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南大地,京杭大運河如一條靈動的絲帶蜿蜒而過。棗莊,這座鑲嵌於河畔的明珠城市,不僅佔據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關鍵節點的重要地理位置,更是堅定不移地踐行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生動演繹着生態蝶變的精彩故事。
在棗莊這場綠色變革的進程中,北控水務憑藉技術創新與智能化管理,為當地生態環境建設呈上了一份令人矚目的 “兩山” 答卷。而其中,棗莊北控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棗莊北控水務”)擔當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棗莊
提標擴改:打造高標準花園式廠區
踏入棗莊北控水務,以往印象中污水廠嘈雜的場景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整潔有序的設備設施,廠區內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宛如一座精心雕琢的現代化花園。誰能想到,這片充滿生機的地方,曾是污水處理難題的“癥結” 所在。
時間回溯到2018年,原薛城區污水處理廠面臨着處理能力有限、水質標準不高等諸多困境。北控水務以 TOT+BOT 模式接管該廠,並迅速啟動準 Ⅳ 類水擴建改造工程。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工程改造,更是對當地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的深度承諾。
在技術工藝上,棗莊北控水務採用了先進的多級AO + 磁混凝處理工藝。通過多級AO 工藝,污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總氮、總磷被高效去除,實現初步凈化;磁混凝深度處理則進一步強化處理效果,讓污水中的污染物質無處遁形。經過這一系列處理後,再借助臭氧氧化和次氯酸鈉消毒工序,為污水的凈化加上“雙重保險”,確保最終達標出水水質安全可靠。
經過擴建改造,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從原先的水平一舉提升至8萬噸,成為山東省首家出水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水質標準的污水廠。處理後的水排入薛城小沙河,在清澈水源的注入下,逐漸恢復了生機。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如今的清澈的小沙河,入湖水質完全符合南水北調要求,為棗莊的生態修復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讓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棗莊
科技賦能:智能化運維與低碳運行
在棗莊北控水務的中控室,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各種數據實時顯示着廠區各工藝段設備的運行狀態、水質監測指標等關鍵信息,是整個水廠高效運行的“智慧大腦”。
依託智能化運維繫統,這座日處理8萬噸污水的水廠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管理。以往需要大量人力進行巡檢、操作的工作,如今在智能化設備的協同運作下,僅需30名員工就能確保水廠高效運轉。即使在汛期,水量大幅增加,或是遇到暴雨、大風等特殊天氣,系統也能迅速做出響應,自動調整設備運行參數,保障污水處理工作穩定進行,確保污水達標排放,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任何影響。
北控水務自主研發的低碳高效生化控制技術,充分借助大數據的強大力量,對污水生化系統的運行參數進行模擬分析,建立起風量、碳源與污染物去除之間的精準控制策略。其背後的理論基礎是同步硝化反硝化理論,通過優化生物菌群的生存和工作環境,讓微生物能夠更高效地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實現了生化系統的低碳高效運行。
這項技術不僅有效降低了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減少了碳排放,還顯著提高了處理效果。憑藉其創新性和實用性,該技術曾在北控集團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成為污水處理行業備受矚目的“棗莊模式”,吸引了眾多同行前來學習借鑒。
棗莊
社會責任:綠色企業與環保教育
作為山東省環境教育基地、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棗莊市綠色生産企業,棗莊北控水務在追求企業發展的同時,始終將踐行環保理念、傳播環保知識作為重要使命,積極向社會各界傳遞綠色發展的正能量。
公司定期組織中小學生、媒體記者以及社會團體走進污水處理廠,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展示、精心製作的影視資料,深入淺出地為參觀者講解污水處理的流程、環保知識以及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親眼目睹污水從渾濁到清澈的神奇轉變過程。
在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中,青少年們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通過一次次的參觀學習活動,在他們心中播下環保的種子,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為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儲備新生力量。
從高標準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智能化的低碳運行管理,從助力生態修復改善環境質量,再到積極開展環保教育提升公眾環保意識,棗莊北控水務以科技為強大引擎,為棗莊的生態環境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兩山” 理念的指引下,北控水務不僅守護了棗莊的綠水青山,更憑藉一系列創新實踐,為全國污水處理行業打造出可複製、可推廣的“棗莊模式”,書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墨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