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我怎麼就得了高血壓?”這可能是許多脆皮年輕人在體檢報告前的困惑。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在不少人的固有認知中,始終貼着“老年病”的標籤。
但《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卻打破了這份年齡安全感: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持續增高,近年來中青年人群上升趨勢尤為明顯,1991—2015年間,20-39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暴漲了144.4%。曾經的“老年病”,正落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上。
北京和睦家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王德昭
高血壓管理困境 2.45億人的共同挑戰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顯示,我國約有2.45億成人高血壓患者。與此同時,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雖有明顯改善,但總體仍處於較低水平。
“高鈉飲食、超重肥胖、吸煙飲酒……是導致高血壓年輕化的誘因,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難度很大。”北京和睦家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王德昭坦言:“與此同時,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普遍較差,且會受到副作用的困擾。部分患者因副作用影響生活質量,或看見血壓穩定便擅自停藥,導致血壓反彈,增加心腦血管事件風險。
一邊是難以堅持的健康習慣,一邊是副作用與停藥風險並存的藥物治療,“血壓不穩,藥不能停”讓不少患者陷入兩難境地。在傳統生活方式干預與藥物治療之外,是否還存在第三條路可走?
RDN手術 高血壓患者的第三種選擇
隨着全球心血管病學術研究的不斷推進,經皮腎動脈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RDN)的微創介入治療技術,近年來被陸續寫入多國高血壓治療指南與專家共識。作為國內較早引入RDN技術的醫療機構,北京和睦家醫院心血管中心在王德昭的帶領下,已為多名藥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那麼,是所有的高血壓患者能受益於RDN嗎?答案並非如此。RDN主要適用於兩類患者:難治性高血壓(服用3種藥物-需要含利尿劑,血壓仍然高於140/90mmHg)或者藥物不耐受的高血壓患者。
2024年11月26日,北京和睦家醫院成功為一例外籍患者實施了RDN手術。“這位患者48歲,卻有10年高血壓史。”王德昭回憶道:“他每天需要像吃飯一樣準時服用4種降壓藥,但血壓仍時常飆升到160/100 mmHg以上。在調整藥物、增加劑量後,血壓勉強穩定,但藥物的副作用讓他精神不振,輕微活動便氣喘吁吁。”
“在穩定控壓的同時,減少藥量,重新找回正常生活,是他最迫切的訴求。”經過多學科團隊的嚴謹評估,這位患者符合RDN手術指徵。幸運的是,手術過程進行得很順利。術後3個月隨訪時,患者已成功將降壓藥從4種減至2種,血壓控制理想,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RDN並非一勞永逸 術後管理是關鍵
“很多患者以為做了RDN手術,就能立刻和高血壓告別,這是一個常見誤區。”王德昭強調:“RDN技術的一大特點是延遲起效和長期受益,它不像吃藥見效那麼快,通常在術後3個月逐漸發揮作用。”
術後擅自停藥,很可能導致血壓波動。為了打好這場持久戰,北京和睦家醫院建立了嚴密的醫患共管模式,術後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及一年進行定期隨訪。患者每日監測血壓並反饋給醫生,醫生根據動態血壓數據,在確保血壓平穩的前提下,逐步、精細地減少藥物種類和劑量。
“從臨床數據來看,大部分患者術後能實現減藥甚至停藥,但高血壓需要終生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石,藥物治療和RDN是輔助。”王德昭&&:“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患者減輕用藥負擔,降低遠期心腦血管風險,實現個性化的健康管理,享受更有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