到400萬立方米,國內最高含硫整裝氣田——渡口河—七里北氣田成功調試投運,標誌着中國石油首個自主開發的特高含硫整裝氣田全産業鏈在川正式誕生。

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範區最高日産量首次突破5000噸

截至6月30日8時,我國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範區——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範區最高日産量首次突破5000噸,創下歷史新高。至此,該區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産原油88萬噸,同比增幅82.2%,超計劃産量3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51.8%,持續鞏固我國陸相頁巖油從“技術突破”向“效益開發”的轉型成效。

秦山核電裝機容量增至670萬千瓦

近日,中國核電旗下秦山核電秦二廠2號機組電力業務許可證變更獲國家能源局浙江監管辦公室批復,機組容量由67萬千瓦變更為70.8萬千瓦,至此,秦山核電秦二廠2號機組常規島增容提效改造項目電力業務許可證變更工作完成,秦山核電基地總裝機容量增長至670.2萬千瓦,科技創新驅動核電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再結碩果。

巴拉水電站首&機組並網發電

6月30日,位於大渡河上游的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巴拉水電站首&機組經過72小時試運行後,正式並網發電。巴拉水電站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境內,是大渡河干流“3庫28級”水電規劃的第2級,安裝3&24萬千瓦混流式機組和1&2.6萬千瓦生態機組,總裝機容量74.6萬千瓦。電站最大壩高140米,庫容1.338億立方米,具備日調節能力,設計年平均發電量25.53億千瓦時。

金沙江上游葉巴灘水電站全面進入機電安裝階段

6月30日,我國在建海拔最高雙曲拱壩電站、金沙江上游川藏段裝機規模最大水電站——葉巴灘水電站引水發電系統工程主廠房6&機組完成發電機層混凝土澆築,全面進入機電安裝階段,為實現2025年底首批機組投産發電奠定了基礎。

7月1日

中央環保督察組完成對華能、大唐、國家電投進駐

據生態環境部7月1日消息,近日第三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完成督察進駐階段工作。截至2025年6月28日,各督察組共收到群眾來電、來信舉報23311件,受理有效舉報17880件,經梳理合併重復舉報,累計向被督察對象轉辦14066件。被督察對象已辦結或階段辦結9213件。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第三輪第四批8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於5月26日至28日陸續進駐山西、內蒙古、山東、陜西、寧夏5省(區),以及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業。

全球最大電源側電化學儲能項目在內蒙古開工

近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規模最大電源側電化學儲能項目——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100萬千瓦/600萬千瓦時電源側儲能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平均海拔1700米,年日照時數達3014小時,新能源開發條件得天獨厚。項目由中國電建所屬水電十六局負責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200&5.016兆瓦時磷酸鐵鋰儲能電池艙、4&220千伏主變壓器,並新建1回220千伏線路接入察右中500千伏變電站。

中國華能領導層調整

據媒體7月1日報道,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官網“公司領導”一欄最新信息顯示,張鈞已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華能紀檢監察組組長、中國華能黨組成員。公開資料顯示,張鈞曾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公安部紀檢監察組副組長等職。

大亞灣核電站累計對港供電超3200億度

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中廣核大亞灣核電站已持續對港供電31年。截至2025年4月29日,累計供電超3200億度。31年來,大亞灣核電站平均每年為香港供電超過100億度,佔香港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為滿足香港電力供應、改善能源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

油價上調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本次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上漲235元和225元。價格執行時間:2025年7月1日24時。

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綜合利用發電擴建項目正式運行

7月1日20時18分,由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全國“首&套示範工程”——廣東國粵韶關綜合利用發電擴建項目正式邁入商業化運行。本工程採用的是上海鍋爐廠自主研發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700兆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可燃用廢棄煤矸石發電,憑藉爐出口超低排放、無外置床設計、串聯水動力系統、水冷壁補水保護系統四大核心技術,實現對劣質燃料的高效清潔利用和超低排放,環保和社會效益顯著,被列為國家“首&套示範工程”。項目投産後預計年産值25億元,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同時實現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

7月2日

我國首座海水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

7月2日,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這是我國首個實現工業運行的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與前期投用的樁基式水面光伏聯動,成為目前中國石化規模最大的水面光伏電站,整體項目年發綠電1670萬千瓦時,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4萬噸,相當於多植樹75萬株,對漂浮式光伏在沿海、淺海地區全海水環境的推廣具有重要示範效應。

全球首&單機容量最大衝擊式轉輪研製成功

7月2日,全球首&單機容量最大500兆瓦、轉輪尺寸最大6.23米的衝擊式水輪機核心部件——轉輪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製成功併發運,標誌着中國在高水頭、大容量衝擊式水輪機組核心裝備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綠色甲醇首次加注國産雙燃料船舶

據中國海油7月2日消息,由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國內首批以城市垃圾為原料的綠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完成國內首制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的加注作業。本次加注作業採用“陸—船”方式完成,實現了首艘國産雙燃料(甲醇+柴油)船舶在國內港口的首次綠色甲醇加注。

全球總裝機最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在內蒙古開工

據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7月2日消息,內蒙古烏蘭察布旗下營500千伏變電站105萬千瓦/630萬千瓦時新型儲能項目開工。該項目計劃2026年12月31日建成投用,每年可存儲超20億千瓦時新能源電量,減排二氧化碳超160萬噸,相當於新增1.2萬公頃“城市綠肺”。據悉,該項目是目前全球總裝機最大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

大有能源擬轉讓煤炭産能置換指標

7月2日晚間,河南省國資委旗下上市主體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為在2025年底産能置換指標作廢前完成交易,並達成較為理想的價格,擬將全資子公司所屬鐵生溝煤礦剩餘58.65萬噸産能置換指標委託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其持有的其它産能置換指標統一對外掛牌轉讓。

7月3日

全國首條跨省綠氫管道內蒙古段獲批

據內蒙古能源局7月3日消息,國內首條跨省長距離、大規模綠氫管道項目——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區氫氣輸送管道示範工程內蒙古段正式獲批。該管道是推動綠氫規模化輸送、探索氫能“制儲輸用”一體化商業運營模式的國家級試驗示範項目,也是內蒙古綠氫輸送管網先期實施的重點綠氫外送項目,由中石化新星(內蒙古)西氫東送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建成後,將有效降低綠氫運輸成本,進一步促進綠氫消納,助力內蒙古氫能“制儲輸用”全産業鏈建設,對推動內蒙古能源結構轉型、實現“雙碳”目標、促進地區經濟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最大全釩液流儲能項目完工

近日,隨着新疆吉木薩爾北庭100萬千瓦+20萬千瓦/100萬千瓦時全釩液流儲能一體化項目主體工程順利完工,項目建設進入收尾階段。作為全國最大全釩液流儲能項目,該項目裝機容量1000兆瓦,年平均發電量約17.2億千瓦時,與傳統火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60萬噸。之所以是“全國之最”,主要體現在裝機容量1000兆瓦、儲能規模100萬千瓦時且時長5小時,能源轉化和供應能力強。

國家電網上半年新增裝機容量257.5萬千瓦

據國家電網7月3日消息,今年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加快推進抽水蓄能建設,持續完善抽水蓄能建設管理體系,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上半年,公司全面投産遼寧清原、浙江寧海2座抽水蓄能電站,累計投産9&機組,新增裝機容量257.5萬千瓦,完成年度投産建設任務的70%。

南方電網22個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投産

據南網Hz7月3日消息,截至目前,南方電網最高電力負荷2.4億千瓦,同比增長6.1%,比歷史最高負荷僅差1000萬千瓦。據南方電網預測,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南方電網最高電力負荷將達到2.7億千瓦。6月30日,南方電網公司2025年22個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面建成投産,建設線路總長度達1.1萬千米,輸電能力進一步提升,直接增加變壓器容量295.69萬千伏安,可滿足6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

國內首座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全面投産

7月3日,國內首座天然氣全鏈條多工況深冷處理廠——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全面投産。據悉,這是目前國內技術路線最長、工藝最複雜、功能最齊全、産品種類最多的天然氣處理廠,標誌着我國在非常規天然氣綜合利用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海洋油氣裝備製造領域最大光儲充項目二期投用

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7月3日消息,我國海洋油氣裝備製造領域最大分佈式光伏、電力儲能及充電樁一體化項目二期工程在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裝備製造基地全面投用。該項目共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已於2023年7月投用,裝機容量為6500千瓦,年均發電量645萬千瓦時。本次投産的分佈式光伏佔地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裝機容量為9300千瓦,每年可在一期工程清潔能源發電基礎上新增發電量920萬千瓦時,進一步減少對火力發電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

7月4日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高峰運行機組超百台

據三峽集團長江電力消息,近日多地遭遇高溫天氣,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頂峰保供,高峰運行機組超100&,開機&數創年內新高。在確保防洪安全基礎上,連續21天單日發電量突破10億千瓦時,刷新歷史同期紀錄。

由長江幹流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和葛洲壩六座大型電站構成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約3000億千瓦時,主要供電區域為華中、華東地區及川、渝、滇、粵等省份。

中國能建、中交集團、中國電建領導層調整

據國務院國資委官網7月4日消息,8戶中央企業9名領導人員職務任免,其中,宋海良任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免去其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黨委常委、董事長、董事職務。

張炳南任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提名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人選,免去其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職務,不再擔任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

黃埔任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免去其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職務。

陳勇任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不再擔任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職務。

陳觀福任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

三峽集團重要人事調整

7月4日,三峽集團官網公告:近日,三峽集團黨組召開會議,通報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王殿常同志任三峽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的決定。

6月30日

青海綠電外送範圍擴展至16個省份

據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消息,6月30日,這家公司完成全國首次、青海首筆跨越多條電力通道、大範圍跨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經營區域的綠電交易,青海綠電由2500公里外首次送入廣東。至此,青海綠電外送範圍擴展至北京、上海、河南等16個省份。

7月1日

西北電網直流外送功率首次突破6000萬千瓦

據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北分部消息,7月1日21時15分,西北電網直流外送功率首次突破6000萬千瓦,達到6202萬千瓦。當天,西北電網日外送電量13.05億千瓦時,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截至目前,西北電網外送直流總數達14條,外送規模超8600萬千瓦,其中特高壓直流10條,超過全國特高壓直流外送規模的一半,是我國外送規模最大的區域電網,大送端、大樞紐作用進一步凸顯。

7月4日

雲南上半年電力市場交易電量破千億

據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雲南電網公司7月4日消息,今年上半年,雲南電力市場交易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達105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2%。自2014年雲南開啟電力市場化改革以來,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量累計達1.32萬億千瓦時,其中,省內清潔能源交易電量佔比已超90%。(新華網綜合報道)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