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丁峰)在遼寧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推動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扎根大連的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楊集團”)作為國內知名老牌服裝企業,正以智能工廠為核心,實現從“規模生産”到“定制交付”的跨越。
近日,新華網記者實地走訪這家創建於1979年的企業,探尋其如何憑藉數字化改造,破解“一人一版”定制難題,實現全球高效交付,為遼寧紡織服裝産業轉型提供範本。
智能工廠築基:數字化改造破解定制生産痛點
走進大楊集團的智能化生産車間,沒有傳統服裝工廠的嘈雜擁擠,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設備有序運轉的場景:智能懸挂系統載着面料精準穿梭於各工序,自動裁床根據數字版型高效切割,RFID芯片實時追蹤每一件定制服裝的生産進度——這是大楊集團自2016年啟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後的全新生産圖景。
“過去面對定制産品‘品類多、批量小、周期短、高品質’的特點,傳統生産模式效率低、返工率高,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定制需求。” 大楊集團生産負責人介紹,為推進“大楊定制全球化戰略”,企業確立了“試點先行、分步推廣”的改造路徑,先以大連貿大時裝有限公司為試點,打造智能柔性定制工廠,成功後又相繼改造洋爾特西裝、格爾特襯衫兩座智能工廠,如今三座工廠均獲“國家先進級智能工廠” 稱號,集團智能化定制生産規模已達200萬件/套。
在改造過程中,大楊集團圍繞定制生産全流程突破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 “智能懸挂式高速分揀與存儲系統” 獲中國服裝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採用雙軌設計、單件流水模式,智能裁剪生産線運用國際先進3D投影技術,按CAD版型數據處理系統傳輸的尺寸,實現 “一衣一款”精準切割,相比傳統裁剪節省10%-30% 用料成本;智能倉儲系統可存儲各類服裝4.9萬件,入庫效率達1000件/小時,分揀效率超1000套/小時,通過分列式設計與算法優化,實現多通道並行管理,滿足全球定制訂單“多客戶、多品類、嚴交期”的需求。
“一人一版”落地:工業互聯網&&打通全鏈條
“從客戶下單到服裝交付,每一個環節都能通過數字鏈路精準銜接,這是我們實現‘一人一版’的核心。”大楊集團技術研發負責人指着屏幕上的“Ustyylit(優思達)服裝定制工業互聯網&&”介紹,這一自主開發的&&,是支撐全球定制業務的 “數字大腦”。
該&&整合36個系統模塊,涵蓋智能量體、訂單數據採集、面輔料共享庫存、版型數據處理、智能剪裁、柔性智能吊挂、MES生産執行、智能倉儲分揀等全流程功能。記者在&&操作界面看到,海外客戶可通過多語言入口錄入量體數據,可視化選擇款式、面輔料與配飾;數據上傳後,&&自動匹配版型庫資源,結合客戶尺寸進行智能調整,生成專屬版型數據;隨後,數據同步至智能裁剪、縫製等設備,驅動生産線啟動定制生産,同時與面輔料供應商、檢測機構、物流端實現數據共享,確保全鏈條信息暢通。
為保障“一人一版”的精準性,大楊集團將客戶訂單中的産品類別、尺寸、面輔料信息、版型工藝圖紙等全部導入RFID芯片,讓芯片成為“隨身説明書”,貫穿裁剪、縫製、檢驗、倉儲等每一道工序。
“過去人工記錄易出錯,現在通過RFID技術,每一件服裝的生産信息都能與訂單精準匹配,返工率下降了近三成。”生産車間負責人介紹。目前,大楊集團擁有全毛芯、全手縫等多項核心技術,旗下5家高新技術企業、1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持續為定制業務提供技術支撐,確保“一人一版”不僅能實現,更能保證高品質。
全球交付破局:營銷網絡與數字化能力雙輪驅動
在大楊集團總部,一張覆蓋27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子地圖顯示屏格外醒目——美國、加拿大、荷蘭、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主要市場,均布有大楊集團的單裁合作店面,總數已超千家。
“我們年定制産品數量達200萬件/套,能提供西裝、襯衫、休閒裝、大衣、風衣等全品類定制服務,這背後是數字化能力與全球網絡的協同。”營銷負責人&&。
從貼牌生産到全球定制,大楊集團的轉型並非偶然。面對全球服裝個性化需求提升的趨勢,尤其是歐美市場對西裝合體性、個性化的高要求,大楊集團依託數字化改造形成的“敏捷製造能力”,實現了“小批量、快反應”的生産模式:客戶在海外店面下單後,量體數據通過優思達&&實時傳回國內工廠,最快7天即可完成生産並通過國際物流送達客戶手中。這種高效交付能力,讓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克勞斯・施瓦布等國際精英成為其品牌 TRANDS(創世)的忠實客戶,也讓大楊集團的定制業務連續多年保持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大楊集團的轉型案例已成為中國企業戰略創新的經典,相繼被清華大學、哈佛商學院案例庫收錄。如今,在“品牌大楊、定制大楊、數字大楊、綠色大楊、文化大楊”的“五個大楊 五位一體”發展戰略指引下,這家老牌服裝企業正向着“打造世界最強服裝定制&&和國際一流服裝品牌”的目標邁進。
“遼寧正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這為我們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環境。”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未來將繼續深化智能工廠建設,拓展全球定制網絡,以“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的企業精神,為遼寧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貢獻更多 “服裝行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