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走進堅守一線的石油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06 16:23:45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走進堅守一線的石油人

字體:

  年年走基層,歲歲新氣象。最北的北極村,呵氣成冰,“寶石花”在這裏綻放,保障能源安全供給;大漠孤煙,茫茫戈壁,井架在這裏矗立,石油重器在這裏集結,石油人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奮力攀登,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創造;大美江南,雨雪晴霞,“藍金”在這裏奔涌,溫暖在這裏傳遞……

  走東北

  -40℃ 中國最北加油站的十二時辰

  1月29日早上6時27分,外面還是一片漆黑。加油員吳金鳳已經開始準備當天的早餐,加油站7平方米的廚房,就是他們在極寒天氣中的能量補給站。

  這裏是中國石油黑龍江銷售公司的北極村加油站,位于祖國最北之地——黑龍江省漠河市。這裏最低氣溫能夠達到零下53攝氏度。“最冷的時候,連深呼吸都會凍傷肺。”站經理林德彬平靜地説。

  寒冷對他來説已經習以為常。當記者感慨溫度已經達到零下30攝氏度時,他來了一句:“這才哪到哪。”

  在這裏,最長的夜,能超過16個小時。因為三面環山,北極村加油站在一天當中,陽光照射進來的時間非常短暫。林德彬天藍色的工裝褲裏,穿著6兩棉花的棉褲,加油員沙德輝身上的棉褲,則有1斤重,除此之外,腰部、腹部、腳底,貼滿了公司發放的“暖寶寶”。

  太陽升起之前,是一天最冷的時候,林德彬和加油員們會完成一係列準備工作。林德彬和沙德輝還要輪流做站內的巡檢工作,工作區和生活區每一處細節,他們都不會放過。

  “特別是冬天,大家穿厚衣服,下車喜歡抖一抖大衣,摩擦産生靜電後,油氣如果有滲漏,遇上靜電,很容易起火。”林德彬説完後,目光鎖定在眼前的加油機上,專注地檢查可能存在的隱患。

  6時左右,加油站迎來了第一批車主。積攢了一夜的寒冷,此時室外溫度達到零下40攝氏度,沙德輝朝著顧客小跑過去。

  “您好!歡迎光臨!請問加什麼油品?加滿嗎?”

  “您看,數位已歸零,開始為您加油!”

  “微信還是現金?”

  …………

  冰冷的加油槍在他手裏,被平穩地拿起、插入油箱口、收回,在極寒天氣下,沙德輝的動作顯得很從容,絲毫沒有受到低溫的影響。

  這樣的操作日復一日,貫穿了365天,加油操作早已成為刻在他們骨子裏的記憶。2018年12月,沙德輝來到北極村加油站當加油員,不到一個月,他的愛人也來到這座加油站,和他一同奮鬥打拼。

  北極村加油站距離漠河市區78公里,從市裏驅車前往加油站,中間需要穿越一片無人林區。這裏唯一比較熱鬧的地方,是步行2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的北極村旅遊風景區,這是一座5A級景區。在這裏,網友總結了多種玩法,比如尋找“最北哨所”“最北銀行”“最北郵局”等各種“找北”活動,還可以裹上大花被,坐馬拉爬犁,感受東北最拉風的交通工具……

  然而,這近在咫尺的熱鬧,卻與他們無關。因為他們要一直守著加油站,圍著加油機轉。加油島附近50米以內的地方,幾乎就是夫妻倆全部的活動范圍。客流量最大的時期,一天下來,他們的步數能達到四五萬步。

  加油員的工作是重復枯燥、單調瑣碎的,但對于這對夫妻加油員來説,繁忙的工作日常已經化為平凡日子裏的“小確幸”。當記者問到:“在這裏,工作寂寞嗎?”“我倆在哪,哪就是家。”吳金鳳説到這裏時,有些動容。

  豐沛熱烈的情感,被深深地掩藏在日常瑣碎的工作背後,于無聲之處彰顯著堅守的力量。

  12時05分,太陽斜射在加油站的罩棚之上,冰雪反射著金光。

  他們的午飯時間不確定,客流量大的時候,往往會隨便對付一口,為了快速解決,他們選擇吃速食麵,或者煮麵條。

  這個冬天,開年頂流“爾濱”帶火冰雪旅遊,冰雪經濟持續火爆。許多人跨越山和大海,來到祖國最北的地方,感受冰雪的魅力。

  加油站比往年更加熱鬧,來這裏加油的客戶主要是旅遊公司的旅遊車或者是來這裏遊玩的私家車。根據提槍次數和加油量,林德彬估算了一下,這個時期的客流量比往年同期高出30%以上。

  顧客來加油的時候,他們不管做什麼,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立馬奔到加油機前。林德彬已經練就了三四口菜就能吃完一碗米飯的功夫。“為了省時間,人家來加油了,著急,不能讓顧客等著。”林德彬對這種情況已經習以為常。

  白晝時間很短,16時12分,太陽便已落山。臨近17時,吳金鳳再次來到廚房。大概20分鐘,兩盤菜就出鍋了。

  這時,他們仨圍坐在一起,言語和攀談並不多,目光時不時地望向來車的方向。當外面有車燈照射進來、喇叭聲響起時,沙德輝會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衝出去為顧客加油。

  “這一頓飯往往要輪流吃,3個人吃完可能需要花1個小時的時間。”當記者問到冬天飯菜涼得快怎麼辦時,他們的回答依然是“習慣”二字。

  吃完晚餐,夜色更加深邃。不過,黑夜並不意味著打烊,他們往往需要等到夜裏10時左右,才能休息。

  但下班並不意味著徹底放松。夜裏隨時都可能有人敲營業室的窗戶想要加油,或者撥打林德彬的電話求助。現在的高德地圖APP上,北極村加油站的電話欄留的是林德彬的私人電話,他説怕顧客著急找不到人。

  去年除夕,一名女士領著兩個五六歲孩子跌跌撞撞闖進營業室求救。原來,女士一家的越野車側滑栽進了路邊的深雪溝裏。情況了解清楚後,林德彬趕忙開車一溜煙向事故地點奔去。抵達現場後,他立即聯繫相關人員實施救援。大年初二,女士一家專程折回北極村,同林德彬合影留念,還送上錦旗:“北極冰雪寒徹骨,中國石油暖人心。”

  除了緊急救援外,林德彬還開著自己的車,義務送油多次。有的顧客想掏錢感謝一下,林德彬總是豪爽地揮揮手:“幫都幫了,還在乎那四五十塊錢嗎?”

  除了外地來的遊客來這裏加油外,更多的顧客是本地跑旅遊的人,他們都把這裏當“家”,把加油員當“好兄弟”“好哥們”。

  按照加油規范,沙德輝習慣性地會讓顧客確認加油機上的加油金額,但顧客卻一擺手:“沙哥加油還用看嗎?沙哥老好了。”“我老來這加油,都是哥們。”

  顧客注意到手持錄影機的記者,問道:“你們是幹啥的?把我們沙哥拍上電視上新聞,人老好了!”此時,被顧客誇讚的沙哥一時間有些害羞,他摸摸自己的頭,不言不語地繼續為下一輛車加油了。

  20時左右,站裏的車輛漸少,林德彬開始了今天站內的第二次巡檢。在2018年他剛當上站經理時,顧客少,為了排遣孤獨,晚上他經常會圍著加油島轉圈。“有時繞著加油島能溜達1個小時,就當鍛煉了。”不過,自從他當上站經理,陪伴家人的時間就更少了。

  “家裏人對我肯定是有埋怨的。但我的愛人一直都無條件地支援和理解我,我其實對他們娘兒倆都很愧疚。”

  林德彬堅守的這座北極村加油站,是北極村唯一的加油站。他説,他必須守著這座加油站。“他們跑那麼老遠過來加油,我有責任有義務為他們加好油,重新上路。”

  祖國最北處,有一座加油站,這裏一定有一盞燈,為旅途中的人點亮,溫暖守護,保供能源。

  向西行

  -27℃ 酣戰吉木薩爾

  準東鑽井公司70088鑽井隊員工正在搬運發電機。 周建玲 攝

  走進井場——

  1月25日上午9時,在中國石油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岩油示范區,溫度降至零下27攝氏度,一層薄霧環繞著每一個井場,與紅白相間的井架和皚皚白雪,勾勒出一幅雪中風景圖。一群90後石油工人,以石油青年的擔當作為,奮戰在白雪皚皚的鑽井現場。

  在吉木薩爾頁岩油JHW63-12鑽井現場,西部鑽探準東鑽井公司702101鑽井隊正在下表層套管作業。

  管排架前,29歲的王進財穿著吊裝指揮黃馬甲,一邊觀察懸挂吊索同事的操作,一邊指揮吊車上提套管到鑽井平臺口。

  “1月4日,在我們甘肅定西,我把新娘楊艷娟娶回了家,有了我們自己的小窩。”王進財笑瞇瞇地回憶著新婚的喜悅。中午吃飯的時候,他打開視頻和新婚妻子千裏傳情,秀起了恩愛。視頻通話結束後,王進財將手機放進值班房手機專用櫃中,穿戴好棉衣、圍脖、安全帽、棉手套和黃馬甲,踩著積雪,腳下發出嘎吱嘎吱的清脆聲響,走到吊裝指揮崗位上,又開始忙碌起來。

  鑽臺上,內鉗工張學銀和外鉗工尹安金,都是1.8米的大高個,對口、上口、上提、下放等操作,他倆默契配合,幹凈利落地將套管下入井筒內。

  張學銀不管在幹什麼,都是笑呵呵的。“他心裏美著呢,去年11月當爹了。”702101鑽井隊黨支部書記李寶寧説。

  輪換休息時,張學銀在值班房拿起1.5升的大水杯,大口大口豪飲幾口後,趕快拿出手機,視頻連線遠在甘肅武威的妻子,看一眼女兒。看到女兒和妻子,張學銀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妻子説:“馬上要過春節了,上面生産任務很重,今年不能回家過年,你把爸媽、孩子和自己都照顧好。”“放心吧,你在上面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視頻的那一頭,妻子抱著女兒笑瞇瞇地看著他。

  在吉木薩爾頁岩油JHW57-35井,來自河南三門峽的張鵬飛,正在核查鑽具長度,半個小時的時間,他整張臉被凍得倣佛熟透的“紅富士”蘋果。

  瑪湖油田和吉木薩爾頁岩油田是新疆油田公司近年發現的兩個10億噸級大油田,27歲的張鵬飛很幸運,在兩個油田都幹過。“我今年的最大目標是‘脫單’,井隊進尺突破4萬米,咱也爭取個雙喜盈門。”張鵬飛説完,哈哈大笑起來,伴隨爽朗笑聲的還有鑽井機械的轟鳴聲……

  0℃ 保供在三秦

  中國石油寶石鋼管輸送管公司張建剛在檢查焊縫品質。 王成龍 攝

  走進廠房——

  剛剛經歷過大雪洗禮的寶雞,溫度驟降,1月30日下午3時,走在中國石油寶石鋼管輸送管公司制管三分廠的生産車間裏,依舊能感覺到寒風的凜冽。雖然中班要求下午3時45分集合,可是分廠調度張建剛已經提前到崗開始逐崗查看情況了。

  “這一批生産的是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虎林至長春段的用管,重大管線的鋼管保供更加馬虎不得,還是提前來看看才放心。”張建剛説完,轉頭去設備前檢查運作情況。

  走到成型崗位的時候,張建剛翻了翻作業記錄,和操作人員簡單溝通了兩句,轉過身時,一臉喜色。他告訴記者,雖然對于重大管線的保供他們輕車熟路,但今年他們還是有值得一提的創新。

  鋼管的生産標準中,對管體和管端尺寸的精度要求不完全一樣。而在現場施工布管過程中,可能會將成品鋼管切割成需要的長度,管體和管端尺寸精度的差別,就會造成切割後的管端和成品鋼管的管端對接難度增加。回訪結束後,分廠人員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他們專門召開了技術研討會,統籌優化調整成型、水壓等工藝,做到鋼管從管端到管體“等外徑”。“現在已經生産了600多根鋼管,數據都非常好。”張建剛欣喜中帶著一絲自豪。

  近年來,隨著寶石鋼管生産經營思路的轉變,不僅是行銷人員,就連生産人員也越來越注重客戶的需求。這兩年,針對現場施工全自動焊接機組的特點,這個分廠重點開展了鋼管管端幾何尺寸控制專項提升研究,運用精焊生産線優勢全面加強焊縫品質管控,重大管線焊縫一次通過率達到98.64%。利用換道專項控制技術,從成型輥布局、角度優化、全生産線位置控制入手,實現預焊管坯直度控制在3毫米以內。全線核心制管崗位,採用8臺工業機器人替代了人工,鋼管加工精度控制在0.02毫米以內。

  “我們不僅保供重大管線,民生工程用管也在同時進行。”張建剛説著伸手指了指旁邊的機組,直徑3米多的民生供水工程超大口徑用管正在生産中。

  僅2023年,這個分廠就為川氣東送和西氣東輸三線、四線等重大管線保供優質鋼管57.14公里,為引漢濟渭等民生工程保供鋼管11.46公里,全年保供各類鋼管共計174公里。

 -10℃ “氫”情天山下

  中國石油吐哈油田陸世榮(右一)和同事在對綠電制綠氫設備進行巡檢。 羅旋 攝

  走進油區——

  1月28日,52歲的陸世榮端坐在值班房,透過眼前電腦螢幕上的一串數據,判定制氫裝置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故障排除,終于恢復了平穩運作。這裏是中國石油吐哈油田綠電制綠氫先導性試驗區,陸世榮值守的制氫裝置由寶石機械制造,是中國石油集團首臺自主研發的綠氫生産設備。

  “比起以前的工作,如今少了油味,多了綠意,我們是油田低碳轉型的探路者。”陸世榮轉頭向記者比畫著介紹,制氫用的電來自吐哈油田光伏項目東湖一電站,生産出的氫氣通過管道輸送到一墻之隔的美匯特石化公司,用于加氫生産柴油,“我們現在可以向別人自豪地介紹——吐哈油田,不只生産石油和天然氣。”

  制氫裝置自2023年9月26日一次投運成功以來,先後通過45%、70%、100%負荷條件下的可靠運作驗證,實現了“安全運作、高效産出”。截至目前,吐哈油田已累計向美匯特石化公司輸氫100萬立方米。

  沿著輸氫管道,穿過圍墻,記者步行800米,走進美匯特石化公司。“在用氣高峰的冬季,油田綠氫的供給,為我們緩解了天然氣制氫的緊張局面。”美匯特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劉棟成説。

  “以前,油田生産石油和天然氣,催生了我們這些煉化企業。”劉棟成説,如今電費在煉化企業生産成本中佔有一定比重,節能減排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風光發電新能源新業務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方面,油地企業相互合作空間很廣,我們對此充滿期待。”

  離開工業園區,向西驅車五六公里,就到了吐哈油田東湖一電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藍色海洋”,26萬塊光伏發電板、39個光伏矩陣,綿延數公里。

  這是中國石油第一個、新疆首例並網發電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自2022年12月31日建成投運以來,每年可為油田提供清潔電能2.27億千瓦時,用于制氫、儲氣庫、加熱爐等裝置運作,全部自消納。在吐哈油田目前總用能中,新能源佔比由此提高到21%,年節約標煤6.9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3.1萬噸,相當于植樹13萬棵。

 -22℃ 愛心“暖”川西

  中國石油四川銷售俄爾雅加油站經理為客戶送上自制的藏畫小禮品。 王小平 攝

  走進庫站——

  連日寒潮,使川西高原氣溫驟降、天寒地凍。1月21日中午,一輛印有“順豐快遞”標誌的廂式貨車,在中國石油四川銷售岷江分公司俄爾雅加油站停下,司機陳師傅夫婦手提飯盒走進了“愛心驛站”。

  “外面好冷,還是裏面暖和。多虧了中國石油,給了我們一個溫暖舒適的休息環境。”陳師傅的妻子對迎上來的站經理阿拉頭連聲稱讚。

  陳師傅夫婦是加油站的老客戶。“有了愛心驛站,我們除了能喝上熱茶、吃上泡麵,還可以在早上出發前帶上適合自己口味的飯菜,中午用微波爐加熱後就成了豐盛的午餐了。”陳師傅開心地説。

  岷江分公司工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川西高原,不僅有35座加油站的‘愛心驛站’開展了係統性的‘暖心服務’,而且另外的10余座加油站,也通過開放暖氣,提供熱水、熱飯熱菜等一係列服務措施,讓廣大客戶和遊客在寒冬裏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

  這個冬天,各高原加油站在讓進站客戶感受到中國石油溫暖愛心的同時,還竭盡全力,將“溫暖”送到各大旅遊景區賞雪登山的遊客心中。每年10月到次年1月,不少來自國內外的遊客都會涌進四姑娘山景區。由于自駕車輛不能進入,在高寒景區遊覽的幾個小時裏,唯一能避寒取暖的地方就是隨行的景區觀光大巴。

  “旅遊旺季時,上百輛景區觀光大巴從早到晚連軸轉,根本沒有去加油的時間。一旦有車缺油停運,遊客們就只能在凜冽的寒風中不知排隊等候到何時。這個時候,當看見加油站的應急保供車過來,就像來了‘送溫暖’的救星。”四姑娘山景區觀光車營運負責人澤央保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説。

  四姑娘山加油站員工付玉碧告訴記者,到府加油服務已經持續好幾年了。繁忙時,每天從早到晚,站經理蘭貴蓉和員工們帶著一輛裝滿上萬升柴油的小額配送油罐車,趕到雙橋溝景區,冒著刺骨的嚴寒,用車上自帶的加油機逐個為觀光車加滿油。等觀光車收車他們返回時,已是次日淩晨。

  下江南

  11℃ 水韻“藍金”入金華

  入冬以來,江蘇省昆山市氣溫驟降。細雨綿綿中,兩排水杉沾染著霧氣,列隊于入村的柏油馬路旁。一眼望去,小橋流水和一幢幢鄉村別墅相映成趣,一幅“江南百景圖”徐徐鋪開。點綴在其中的,是諾一咖啡、十月派對、島外民宿、七彩營地等招牌,水墨江南的圖景和現代創意文化在這裏呈現出勃勃生機。

  這裏是金華村,是擁有“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等足以布滿一面墻獎狀獎牌的“新農村”。2019年年底,金華村先行先試,成為昆山市第一個接通天然氣的自然村。汩汩“藍金”奔涌而來,打通了城市與鄉村間的“最後一公里”,繪就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天方夜譚”照進現實

  “以前農村通天然氣就是天方夜譚,城中村還能想一想,農村哪裏想得到呢?”金華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丁新良感慨道。

  偏偏就是金華村,實現了昆山市農村通氣“零”的突破。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金華村村民出行依靠擺渡船,房舍破舊,路況惡劣,閉塞的環境阻斷了金華村的致富路。

  “以前村裏都不能開車,只能騎著摩托車、電瓶車、自行車,在樓板拼接成的小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駛。”作為土生土長的金華村人,祝劍鋒對村裏這些年天翻地覆的變化記憶猶新。

  2017年,昆山啟動了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別墅、柏油馬路、經營用房一應俱全,強電、弱電、污水管線等全部入地。此外,公共服務也在金華村實現了均等化,村民足不出村即可辦理57項“量身定制”的業務。

  “水、電、網都有了,村裏跟城市就只差天然氣了。”祝劍鋒的另一重身份,是昆山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簡稱昆山公司)客服中心的副主任。

  四面環水的地理狀況,導致金華村通氣工程施工難度較大。在幾任老書記的“接力”爭取下,2017年,昆山公司加入了鄉村振興的改造工作,開始給村裏同步配套天然氣管道。2019年年底,金華村的南華翔率先通氣,昆山公司進村為村民集中開戶。

  “2200元的開戶費,聽了我都吃驚,比動遷的還要便宜!”在丁新良看來,“天然氣進村”是足以比肩“11號線地鐵通車”的實事工程。

  通氣意味著“鋼瓶時代”的終結,方便了居民用戶,同時也是安全用氣邁進的一大步。昆山公司針對農村居民,每年入戶安檢兩次,每月對商業經營用戶檢查一次,大大降低了液化氣罐事故頻發、責任主體不明確的風險。

  如今的金華村,已經成為交通便捷、區位優越的經濟強村。“在生活條件上,農村跟城市沒有什麼區別了,很多年輕人把市裏的房子賣掉或租出去,回到村裏生活。”祝劍鋒説。

  讓丁新良更想不到的是,金華村不僅富了,還“紅”了。

  咖啡、烘焙、餐飲、民宿、露營等新業態吸引了大批前來體驗的遊客,村裏還為黨建團體“量身定制”了參觀路線,可以一次性“打卡”村史館、鄉村大講堂、百姓會堂等多個特色地標……

  “我們原來只考慮如何方便老百姓通行,沒想到現在居然成了旅遊的地方。”據丁新良介紹,下一步,村裏準備建一個地下停車場,解決遊客的停車問題。

  生活小事與人生大事

  黃色的天然氣管道在金華村的橋下和白墻邊蔓延,在水鄉黑白灰的布景中顯得格外鮮艷。“福氣”進村以來,已經點點滴滴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凜冬已至,寒潮來襲,它默默守護著“民生溫度”。

  金華村是張浦鎮第一個跟燃氣公司共建的單位。針對農村的生産隊特色,昆山公司定期組織安全培訓,普及燃氣安全知識。村內居住的老人較多,遇到緊急情況,各生産隊長可以第一時間先行處理。村內還保留著“大喇叭”廣播,用于通知村民們開會資訊、播放歌曲和老人們喜歡聽的戲曲。昆山公司充分利用共建優勢,通過廣播定期宣傳安全知識。

  金華村村民和燃氣公司員工的雙重身份,使祝劍鋒家成了非官方的“客服中心”。平日裏,祝劍鋒的父母住在村裏,村民們用氣、開戶遇到問題,就會到他家裏,詢問他的聯繫方式。“村東頭的一戶人家,最近都來了三四次了。”祝爸爸笑著説,“現在村民的安全意識都比較高。”

  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天然氣沿著毛細血管般的管網滲透進金華村每個人的日常起居。未來,它還將參與村民們的“人生大事”。

  大講堂有了,村史館有了,鄉創社區有了……各種生活和工作需求都有相應的場所來滿足,那辦喜事的地方呢?于是,2019年,村裏的喜宴中心投入使用,每年十幾對新人在這裏、在鄉親父老的見證下邁入新的人生階段。

  然而,喜宴中心也是村裏僅剩的未通天然氣的地方。喜宴規模較大,涉及人數多,用煤氣罐燒飯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村裏盤算了接下來幾個月的預約,發現2023年12月到2024年3月剛好存在空檔,便決定利用這段時間給喜宴中心鋪設上天然氣管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通氣。

  目前,2024年最早預訂的新人將于5月1日舉辦婚禮。春暖花開時,“藍金”火焰將會與鮮花彩帶一同見證幸福的誕生。

  “城裏人羨慕我們”

  濛濛小雨中,祝媽媽穿上外套,去打理自家的菜地。村裏改造後,每家每戶都有自留地,祝媽媽種上了蘿蔔青菜:“自己種的比較放心、健康。”

  在金華村,農業特色被發揮到了極致,種蔬菜就是搞綠化。遊客們返程時,也要帶上村裏的蔬菜回去,享受最純粹的大自然的味道。

  祝爸爸和祝媽媽住在村裏養老,平日裏,老兩口圍坐在客廳看看電視、喝喝茶,到了周末,侄子外甥到家裏陪他們打打麻將。

  得知第二天溫度要降至零下,祝爸爸提前打開了地暖,準備迎接寒潮的到來。祝家是村裏為數不多的裝了地暖和暖氣片的家庭,不出門幹活時,祝媽媽在屋裏僅穿著一條單褲即可,晚上蓋一層被子,又輕薄又舒服。

  “原來是鄉下人羨慕城裏人,現在換成城裏人羨慕我們了。”丁新良滿是自豪。村裏開車到市區僅需20分鐘,但並不需要交額外的物業管理費,車子也可以直接停在自家門口,村民們“活動有場所、生活有歡樂、工作有奔頭。”

  早在2016年新房建好裝修時,祝爸爸就鋪上了地暖管道,他堅信,金華村通氣是早晚的事。祝媽媽連連稱讚:“他看得遠!”終于,在2019年年底,濕冷的南方小村在冬天享受到了溫暖如春的感覺。

  通氣也是金華村一直以來的願望。鋪設天然氣管道時,村民們都極力配合,生怕自己家被落下。“整個村子裏隨便問,沒有人會説天然氣不好。”丁新良自信地説。

  村裏的王阿姨算了一筆賬,以前家裏一年下來差不多要用8罐煤氣,花費1000元出頭。如今使用天然氣,每次直接線上充值,一年花費也降到了五六百元。

  金華村七八成的人口是老年人,對“便宜”和“方便”的需求格外強烈,在每天都做飯洗澡的情況下,一年能省下許多錢,村民們不約而同地用“開心”來描述自己的用氣體驗。

  “農村有了天然氣,就真正消滅了城鄉差距。”祝爸爸篤定地説。

  作為試點的“領頭羊”,金華村已成為天然氣下鄉的典型樣本。昆山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精準落實政府要求的“天然氣進村”行動,計劃實現136個村通氣,除去10個不具備通氣條件的村,目前,已經完成了126個村的配套工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攢足了“底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鄉間小道蜿蜒、小河流淌,院落裏植物早早穿起了塑膠“雨衣”躲避風雨。臨近飯點,祝媽媽又走進了廚房,擰開燃氣灶,烹飪起剛從自家菜地裏採摘的蔬菜。這裏是金華村,一場鄉村振興的新實踐正在這裏上演。

【糾錯】 【責任編輯: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