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數智先鋒丨北京交通大學張向宏:從“賦能工具”到“獨立業態”,數智産業需要升維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7:38:41
來源:新華網

論道數智先鋒丨北京交通大學張向宏:從“賦能工具”到“獨立業態”,數智産業需要升維發展

字體:

超40萬家企業、近7萬億元規模,這是我國數智産業的“家底”。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期間發布的《全國數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5)》(以下簡稱《報告》),勾勒出我國數智産業的發展全貌。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向宏發布並解讀《全國數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5)》。圖片來源:數貿會組委會

“是時候重新認識數智産業了。”在《報告》編寫組專家、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向宏看來,數智化已經發展到全新階段,它不應再被簡單視為賦能工具,而是已經成為能夠獨立發展、持續增長的新興産業。數智化大趨勢下,一個更加智能、高效、互聯的産業圖景正徐徐展開。

從“數據産業”到“數智産業”

張向宏認為,數智産業是數據人工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數據化相向而行的必然産物。

所謂“數據人工智能化”,是指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據“採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廣泛深入應用。“數據本身是靜態的,其巨大價值需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挖掘、分析和實現,從而轉化為實際的生産力、産品或服務。”

“人工智能數據化”,則是指面向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數據産業鏈正加速形成。“人工智能,特別是垂直大模型和智能體,必須依賴高質量、行業特色的數據才能成長,否則只能停留在‘聊天機器人’的層面。”張向宏解釋道。

“數智産業”不是指單一的數據産業或者人工智能産業,而是兩者深度融合後産生的新質産業形態。《報告》將以數據採集匯聚、加工分析、流通交易、開發應用、安全治理、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等為主業的七種類型企業,都納入了數智産業的統計範疇。

七種類型的數智企業。圖片來源:《全國數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5)》

“數智企業的類型不是排他的,常常表現出多重角色性和動態變化性的特點。很多數智企業往往是跨幾種角色類型,甚至是覆蓋了以上七種類型;並且數智企業類型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動態變化的。”張向宏補充道。

明確什麼是數智産業、厘清哪些是數智企業,我國數智産業的發展圖景逐漸清晰——《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數智産業規模為6.78萬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35.8萬億元;2024年我國數智企業達到410467家,其中超過1/3是數據應用企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5個省市處於數智産業發展第一梯隊,産業規模均在4000億元以上……

我國數智産業規模測算。圖片來源:《全國數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5)》

為了更好地把握産業發展脈搏,《報告》編寫團隊還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從40余萬家數智企業中篩選出近3000家典型代表,構建了一張動態更新的數智産業圖譜。張向宏介紹:“AI系統會持續監測企業官網、研究報告、招投標信息、學術論文等權威來源,捕捉高頻出現的數智企業,以及時發現那些在技術創新和商業落地方面表現突出的‘隱形冠軍’。”

先“摸清家底”再“精準施策”

在張向宏&&,一份動態更新的數智産業圖譜,不僅展現了行業現狀與變化趨勢,更為産業核心參與者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從企業的業務布局方向,到地方政府的産業培育策略,再到各級數據管理部門的政策制定與優化,都能從中找到決策依據。

對企業而言,發展數智業務是“必答題”。

張向宏建議,傳統企業應在數智業務具備一定規模後,推動其獨立化、産品化、服務化,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比如寶信軟體從寶鋼自動化部獨立出來,成長為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龍頭企業;再比如前身是一汽集團電子計算處的啟明信息,如今發展到引領整個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變革——這樣的路徑在數智時代將成為主流。”

創新企業則需在創立之初,就將數據要素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商業模式,打造“生於數據、長於智能”的核心優勢。“比如銀河通用專注於力覺數據的採集與分析,並將高質量倣真合成數據集産品化;安恒信息則從傳統安全向動態安全智能轉型,展現了數據驅動的安全創新路徑。這些企業未必是規模最大的,但其發展路徑值得同類型企業學習。”

對政府來説,先“摸清家底”才能“精準施策”。

地方政府需要“心中有數”——系統梳理區域內數智企業的數量、類型與發展階段,明確哪些屬於領先型、哪些處於發展型、哪些仍屬潛力型,才能制定差異化、有針對性的培育和支持政策,推動資源、技術、服務、應用等各類數企業協同發展。

《報告》構建的動態産業圖譜,為建設這一目標提供了有力工具。圖譜可按地域與領域進行細分,形成可視化、可更新的“産業底賬”,助力地方政府建立數據企業庫或數據黃頁,為産業規劃與企業培育提供科學依據。“圖譜就像一張作戰圖、一根指揮棒。”張向宏比喻,“讓各級政府和數據主管部門明確發力方向,知道勁該往哪兒使。”

人工智能企業的四種培育方式。圖片來源:《全國數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5)》

更重要的是,人們需要意識到“數智化”不僅是賦能工具,它已經是一個具備獨立産業形態的增長引擎。“我們不應只在其他行業和業務的基礎上做加法、做乘法,而是應該配備專業的、獨立的産業隊伍,把數智業務、數智産業做成企業和經濟的‘第二增長曲線’。”

張向宏&&,只有當數智産業實現獨立發展,才能擺脫“輔助角色”的定位,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價值鏈和創新生態。“這不僅是産業升級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新質生産力、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從“通識智能”到“專業智能”

未來,數據與人工智能將進入深度耦合的新階段。人工智能需要高質量數據作為“糧食”,數據的價值也需要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轉化。二者相互促進、形成正向循環,共同推動數智産業持續演進。

數智産業未來發展趨勢。圖片來源:《全國數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5)》

《報告》預測,隨着數據規模的指數級增長和高質量數據集設施的規模化供應、普及,以垂直大模型和智能體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將在更大範圍、更深場景得到應用。“未來可能每個企業都會有一套‘智能體操作系統’,指揮生産、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智能體協同工作。”張向宏&&。

“以前大家追逐‘百模大戰’,是做‘通識教育’。但從今年開始,焦點轉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體。”在張向宏看來,智能體的出現將是一個關鍵轉折點。“這就好比計算機早已發明,但直到出現了ERP、Office、QQ這些應用軟體,才真正融入社會生産和工作生活。智能體,就是人工智能在千行百業的‘應用軟體’。”

他用“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做類比,闡釋基礎大模型與垂直大模型的關係。“基礎大模型好比高中生,基礎知識紮實但專業能力不足;垂直大模型則是大學生,具備了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可以進入到各個行業‘上崗’。”

如何培養一個專業的“智能體”?核心在於垂直行業特色的高質量數據。“一個外科大夫需要歷經多年的專業訓練,看無數的病例、處方、手術錄像等。同樣,要讓AI能在一個特定行業裏做決策,就必須用這個行業獨有的、經過標注的高質量數據反復‘投喂’。這才是未來真正的競爭壁壘。”

張向宏預判,算力和通用模型會逐漸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變得普惠且易得。屆時,誰擁有稀缺的、高質量的行業核心數據集,誰就能訓練出最頂尖的專業智能體,從而在産業競爭中佔據制高點。他還提出“智能體互聯網”這一前沿概念,即無數個來自各個領域智能體,在同一個框架下互聯互通、協同工作,這將是更深一個層次的變革。

全球數智技術創新突破的主要方向。圖片來源:《全國數智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5)》

“我們正站在‘數智時代’的開端。”張向宏總結道,“數據和AI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産業生態,智能體等新一代‘應用軟體’在千行百業落地,數字經濟的巨大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

【糾錯】 【責任編輯:顧彥 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