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10月20日電(記者 陳延特)10月15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灣區半導體産業生態博覽會(以下簡稱“灣芯展”)在深圳舉辦。展會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匯集全球600余家企業和機構參展,集中展示了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全産業鏈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

10月15日拍攝的2025灣區半導體産業生態博覽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政策引領、資本加持、&&支撐多元協調發力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産業發展勢頭迅猛,而粵港澳大灣區半導體産業正駛入“快車道”。“灣芯展”作為深圳“20+8”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規劃中“一集群、一展會”的重要載體,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科技産業創新的“觀察站”,也成為中國半導體産業生態鏈加速“比學趕超”的實戰“競技場”。
本屆“灣芯展”吸引了美國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日本東京電力(Tokyo Electron)、德國默克(Merck)、英國愛德華(Edwards)等國際頭部企業參與,也涌現出海思、方正微電子、新凱來、鵬進高科等一批本土産業鏈新銳企業,形成了從“跟跑”到局部賽道“並跑”的趨勢。
自2022年,深圳提出“20+8”産業規劃,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列入其中。到202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壯大“20+8”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推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等一批産業創新集聚發展。”在政策引導、資本注入、人才集聚與&&支撐的多重驅動下,龍崗、寶安、坪山、龍華等區域呈現多點開花、鏈式協同的發展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擁有超700家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企業,産業規模達2564億元,同比增長26.8%;2025年上半年達1424億元,同比增長16.9%,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

深圳龍崗區展&。
其中,深圳龍崗區作為兼具研發設計與生産製造功能的産業聚集區尤為亮眼,其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鏈企業超過200家、産業規模突破千億級,佔全市總量近一半。此次“灣芯展”備受矚目的國産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及被譽為“中國標尺”的90GHz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均來自於這裡,全産業鏈集聚效應逐漸顯現。
千億集群絕非一日之功。龍崗區依託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等創新源頭牽引,系統布局覆蓋先進特色工藝製造、功率器件、高端芯片設計等關鍵環節。
其中,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深圳)試驗轉化&&已部署120多&專注於功率芯片研發、生産、檢測等關鍵環節的國産設備,並已通過實際産線驗證,填補了從實驗室研發到規模化量産之間的服務空白,有效幫助企業降低轉化風險。
“兩年前,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SiC)的高端應用場景,比如新能源車、充電樁、光伏儲能等車規級芯片基本依賴進口,國産芯片很少有市場份額和場景應用。”深圳方正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産品總經理彭建華&&,芯片作為終端設備的關鍵部件,要實現原有芯片的升級替換,涉及系統適配、生態建設和客戶的長期驗證等多環節,這不僅考量芯片本身的科技創新水平,更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公平有序發展。
彭建華&&:“目前,在碳化硅(SiC)領域,我們不僅解決了‘有沒有’,而且在性能與質量上已媲美國際第一梯隊廠商。隨着市場拓展以及持續技術創新,相信國産碳化硅(SiC)器件將很快佔據市場主流份額,這一天將很快到來。”
深圳方正微電子有限公司技術支持經理周理超介紹:“公司的第三代半導體産品不僅在可靠性、穩定性、耐熱性方面具有市場競爭優勢,且産品形態豐富,可以適配200V至2300V等多&&,並實現了自主可控規模化生産。目前,産品已在國內多家高端新能源車企業中廣泛應用。未來進一步提高産能的同時,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全球競爭力。”

方正微電子展&。新華網記者 陳延特 攝
國産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進入深水攻堅期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投資機構需要堅持長期主義,給予産業成長的時間。為精準投向産業鏈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深圳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賽米産業基金)在展會期間正式揭牌,首期規模達50億元。通過政府主導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關注和投入半導體産業,有助於形成“産融結合”的良性循環,破解半導體企業“融資”難題。
據悉,深圳市龍崗區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為該基金共同發起方,至此,龍崗區已構建起涵蓋國家大基金、市級專項基金和區級引導基金的多層次支撐體系,實現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精準“滴灌”。
同時,為鼓勵工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今年龍崗區持續加碼“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扶持”政策力度,進一步放寬申報門檻,擴大企業規模範圍,新增數字化場景和産業&&發展方向,最高資助金額可達3000萬,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

羅山科技園效果圖。
此外,龍崗區已規劃推出羅山科技園半導體産業集聚區,該園區位於龍崗區平湖街道,地處深莞惠幾何中心,佔地面積138公頃、建築面積123萬平方米,致力於打造集科技創新、産業孵化、高端製造、人才引育等於一體的全球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産業科技創新高地。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超90%,預計2026年底全部交付使用。
據介紹,園區將布局鵬芯微、南方科技大學半導體學院、深圳平湖實驗室等“産學研”深度融合單元。其中,深圳平湖實驗室作為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深圳)運營主體,擁有全球首個集科研和中試於一體的8吋功率半導體開放共享&&。當企業在研發設備過程中遇到各類材料或性能不穩定的難題時,深圳平湖實驗室將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攻克難關,形成“科研—産業”無縫對接的良性循環。
同時,記者在龍崗區展&了解到,為進一步發揮區域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集聚優勢,全面應對“缺芯少魂”(“芯”指半導體芯片,“魂”指操作系統)的發展問題,龍崗區正全力打造成為“鴻蒙之區”,通過以鴻蒙開源系統為核心,構建多元應用場景下的鴻蒙生態與鴻蒙産業空間。並成立“龍崗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態促進中心”,統籌推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操作系統發展與生態建設,促進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
如今,中國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的基礎日益夯實,産品性能不斷提升,市場空間持續拓展,正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整體構建。然而在全球産業深度分工的格局下,與國際第一梯隊仍存在生態服務不完善、高精尖創新能力弱、企業規模小等差距。
“灣芯展”如同産業日記一般,記錄和呈現着中國“芯”成長的腳印,深圳這座“敢闖敢試”的城市,正以不斷的突破和創新迸發“芯”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