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文化傳承 《燕雲十六聲》以視聽藝術呈現傳統文化之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06 11:55:03
來源:新華網

數字賦能文化傳承 《燕雲十六聲》以視聽藝術呈現傳統文化之美

字體:

  近日,武俠開放世界游戲《燕雲十六聲》以數字技術創新呈現了五代十國文化交融共生的歷史,讓沉睡的文化記憶通過當代科技煥發新生,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新的載體,數字化手段重構了東方美學的表達維度。在《燕雲十六聲》的武俠江湖中,玩家既能徜徉於《清明上河圖》重現的煙火人間,又能在不經意間邂逅古琴悠悠的千年遺韻。

  考據的場景設計:讓千年前的汴京在數字世界裏重生

  游戲中的開封城,不僅是虛擬世界裏的江湖,更是一幅動態的《清明上河圖》。為了讓玩家能沉浸於千年前的繁華盛景,游戲團隊在設計初期參考了大量歷史文獻和繪畫。虹橋上熙攘的行人、汴河畔往來的商船、茶館裏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這座虛擬的"數字開封",不僅是畫面上的還原,更是對歷史細節的深度挖掘。玩家可以聆聽大相國寺的晨鐘暮鼓,感受樊樓的燈火通明,或在市集攤位上討價還價。這幅流傳千年的市井畫卷,通過動態渲染的技術,在《燕雲十六聲》中成為了可以自由探索的立體空間。

  古畫數字化呈現:讓沉睡的歷史“開口説話”

  如果説場景復原是骨架,那麼文物敘事則是游戲的血脈。在這場歷史與數字的對話中,《燕雲十六聲》讓靜止於教科書中的名畫"破壁重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韓熙載夜宴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而在游戲中,這幅名畫“動”了起來——琵琶聲起,賓客舉杯,玩家甚至能與畫中人物對飲暢談,實現了主創團隊“讓文物成為歷史講述者”的初衷。

  同樣體現這一理念的,還有與敦煌畫院歷時半年聯合完成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數字復刻工程。《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是敦煌莫高窟156窟中一副極具盛名的壁畫,記載了晚唐名將張議潮率歸義軍收復河西的歷史壯舉。游戲團隊&&敦煌畫院,從起稿、勾線到覆色完成了像素級還原,使這部“墻壁上的史記”首次躍入動態空間。

  玩家在游戲中可以零距離觀察壁畫的色彩層次與戰馬肌理,更能通過觸碰壁畫的殘片觸發劇情,了解張議潮以故土歸故國的壯志。

  創新性聲景工程:配樂編織沉浸式歷史畫卷

  除了運用視覺設計再現歷史之外,《燕雲十六聲》將中華傳統樂律鑄為構建虛擬世界的聲學基石,增添了文化沉浸感。游戲團隊攜手中央民族樂團,基於古曲《涼州》進行概念改編,融入了涼州地圖原聲後演奏出《涼州歌》。

  在配樂設計上,還將詩詞譜為音律,例如登臨樊樓時飄來的婉轉女聲,唱的是張若虛的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河西白頭城外,沙海中響起的恢弘戰歌改編自戴叔倫的《塞上曲二首》;而汴河畔開封百姓點燃祈福的燭火時,吟唱的是反應民生疾苦的詩詞《咏田家》。通過場景化編曲演繹,為傳世經典詩詞注入了藝術生命,更以沉浸式的游戲體驗,讓當代年輕人在音畫交融中感受千年詩韻的文化魅力。

  《燕雲十六聲》將傳統文化融入視聽語言,讓玩家在互動中感知歷史的溫度,理解文化的深度,使中國故事升維為可感知、可參與、可共情的文明對話,讓全球玩家都能以娛樂的方式感受中華氣韻。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