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工種壁壘 ”提“上崗速度”中車唐山公司聯動院校創新培養模式“今天學的,就是明天上崗用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1 18:22:19
來源:新華網

破“工種壁壘 ”提“上崗速度”中車唐山公司聯動院校創新培養模式“今天學的,就是明天上崗用的”

字體:

“以前一個車門要四個工種接力幹,現在一個人就能拿下,工資還翻了一番!”在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唐山公司)的高速動車組生産線旁,28歲的工位長齊會強興奮地展示着手機裏的“唐車智訓”應用程序,該程序內1348個“技能點”,他已點亮了217個。

據介紹,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兩年來,中車唐山公司聯合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大學、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將36個老工種拆成1348個“微技能”,把CRH380真車引入校園,將機器人、AR眼鏡、數字孿生寫入教案。如今,企業成本降低了,學生畢業起薪提高了。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工人博士”的大國工匠張雪松總結道——“把課堂拴在車輪上,讓工資跟着技能跑!”

在柔性化、數字化精益製造模式變革背景下,高速動車組逐步實現從傳統固定&位生産向節拍化流水式生産的轉型升級。中車唐山公司黨委副書記彭鵬認為,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技能人才隊伍,已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核心課題。

舊痛點:260道工序“人等活”

“車門安裝需要鉗工、電工、天車工輪番上陣,260道工序,光等工就得大半天。”中車唐山公司組裝事業部動車産線工位長魏強回憶,“工種壁壘”一度成為制約高速動車組研發製造的難關,而“破冰”不僅需要企業發力,也需要相關職業院校同步跟進。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大學長白山技能教師鄭濤&&,老師黑板上講“端子壓接”、學生用塑料模型練習,到真車現場不適應,這種“半成品”人才培養模式明顯滯後於企業需求。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袁泉認為,軌道交通産業向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突破會講不會做瓶頸”“扭轉教材滯後傾向”“克服技術知識短板”“革新教學手段局限”迫在眉睫。

新舉措:産教融合雙向奔赴

依託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中車唐山公司和職業院校開啟了雙向改革,形成産教融合新打法。

“技能清單進教材”

中車唐山公司將原有員工培訓從工種培訓轉向技能點培訓,將原有的36個傳統工種拆解為605項基本技能、570項工序技能和173項專項技能,形成明確的工序技能點清單。中車唐山公司副總工程師尹方介紹,這種打破“工種壁壘”的革新,可培養更多多能工,有效縮短新員工培訓周期。

圍繞“技能清單”,該公司與職業院校深度合作,顛覆傳統教材範式,在原有活頁教材基礎上嵌入能力圖譜,將崗位工序逐層分解為可教可測的基本技能點。以往學生需翻閱厚重教材、等待教師現場演示才能了解工序,平均需40分鐘掌握一個基礎工序操作要點;如今掃碼即可觀看工序微視頻,還能反復觀看重點步驟,學習效率提升超60%。同時,校企實時共享更新技能庫,確保教學內容與現場實操無縫銜接。

“大師進校園,教師進車間,生産一線進課堂”

企業需要什麼,職業院校就培養什麼。三所職業學校與中車唐山公司同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革新。

其中,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依託共同體&&,與中車唐山公司聯合分析崗位需求、設計培養方案,將企業真實崗位標準、先進技術和生産項目融入教學全過程,構建起生産線上的“企業職場課堂”。學生以“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由專業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指導,不僅顯著縮短成才周期,更提升了人才培養的精準度和適應性。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大學通過與中車唐山公司共建,將CRH380等真車引入校園,通過“教材+教具”一體化模式,徹底解決職業教育“紙上談兵”的痛點。校企實現師資互派、裝備共用、基地共建,企業工程師將一線經驗帶入課堂,學生可直接在真實設備上演練故障排查、部件拆裝等核心技能。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喬西銘介紹,“校企師資雙向流動管理”模式,與中車唐山公司等企業深度合作,一方面教師下企業輪崗實踐,帶回前沿技術反哺教學;另一方面引入企業骨幹承擔30%核心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實現知識可視化與技能訓練場景化,破解教學滯後産業發展的難題。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王喜苗&&,和中車唐山公司的深度合作,形成了“下企業、編教材、引工匠、用數智”的師資培養閉環。

成效顯著:企業增效、學生成才、教師成長

工種轉技能的變革産生的成效十分顯著,實現了企業人力資源靈活調配,解決用工缺員、降低用工成本;數字化系統貫通生産與薪酬數據,分配更透明。中車唐山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侯志林介紹,“十四五”以來年均節約人工成本超5000萬元,産品質量損失率下降41%,還培育大批數字化、複合型高技能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中車唐山公司技能大師張健&&,原工種模式下,“端子壓接”車輛電工需136天獲得上崗資質,現依託“唐車智訓”系統開展技能培訓,僅34天即可勝任,培訓周期縮短75%,轉崗時通過針對性培訓可快速上崗。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校長張建軍介紹,將企業産線變成課堂,把真實的生産項目、工藝標準編入教材,學生在學校學理論,在企業練實戰。這種“校企交替、雙師共育”模式,實現人才培養和崗位需求無縫對接,學生畢業即上崗,上崗即勝任,成長周期顯著縮短。。

産教融合的雙向奔赴中,行業技術標準與操作規範融入實踐教學,實現“今天學的,就是明天上崗用的”。近三年,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達83.82%,體現學校服務産業發展的核心價值。

鄭濤認為,這場改革也帶動教師成長,“現在上課跟以前完全不同”數字孿生替代部分實訓,AI即時診斷學習軌跡,遠程檢修指導打破校企時空壁壘。他認為,“産教融合”模式讓課堂與崗位“零距離”,“學生現在練的就是將來要幹的”,實現畢業即上崗。

車輪滾滾,課堂緊隨——中國高鐵的下一棒,必將跑得更快、更穩、更青春!

【糾錯】 【責任編輯:史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