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成功為一名罕見皮膚T細胞淋巴瘤患者——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MF)實施精準放射治療,為類似患者提供了寶貴經驗。
患者自2024年初皮膚出現紅色斑塊、伴隨瘙癢,最初被誤診為濕疹。經過一年常規藥膏塗抹、敷料包紮等治療,病灶仍不斷增厚隆起,形成結節,部分病灶破潰滲液,如同皮膚上蔓延的野火,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在當地治療無果後,患者前來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求診。放射治療科頭頸組王中秋主任接診,經病理確診為蕈樣肉芽腫。在科室副主任王佩國的指導下,聯合物理室王偉主任及張達光物理師開展多輪會診,深入研討病情及放療技術方案。鋻於患者皮膚病灶範圍廣、結構複雜,團隊參考國內外最新指南及病例文獻,決定採用先進的螺旋斷層放療(TOMO)技術進行全皮膚精準照射。
放療團隊基於患者CT圖像獲取身體外輪廓,創新使用3D打印注膠技術定制個體化硅膠組織補償物,並配合熱塑網膜進行體位固定。補償物能夠緊密貼合皮膚,優化表面劑量,同時保護深層重要組織。
治療靶區覆蓋除頭頸外的全身軀幹皮膚(鎖骨至臍下10cm),方案分20次,每次120 cGy,總計2400 cGy。放療計劃充分考慮TOMO螺旋斷層技術特點,在身體中心部位設置屏蔽區域,實現淺表靶區切線照射,最大限度降低胸腹部器官劑量。每次治療前,團隊均採集MVCT影像,修正體位偏差,監測組織補償物貼合狀態,確保計劃精準實施。
經過5次放療,原本潰爛的病灶開始結痂,滲出明顯減少。完成第18次治療後,患者全身皮膚病灶基本癒合,新生肌膚逐漸覆蓋,僅殘留少量褐色色素沉着,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此次治療實踐,充分體現了團隊在罕見皮膚淋巴瘤放療領域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創新能力。精準運用TOMO螺旋斷層放療技術,結合個體化組織補償物設計,不僅實現了全皮膚高質量照射,更為患者提供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這一案例展現了醫院以尖端技術和人文關懷服務患者的理念,也為未來罕見病臨床治療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