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7日電(記者 丁峰)手機,已然成為現代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隨着電量焦慮的蔓延,移動充電寶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大數跨境數據顯示:2024 年移動電源全球市場規模達163美元(同比增長 .7%),預計2033年擴容至329億美元(複合增長率8.2%)。另據《2024-2029年中國移動電源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顯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充電寶生産和消費國,2024 年市場規模達到10.46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30%以上。
“羅馬仕被召回,剛下單安克充電寶,沒想到又‘中獎’了。” 隨着網友越來越多類似的吐槽,充電寶行業的“爆燃”問題被徹底暴露在大眾視野中。與此同時,綠聯、倍思等多個頭部品牌也被捲入其中,充電寶行業正經歷一場嚴峻的生存挑戰。
“移動炸彈”頻發,隱患從何而來
移動充電寶是如何成為“移動炸彈”的?
今年3月20日,從杭州飛往香港的HX115次航班因羅馬仕充電寶自燃緊急迫降福建境內機場。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共發生15起旅客攜帶充電寶在飛機上起火冒煙的事件,較去年同期增長約一倍。
6月13日,北京20多所高校發布通知,稱近期發現20000mAh的羅馬仕充電寶比其他品牌型號更易爆炸,相關截圖在社交&&發布後引發輿論關注;14日,“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羅馬仕充電寶”詞條衝上熱搜第一。
6月16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發布《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分羅馬仕牌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型號移動電源的公告》,三款産品共計491745&。召回原因是“部分電芯原材料來料問題,極少數産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過熱現象,在極端場景下可能産生燃燒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6月2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安克創新在《關於主動召回部分批次基礎款移動電源的公告》中&&,“某供應商部分批次的行業通用電芯存在未經批准的原材料變更,可能導致極少數産品在長期循環使用後隔膜絕緣失效,進而引發過熱甚至燃燒的安全隱患。”
兩份公告均提及“電芯”,並非巧合。充電寶本質是便攜式電池組,由電芯、印刷電路板和外殼三部分組成。電芯是儲能核心,通過鋰離子在正負極間的遷移實現充放電,其性能直接決定充電寶的容量、充電速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
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梁惠施告訴記者:“電池引發熱失控有內、外部原因。內部方面,異常短路、材料質量差、封裝材料不佳或工藝存在漏洞導致漏液,都可能引發問題;外部來看,摔落造成的物理損傷、環境過熱阻礙散熱使溫度超限,也會誘發風險。電池是能量載體,正負極材料反應存儲和釋放能量,內、外部因素打破平衡,就易導致爆燃等事故。”
無論是電芯內部隔膜缺陷、破損導致正負極短路,還是劇烈撞擊或擠壓破壞其物理結構,都會使電芯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進而引發充電寶自燃甚至爆炸。杭州蕭山消防救援大隊的實驗顯示,充電寶短路時,僅10多秒整體溫度就能飆升至400℃。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原秘書長劉彥龍&&:“電芯成本佔移動電源整機成本的60%以上,一些廠商為追求更高利潤,傾向於選擇價格低廉的電芯供應商。”
層層外包+價格內卷,行業痼疾浮出水面
安克創新和羅馬仕均將産品問題指向電芯,其電芯供應商均為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
安普瑞斯是國內充電寶行業的頭部供應商,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2014年,由美國安普瑞斯全資子公司與無錫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資設立,主要從事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的生産銷售。其客戶不僅包括羅馬仕與安克創新,還涵蓋綠聯、倍思、麥多多等品牌。
安克創新作為從銷售充電寶起家的消費電子領域上市公司,其副總裁熊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他們從去年底就陸續發現一些産品出現熱失控,並通過公司的電芯實驗室檢測出正極材料出現問題,但是無法確定是哪批材料,只能通過逆向排查和與供應商的兩次溝通,最終才鎖定範圍,確認電芯材料在代工的過程中有多次變更。
有業內人士透露,電池代工在業內屬於“潛規則”,不僅充電寶行業,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品行業均存在這一現象,品牌方借此輕裝上陣,將更多精力投入運營與銷售。
而據科技媒體“差評君”爆料:品牌方將電芯生産交由安普瑞斯代工,安普瑞斯又將兩個批次的電芯外包給江西某工廠,該外包工廠違規替換電池正負極間隔膜的原材料,導致隔膜存在失效風險,最終引發充電寶起火爆炸。
品牌方在重營銷輕品控的模式下,與生産方責任脫節、權責不清。品牌方對供應鏈控制力弱,品控標準執行不一,代工廠良莠不齊,為壓縮成本甚至偷工減料,行業“層層外包”的問題暴露無遺。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品牌方可能未建立電化學層面的深度檢測能力,當記者詢問安克創新過去為何未建立此類能力、行業是否普遍存在此類短板時,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此外,貼身肉搏的價格戰亦是行業痛點。充電寶的電芯分為鋰離子電池和鋰聚合物電池,鋰聚合物電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均優於鋰離子電池,但因成本較高,多數充電寶使用鋰離子電池作為電芯。
以羅馬仕20000mAh 22.5W快充充電寶為例,4年前在主流電商&&的日常售價約140元,去年年底已降至69元,輸出功率卻不斷提高,而一枚優質電芯的成本價就接近50元。更有甚者,一些白牌 10000mAh的充電寶在電商&&的價格已低於50元。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當市場競爭白熱化,品牌為搶佔市場不斷降價,成本壓力層層傳導,供應鏈只能在電芯和電路保護上‘做文章’。”
針對安克創新稱去年底已發現産品熱失控、且拆解顯示材料以次充好的問題,記者追問“為何未大規模公開召回”“意識到供應商壓低成本以次充好時,是否考慮提高費用讓供應商選用達標原材料”,截至發稿,安克創新未予回復。
監管升級,規範産業深度變革
6月26日,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標識不清晰或被召回型號/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此舉導致上述大量充電寶被旅客無奈遺棄在機場,引發質疑。
中國民航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海軍教授向記者解釋,民航對充電寶管控更嚴,並非因飛機上風險更高,主要基於兩方面考量:一是鋰電池熱失控時自身滿足火災三要素,需大量水或高比熱容藥劑降溫,而飛機為減重不會配備此類物資;二是高空若發生鋰電池火災,緊急迫降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極高,且頻發會影響航空公司安全績效。
成都的曾女士告訴記者,這是她首次從官方渠道得知充電寶需 3C認證和標識。3C是“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英文縮寫,即中國強制性産品認證,是我國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國家安全及環境,依法實施的強制性市場准入制度。
早在2015年,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發布《便攜式移動電源産品安全認證規則》,明確3C認證原則為 “産品檢驗 + 初次工廠檢查 + 獲證後監督”,初期 “産品檢驗” 的樣本由申請人送至指定檢測機構。
2023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對鋰離子電池等産品實施強制性産品認證管理的公告》,明確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3C認證的充電寶及電芯,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政策效果顯著:2024年抽檢樣本量從2023年的 18批擴至50批,不合格率從44.4%(8批不合格)驟降至4.0%(2批不合格),降幅達91%。
2025年5月6日,監管再次升級,將充電寶3C認證的樣本來源從“申請人自主送樣”調整為“指定實驗室赴工廠現場隨機抽樣、封樣”,嚴防企業“認證一套、生産一套”。
7月15日,央視報道工信部正公開徵集對《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範》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新強制性國家標准將設置更嚴格的技術標準: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或提升過度充電、針刺、擠壓、熱濫用等試驗要求;規範關鍵生産工藝、材料;評估老化後安全性。
愛建證券分析師許亮&&,這標誌着認證制度正驅動行業加速向合規化、高質量轉型。
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 顯示,安普瑞斯的74項 3C認證均被暫停或登出;羅馬仕、安克創新、綠聯、倍思、品勝、小米等品牌也受波及,部分型號移動電源的 3C 認證被暫停。
7月6日凌晨,羅馬仕發布通知,自2025年7月7日起停工停産6個月;次日,其天貓、淘寶官方旗艦店關閉,京東、拼多多、抖音旗艦店雖運營,但所有充電寶産品已下架。這家曾連續11年蟬聯天貓雙11充電寶銷量冠軍的企業,徹底進入“休克狀態”。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聯席主任江波博士認為,監管升級將推動行業從 “規模擴張” 轉向 “質量優先”,加速淘汰技術實力弱、品控差的中小廠商及 “作坊式” 代工廠,倒逼産業轉型升級。
未來,具備完善生産管理體系和嚴格品控的頭部品牌與優質製造商,將佔據更大市場份額並獲得溢價,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將從“價格戰”轉向“價值競爭”,在電芯安全技術、BMS 研發、智能製造等領域有優勢的企業更具競爭力,全行業將形成健康有序的競爭格局。
擦亮雙眼,消費者如何選擇 “放心寶”
在充電寶市場亂象頻發、監管升級的當下,消費者選購安全可靠的産品至關重要。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專家及行業權威人士給出建議,助消費者挑選“放心寶”。
購買時首先要認準3C認證標誌。目前充電寶加施3C認證標誌主要通過印刷或模壓,標準規格標誌採用全息激光防偽技術製作。消費者可觀察:標誌整體為白色底板、黑色圖案,含菱形圖案和“中國認證”字樣暗紋,有真實感和立體感,若無立體效果,很可能是倣冒品。
從技術原理看,快充、大容量和低價是充電寶領域的“不可能三角”,消費者切勿盲目選擇大容量快充産品。快充時單位時間內充入電流大,依據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産生的熱量與電流平方成正比,因此快充易使電池發熱;容量越大,電池存儲能量越多,一旦熱失控,釋放的熱量和危害也越大。例如,20000mAh充電寶熱失控釋放的能量遠超10000mAh的,危險更嚴重。
電芯是核心部件,條件允許時優先選擇鋰聚合物電芯的充電寶。它採用鋁塑軟包裝,相比傳統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使用壽命更長,無漏液風險,在過充、過放、短路等異常情況下,爆炸可能性更低。雖成本較高,但從長遠看,其安全性和長壽命能帶來更好體驗和更高性價比。
正規充電寶會標注可循環使用標識,中間數字代表電芯可循環使用年限(即“保質期”)。若數字為5,意味着正常使用年限不超過 5年。使用年限過長,鋰電池內會産生“鋰枝晶”,其隨充放電循環生長,刺破電池隔膜會誘發內短路,導致危險事故。因此,購買時要關注此標識,選擇使用年限長的産品,並定期更換,確保安全。
只要消費者選購合格産品並正常使用,充電寶起火爆炸是小概率事件。但安全無小事——在鋰電池的微觀世界裏,1μm的隔膜偷薄都可能引發安全事故,造成行業信任危機。唯有技術創新、質量把控、政策監管與消費覺醒形成合力,“中國製造”的能源之路才能抵達安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