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按照周恩來總理提出的“在北京建一個射線儀器廠”的指示精神,由北京市電器廠、北京市鑽探機械廠、北京市公私合營電話器材廠和亞細亞商行喇叭組等單位合併組建北京綜合儀器廠,該廠在我國核工業起步時期開始組建,是中國核工業領域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核儀器與核輻射探測器的科研生産基地,不斷為我國核工業與核技術發展過程做出貢獻,並一步一步發展壯大起來。
以“自主”為魂,助力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在自力更生建設方針的指導下,核儀器廠的核輻射探測器和核儀器從“零”起步,從仿製階段轉入到自我研製階段。
通過採取“邊建廠房、邊試製、邊生産”的“三邊”機制,到1958年,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拿出了自主製造的核輻射探測用的鹵素計數管、碘化鈉閃爍體和塑料閃爍體等研究試製産品,向中央首長做匯報展示,並把鹵素計數管送到野外地質隊試用。核儀器試製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突破,開始試製出急需的射線儀器,1961年形成了一定的生産能力。
1962年,為了適應我國核工業的發展需要,核儀器廠劃歸到第二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二機部”),確定核儀器廠為研究和生産二機部所需要的儀器儀表專用設備廠,代號國營261廠。
1963年6月,二機部決定將第十研究所與核儀器廠實行廠所合併,合併後職工發展到1500 多人,其中技術人員300多名,組成5個研究室,四個生産車間,標誌着核儀器廠成為我國重要的核探測器與核儀器研究生産基地。
核儀器廠科研生産人員苦心研究、生産各類核儀器3萬餘&,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核壟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從1965年起,廣大幹部職工再接再勵,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精神,結束仿製階段,採用國內外新技術、新工藝,研究設計和生産自己的新産品,真正走向自主研製之路,大力為核工業與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服務。同時,氣體探測器、閃爍探測器、光電倍增管、半導體探測器等幾大類核探測器,在這個時期都較全面地發展起來,形成我國最大的研究和生産核探測器基地,為我國核工業研製了流線分析、反應堆嚴密性監測系統,並生産核探測器和核儀器等産品。核儀器廠多道和NIM插件科研生産線在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1969年,根據國家“三線”建設的要求,核儀器廠300多名職工劃轉到西安組建了另一個核儀器廠——西安核儀器廠(即國營262廠)。
以“轉民”為本,在民用和核電領域取得積極突破
在“以民為主”方針的指引下,核儀器廠加強了民品的開發,大力開發新産品。專門成立民品開發機構,調研掌握市場信息,研究民品發展問題,並制定新産品發展規劃。研製的計算機多道分析器系統、微處理穆斯堡爾譜儀等,均獲得了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9年,光電倍增管為適應我國石油工業的需要,産量達到萬支以上;碘化鈉閃爍體的研製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核探測器件有32項成果受到國家、科工委和部級的獎勵,其中有五項産品獲得國家和部級的質量獎。
1985年,根據中央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核儀器廠實行廠長負責制,將原有的十個生産車間、七個研究室調整合併成立了元件、碘化鈉、核儀器整機三個分廠、一個核儀器研究所;將原來的二十個管理職能合併組成了五部一室,人事制度試行聘任制,實行以承包為中心的經濟責任制,為未來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12月,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並網成功。這是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被譽為“國之光榮”。核儀器廠核電産品在此隨着我國核電事業不斷發展起來。
多年來,核儀器廠為我國四十多座反應堆和國外多個核電站提供了各類核儀器産品和核探測器元件,包括堆內、堆外核探測系統、棒控棒位系統、保護系統、核應急及輻射監測系統等,為我國核電儀器設備國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市場為導向,全力做大做強主業
核儀器廠響應北京市政府“退城進區”政策,2004年啟動了亦莊廠區一期工程科研生産辦公樓項目建設。2007年年初,核儀器廠從大北窯整體搬入亦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搬遷後,核儀器廠更新了生産設備、各種檢測和試驗設備,加大科研投入,用於研製數字化的核電站儀控系統和輻射監測儀器。産品銷售收入從2007年的4727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2.45億元,利潤由2007年的244萬元,增加到2013年的1279萬元,均增長了五倍以上。
在此期間,完成恰希瑪多個核電站項目棒控棒位系統、保護系統、在線啜吸裝置、堆外核測系統、堆芯測量系統等設備的研製,完成了中國實驗快堆功率調節系統、棒控棒位系統、秦山二期擴建項目3號、4號機組保護系統、棒控棒位系統等設備的研製。
2008年8月8日,核儀器廠與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中核浦原總公司合資成立中核東方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取得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許可證等;氮-16輻射監測系統、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棒控棒位系統獲得了“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技術開發類三等獎”。核儀器廠大型核電站用堆外核測探測器獲得了國家能源局“2010年度國家能源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2011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
以創新為骨,奮力蝶變開 啟發展新篇
2013年10月,核儀器廠與北京中核東方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資産重組成立中核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重組後,核儀器廠原從事的産品研製生産等經營性資産劃撥到中核控制公司,母體主要從事離退休服務管理、物業經營、産品代銷和投資業務等工作。
2017年12月,中核(北京)核儀器廠改制為中核(北京)核儀器有限責任公司。隨着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存續”狀態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大環境,嚴重制約了公司發展。關鍵時刻公司審時度勢,轉變觀念,統一思想,齊心協力謀發展。制定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一體兩翼”中長期發展方向,並取得北京經開區“城市更新産業升級”批復,正式開啟資産運營管理新模式;引進科技人才,加大科技研發力度,自主科研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2023年,亦莊二期科研生産樓工程建設項目正式通過驗收,完成樓宇內部功能改造,轉入招商運營階段;着力發展儀器設備的技術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積極開展知識産權、科技獎項申報,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加快賦能亦莊産業園開發運營,着力打造環境優美、服務完善、配套齊全、智能科技的數字化中核集團北京地區“高精尖”中核261科創園;成功通過“創新型中小企業資格認定”和“專精特新企業資格認定”,並獲得北京市高精尖産業發展資金支持,還順利取得成立經開區企業科學技術協會的批復,品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目前,園區入駐企業涵蓋高端智能製造、科技研發、生命健康領域,初具産業聚集規模,為下一步拓園發展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
未來,核儀器廠將大力發展科創園運營和産業孵化&&,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科技創新機制,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外部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等合作方的産學研合作及股權合作,為公司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提供強勁動力,為集團公司“三位一體”奮鬥目標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