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暑假,是教師放鬆身心的休整期、專業提升的“沉澱期”,還是深度滋養精神世界的黃金時間。老師,您打算怎麼過?本期聚焦教師暑期規劃,邀請多位一線教師分享經驗,看看他們的暑期安排是否對您有 啟發。
用寫作的方式沉澱與反思
我投身一線教學37年,已經上了30多年自主研究課。每年除寒暑假、期末復習以外,我一年至少能生成8節研究課。10年、20年、30年工作積累下來,分別達到80節、160節、240節之多。每年暑假,我最幸福的是,不僅能充分休息,還能靜下心去進行研究課整理寫作。這件事,讓我每年平均發表20余篇文章。
自主研究課真有如此大的價值嗎?答案是肯定的。每月一節的自主研究課中,我們可以在解讀教材上多花些時間,讓教學設計更具創新性,也可以邀請好友前來聽評課,還可以把課堂聲音錄下來,反復聆聽,總結優點與不足,並基於此寫反思。每完成一節自主研究課,我至少可以寫出4篇文章:一篇千字左右的教材解讀文章、一篇教學設計簡案、一篇根據錄音整理的課堂實錄以及一篇反思文章,總字數超過1萬字。一年下來,8節自主研究課便能積累近10萬字的文稿。因此,從工作的第10個年頭開始,我陸續出版著作,如今已出版16本,每一本都來自我的自主研究課。
例如,201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課勝過你的》覆蓋了12節課;2017年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兒童創意寫作公開課:讓兒童愛上創意寫作的19條思想》包含19節課;202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讓兒童愛上寫作的12堂公開課》,收錄了30多節小學研究課例;202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日記十招》由我的10節日記課構成;2025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創意繽紛的七堂圖畫書讀寫課》由4節不同的圖畫研究課構成……
很多教師上完公開課就翻篇了,沒有開展後續的深入研究,但事實上,恰恰是對教學寫作的重視成就了眾多名師的蛻變。
或許有的教師會説:“我每學年也就上那麼一兩節公開課,沒必要在這一兩節課上花費這麼多時間,以後再梳理也不遲。”如果平時上的研究課數量有限,我們可以在假期拿出教過一年的教材和教案,回顧課堂教學,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這些都值得我們記錄並深入思考。
特級教師王棟生在一次講座中説:“老師們,你們知道我退休後,一直寫什麼文章嗎?我在寫過去幾十年教育教學做錯了哪些事。”是啊,我們怎麼能夠認為自己的每節課都盡善盡美呢?把自己常態課中所犯的錯誤記錄下來,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自我反思。從這個角度來説,每名教師的每節常態課都可以成為研究課。在暑假裏,靜下心來寫作,能夠幫助我們告別“故步自封”。當然,也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嘗試:每天用新的思維解讀教材,每天寫1667字的教材解讀,堅持30天,也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蹟。
美好的暑假,是我們沉澱和反思的黃金時期。將一學年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新的學年,便能教得更好。老師們,不妨從這個暑假開始嘗試吧。(高子陽 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特級教師)
發現三尺講&之外的那個“我”
教師平常勞碌,常常無暇甚至無力顧及自己的家,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一個困境——講&上精神抖擻,回家後身心俱疲;對學生誨人不倦,對子女只剩敷衍。用心經營家庭,才能被家庭反哺;熱愛生活,才能被生活所愛。對於一名教師而言,用心經營家庭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本質的回歸,因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懂得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教育的真諦在於用生命影響生命,倘若我們自己的生活過得無滋無味,又如何教導學生“生活處處是學問”?所以我們自身應該先做個優雅生活者,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風生水起,以真實的生命狀態影響學生,才是對“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的生動詮釋。
養護關係
親情一盞暖平生
身邊人尤其是家人構成了你最真實、最常態的生活環境,直接決定幸福指數的是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質量。
作為教師,如何對待家人,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學生的家庭觀。一名懂得經營家庭的教師,能用行動告訴學生:愛不是犧牲,而是相互信任、彼此成全。懂得經營家人關係,往往更懂得學生的感受和需求;能處理好家庭衝突,往往能更從容地處理教室裏的裂痕和矛盾。
家人關係的經營,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對待伴侶,首先是尊重對方的“自由時間”,支持對方的社交圈;其次是創造兩個人的“專屬時間”,或是一起喝茶、看書,或是分享各自的趣事、煩惱和想法,或是修復一些裂痕。
對待子女,暑假與孩子在家的相處時間大大增加,成為親子關係升溫的黃金期,需要我們在親密與獨立、引導與放手之間找到動態平衡。
對待長輩,帶老人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或是拍張全家福,或是用心體察老人的付出,都可以讓老人感覺到自己被看見、被在乎。
人的一生所求,便是幸福生活。何謂幸福生活?用細水長流的心,在晨起暮落的歲月裏,家人圍坐,燈火可親,生活有節奏、有溫度,便是幸福生活。
養些花草
一草一木皆養心
我在陽&和客廳養了不少花草,琴葉榕、愛心榕、幸運木、金山棕、量天尺、三角梅,等等。一方陽&成了一處生態微縮宇宙,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裏開闢出一片自給自足的天地,盈滿色彩和芳香。
剪幾枝月季放置於餐桌,或是剪一枝繡球放置於書房,讓書香、飯香和着花香,瞬間覺得日子都帶着芳香。
養花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類花草的習性不一。三角梅耐旱,琴葉榕喜光,藍莓需酸性土,尊重它們的習性,如同教育中的因材施教,讓它們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願,才會生機勃勃。
當然還要耐得下心靜待花開。記得養護天堂鳥和量天尺足足三年,遲遲未見動靜,我查閱資料才知它們是夜裏開花,於是晚上守着,果然目睹了一場無聲卻盛大的花事。
養花也需因材施教、靜待花開,我竟在養花的經歷中得到了與育人相關的啟迪,那個將教師比作園丁的比喻,實在生動形象,既道出了師者的匠心,也詮釋了成長的本質。
潔凈居所
拂塵亦是拂心塵
當生活一團糟時,如何改變?從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來看,打掃房間是一個具體可行且“療效”顯著的辦法。工作時腦力消耗太多,收拾衞生是手腳運動,對於大腦便是一種休息,可以讓自己在慢慢“蓄電”中恢復元氣。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做家務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小事,做好這些小事,便會有種“掌控感”“秩序感”。
利用暑假徹底整理一遍所有的櫃子。如何收納?我的辦法是,先做好空間規劃和布局,設計好動線,動線合理了,空間使用起來就協調,收納才不會太累;根據個人習慣,備齊衞生工具並固定存放,取用就非常方便。
家是一個人生活中最大的磁場,經營好自己的家,本質上是建立內在的秩序,並在這種秩序裏安放身心,使其成為一座庇護自己的風雨茅廬。
我們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然後才是教育工作者。暑假對於我們的意義,不僅在於休憩和調整,更在於重新發現三尺講&之外的那個“我”。簡言之,暑假,是教師找回自己的季節。(鄭英 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特級教師)
在親子關係中刪除“教師”角色
作為教師,平日朝夕陪伴學生,容易忽略自己的孩子。假期是專心陪伴孩子的寶貴時光,也是實現親子關係融洽和親子成長的契機。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我們容易代入“教師”角色,可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媽媽”,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而非高標準、有條件的期待。因此,我們要注意説話的藝術。
首先,接納孩子,不去評價。每個孩子都有優點、有缺點,我們都需要接納。能接納學生的弱點,為什麼就不能接納自己孩子的弱點呢?當孩子所有的樣子都被父母接納時,才能産生最有力量的教育效果。
其次,學會傾聽,發現需求。與孩子聊天,可以用傾聽“三步法”。第一步,專注地傾聽。當我們專注地看著孩子,其實就是告訴孩子:你的話很重要,你對我很重要。第二步,覺察自己的情緒。孩子是敏感的,我們傾聽時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當發現自己情緒有波動時,要及時調整。第三步,鏡子式共情。及時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並反饋,實事求是地陳述孩子的感受:“看起來你很憤怒!”“如果是我,也會覺得難受。”“你這樣想,總有你的理由,我理解你。”這樣的話,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認同。
再次,有商有量,給出選擇。商量不是命令,我們千萬不能説“你不準做……”“你要做……”,而是給出選擇,讓孩子自己抉擇。比如:“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是……你怎麼看?”“當然這也只是媽媽的建議,最後怎麼選擇,主要決定於你自己。”在傾聽基礎上,提出建設性意見,並讓孩子自己作決定,這樣的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
最後,表達感受,營造安全感。我們的表達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是他的後盾和港灣,家裏有溫暖和愛。比如,“無論遇到什麼,媽媽都會永遠愛你!”要給孩子傳達的是:無論你優秀與否,我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做錯了事改正就是,並不影響我對你的愛。如此,孩子才會有滿滿的安全感。
有的話無法當面和孩子説,有些事情不方便表達、不好意思當面解決,這種情況更適合寫便條:第一步,選好紙張,把想溝通的內容書寫出來,盡量用聊天口吻,這樣交流會更輕鬆愉快;第二步,把便條放在顯眼位置,讓孩子自己發現,也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第三步,觀察孩子看完便條後的表現,思考下一步的溝通內容。
讓便條溝通形成長鏈條交流,也可以請孩子在便條上回復內容,形成持續溝通。有一個假期,我給孩子堅持寫了兩個月便條,孩子也學會了用便條表達自己。一次,孩子和爸爸有誤解,這個不善於表達愛的孩子主動寫便條向爸爸道歉,最後還表達了對爸爸的愛:“爸爸,我是愛你的!”瞬間,讓一個粗獷灑脫的大男人感動得淚如雨下。爸爸也給孩子回復了自己的感受。父子倆冰釋前嫌,關係也變得和諧起來,這就是便條的力量。
便條的作用太大了,在孩子迷茫時,能指點迷津;在孩子犯錯時,能巧妙提出建議;在孩子自卑時,羅列優點讓孩子變自信……便條內容也可多種多樣,可以表達觀點、講故事,也可以議論、記敘、抒情;長短不必拘泥,可以是單純一句話,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語言可以樸實,也可以生動;便條材料可以是紙質的,也可以是手機微信,都可以變通!
假期來啦,做好父母角色,學會與孩子溝通,是學問,是藝術,也是我們需要成長的方向。(吳小霞 重慶市兼善中學蔡家校區中學語文正高級教師)
微評:不妨來一次“斷舍離”
暑假即將到來,教師是時候讓疲憊的身體、心靈歇一歇了。如何選擇一種積極而健康的休假方式?不妨來一次“斷舍離”。
這個暑假,我們不妨“斷”掉那些無用的信息干擾。可以為自己劃定固定的“離線時間”,更加專注於暑期的每一天,用集中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讀一本想讀而未讀的書,看一場長達數個小時的影片,或是全身心地陪伴家人。一些生活中的非緊急事件,一些可做可不做的雜事,都可以延遲處理或不處理。
暑假初期,我們不妨先給辦公桌來一次大掃除,“舍”掉過期的資料、堆積的試卷、發黃的作業,把真正重要的記錄、文件和備課筆記進行歸類,還給自己一張乾淨、簡約和賞心悅目的書桌。我們還要清理自己的電腦桌面,刪除那些重復的文檔,卸掉那些從來沒用過的軟體,把個人資料、班級資料和學校資料按照日期、重要性、緊迫性進行排序,對一整個學期的電子文檔進行系統性梳理。我們還要放下過往工作中的“得失心”,專注於當下,做一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園藝、手工、烹飪、下棋、武術等,如果有興趣都可以沉浸其中,感受生活無限的樂趣。
暑假中,我們可以“離”開熟悉的地方,安排一次旅行,去感受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可以選擇短途旅行,或去鄉下小住一段時間。換一個環境,就能換一種狀態、換一個視角來看待生活、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
總之,我們要利用暑期不斷地嘗試新事物、新技能和新體驗。“斷舍離”的暑假不是讓教師消極逃避,而是在不斷蓄力,從而以更加嶄新的面貌、更加充沛的精神狀態去迎接新的學期。(張飛 安徽省臨泉縣皖北經濟技術學校教師)
集 錦
暑假怎麼過,能更好地恢復元氣,積攢勢能?看看這些教師怎麼做。
山東省臨朐中學於海生:
我是年過四十的高中教師,想在這個暑假裏游覽山河。比如,到河北邢&,漫步在以郭威、柴榮為名的街道,登上堯山,與同行討論如何更好地對堯山文化課程進行開發與利用;到福建漳州領略夜晚的古城;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沉醉於高&民居的恢弘綿延,思考教學思維轉換的秘密。
四川省開江縣教師進修學校彭輝:
這個假期,讓我們一起多讀書、讀好書,我將重讀《大先生於漪》等教育家的經典著作,更好地弘揚教育家精神。
廣東省東莞市光正實驗學校曹慧萍:
我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這個假期,我想與即將小升初的女兒一同穿梭於文學長廊,在字裏行間感悟經典魅力;在幾何圖形與應用題中,探索數學的奇妙世界。面對即將上小學的幼子,我打算與他開啟一場溫暖的繪本閱讀之旅。
湖北省襄陽市海容小學劉輝:
這個暑假,我願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悄悄生長。除了堅持閱讀,我將每週進行一次短途徒步,去城郊的山林聽蟬鳴、看流雲,大自然總能稀釋疲憊,而隨手記錄的風景照片和教學靈感,會成為開學後課堂裏的生動素材。傍晚留給書法臨帖,一撇一捺間練靜氣。周末陪孩子做手工,在彩紙與膠水中找回童心。
安徽省合肥高新區方興幼兒園程東賢:
今年暑假,我計劃通過閱讀了解幼兒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趨勢,拓寬視野, 啟發教學思路;掌握多媒體教學工具,如電子白板、教學軟體等,製作趣味互動課件,豐富教學形式。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第五中學趙娜:
當假期來臨,我選擇握起刻刀,在刨花木香中,開啟一段教師獨有的修行。木雕絕非簡單的勞作,每一次鑿磨,皆是度量與耐心的校準。課堂積攢的焦慮將如木屑般悄然剝落,化為指間的解壓良方。更奇妙的是,它讓我在創造中去領悟教育的真諦——塑造。(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