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全球志願者服務日“與禮相伴 憶路生花”共築認知症友好社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8 14:35:39
來源:新華網

禮來全球志願者服務日“與禮相伴 憶路生花”共築認知症友好社區

字體:

每年9月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今年的主題為“早防早治,守護認知”。為了提高公眾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增強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的意識,9月26日,禮來攜手北京和上海的公益組織,在京滬兩地同步舉辦了“與禮相伴 憶路生花”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公益活動。這也是禮來第18個全球志願者服務日(Global Day of Service, GDOS)活動,旨在通過一系列疾病科普活動和互動體驗,幫助公眾提升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傳遞溫暖與關懷,助力構建認知症友好社會。

作為禮來重要的公益傳統,自2008年發起GDOS以來,已經走過18年歷程,一直是禮來人實現“致力於研發創新的藥物,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得更美好”這一使命的重要一環。近年來,GDOS聚焦認知症患者及其家屬群體,從包容和關懷的人文視角出發,通過與公益組織緊密合作,持續將科學知識與社區關懷相結合,守護更多家庭的美好記憶。

禮來集團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德赫蘭&&:“禮來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深耕超過35年,在不斷推進創新藥物研發與應用的同時,也致力於通過疾病科普教育、志願者服務等活動,提升大眾對疾病的認知和對患者群體的關懷,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更多患者與家庭帶來希望。未來,禮來將繼續積極與社會各界攜手,推動阿爾茨海默病防治體系的建設,為中國認知症友好社會的構建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構建阿爾茨海默病防治新生態

隨着全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認知症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健康挑戰,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認知症類型。據統計,中國當前有近983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並且,中國因癡呆導致的死亡總數的排名已從1990年的第十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五位,為患者家庭、社會乃至整個醫療保健系統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會導致記憶力和其他認知功能逐漸衰退的致命性疾病,佔老年期癡呆的50%-70%並且是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科室主任王剛教授指出:“由於公眾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仍存在不足,很多患者未能及時診斷,易錯過治療的‘黃金窗口期’。事實上,阿爾茨海默病若能早期篩查與診斷,並及時干預,可有效減緩疾病發展的進程,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強認知障礙防治體系建設,“十四五”期間多地積極推進老年認知症友好社區發展,倡導早發現、早干預、早支持。上海自2019年啟動試點工作以來,目前已實現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建設街鎮全覆蓋。北京在2023年印發《關於加強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支持的意見》,提出開展失智老年人友好社區建設試點,進一步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體系。

沉浸式互動體驗,牢築記憶守護網

為了幫助公眾更好地認識阿爾茨海默病,切實推動“早篩、早診、早干預”理念的普及,禮來分別與北京睦友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共同舉辦了“與禮相伴 憶路生花”認知症科普公益活動,圍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感官五大維度,精心設計了一系列互動游戲,借助輕鬆有趣的沉浸式體驗,將專業的疾病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內容,讓參與者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實現“玩中有學、學中有識”,進一步深化對阿爾茨海默病科學認知與情感共鳴。

此外,公益現場還打造了一條由真實記憶“種”出來的花街。社區老人們溫情分享屬於自己的美好回憶,每一段質樸的講述,都如同一顆珍貴的記憶種子。在禮來員工志願者的協助下,他們親手將一株株象徵記憶的花苗放入“城市記憶花街”中,每一株小花苗均配有一張專屬記憶卡,不僅讓無形的記憶變得可見、可觸、可生長,更使整條花街成為了一座有溫度的社區記憶檔案館。

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創始人、理事長顧春玲&&:“阿爾茨海默病就像一塊‘看不見的橡皮擦’,會慢慢抹去人們的記憶與認知。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不僅需要醫療上的幫助,同時也需要來自社會的理解、包容與關愛。我們非常期待能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搭建更堅實的支持服務網絡,營造關心關愛認知症家庭的社會氛圍,用科學的守護驅散記憶的迷霧,用溫暖的陪伴照亮每一條記憶歸途。”

在活動中,禮來的員工志願者們化身“記憶守護者”,耐心陪伴老人們參與互動游戲,整個活動場地充滿歡聲笑語,讓每一位參與者感受到珍貴的記憶與情感,始終有人用心守護。這份溫暖不止於活動本身,更凝聚起社區、企業、公眾等多方合力,在普及健康知識中,為老年群體築牢記憶守護防線,讓關愛真正落地生根。

 

【糾錯】 【責任編輯:宮曉倩 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