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企業競逐大模型一體機:AI 商用化落地的“加速引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7 14:37:19
來源:新華網

百家企業競逐大模型一體機:AI 商用化落地的“加速引擎”

字體: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徐曼曼)當政務大廳的智能終端日均處理超萬件群眾諮詢;當教師用課桌大小的設備一鍵生成個性化課件;當基層醫療機構用冰箱大小的設備跑起三甲級的智能診療系統——2025年的人工智能領域,正經歷從算法競爭向硬體創新與場景深耕並重的關鍵轉折。

  作為AI技術與實體經濟的 “轉換器”,大模型一體機正以“開箱即用”的特性,加速推動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千行百業。

  多位受訪人士&&,這場由技術平權驅動的硬體熱潮,不僅重構了大模型商業化路徑,更在行業深度應用中引發了生態協同的新思考。

  “一體機其實是個中間態,不僅需要具備算力、模型,適配等各種能力,還需要有配套的支撐服務,幫用戶解決實際問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數據中心部副主任王月&&。

  搶灘下一個千億藍海

  一位IT從業人士對記者指出,一體機的模式在以前的IT領域很常見,多為軟體集成形態。當前這輪一體機發布熱潮,則源於DeepSeek大模型的爆發式走紅。業內寄望於通過軟硬一體化的産品解決方案,彌合大模型應用的現實與預期差距,縮短生態培育周期,加速企業級應用落地進程。

  據IDC統計,市場上已迅速有接近百家廠商推出AI一體機産品。目前,已經形成了服務器廠商、雲服務商、運營商等多方力量競逐的差異化格局。服務器廠商憑藉硬體製造和國産化適配優勢率先搶佔市場;雲服務商則主打“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強化雲邊協同和模型優化能力;運營商則依託網絡基礎設施與行業客戶資源推出定制化一體機方案,切入政務、金融等垂直領域。

  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浙商證券研報指出,2025年至2027年,一體機需求量將從15萬台增長至72萬台,總體市場空間預計從1236億元增長至5208億元。

  一體機正成為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例如,天融信在一季報中透露,目前公司的智算一體機已在政府、醫療、企業客戶場景中實現商業化落地。根據公司在2025年4月20日投資者關係活動中披露,2025年一季度智算一體機已實現2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且已簽和即將簽署的訂單規模超過2000萬元,公司預計今年的銷售收入有望破億。

  3月25日,中國電信方面曾在業績會上稱息壤DeepSeek一體機簽約額已達6億元。神州數碼一季報業績會上也指出,神州鯤泰問學一體機DeepSeek版首批300&産品已直接部署在多個行業客戶現場,後續將有節奏支付。

  在浪潮雲海産品部總經理龐慷宇看來,一體機未來將會作為AI集群存在,用戶再從私有雲上調取PaaS和IaaS資源,以“大模型+智能體的方式”接入業務流。

 多領域場景爆發

  當前,基於DeepSeek等國産大模型一體機已經覆蓋了能源、金融、運營商、政務、製造、教育科研等多個領域,政務審批、城市治理、工業質檢等高價值場景的“深度應用”進入爆發期。

  天風證券認為,DeepSeek模型以其顯著的成本效率優勢和開源理念為AI下游應用和商業化場景落地帶來了新機遇,模型平權加速AI應用側繁榮。

  “短、平、快”,是這次一體機用戶的主要需求特徵。

  上述IT人士&&,一體機作為最快速部署大模型的方式之一,是嘗鮮企業級AI的最佳路徑。開箱即用,極大降低了AI技術的應用門檻,比較適合剛開始嘗試用大模型的用戶。從場景的角度來看,當下一體機更適合於一些輕量級AI應用場景。

  在企業應用層面,IDC中國AI研究經理程蔭認為,採用AI大模型一體機的大型企業用戶主要希望其快速上線和跑通,採用本地化算力,具有初步的大模型推理能力,未來會逐步考慮推理的效果、結合場景定制化能力等。

  政府領域的應用實踐同樣亮眼。目前,智算一體機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公文生成和政務服務,如政務審批、諮詢場景。例如,深圳福田就已在DeepSeek政務大模型基礎上,上線70名“數智員工”,縮短公文審核時間90%。而此前在信息領域已有積累的公安部門,需求相對更明確。據悉,在公共安全、應急救援等領域,已有不少企業在加緊推出相關産品,適用於公安機關的智慧警務升級、警情分類等工作。

  技術優勢方面,對於對數據隱私要求嚴苛的政府部門和企業,私有化部署是 AI應用的必然選擇。“結合對數千家客戶的綜合分析,當前大模型的典型應用場景中,主要面臨數據洩露、業務中斷等安全風險。”奇安信安全專家&&。一體機憑藉這一特性,也滿足了金融、政務、醫療等領域數據不出域、模型自主可控的強監管要求。

  行業標準化進程提速

  一體機領域為各廠商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廠商想要抓住這一市場紅利,需具備多方面核心能力。​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技術研發能力是立足市場的根本,其中涵蓋硬體産品創新能力以及本地化適配能力。廠商不僅要在硬體研發上推陳出新,更需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全面的硬體與軟體兼容解決方案。​

  “在場景應用層面,由於一體機客戶群體行業垂直屬性明顯,個性化需求突出,廠商需具備強大的場景應用能力,尤其是在工業質量檢測、金融風險預判、醫療影像分析等特殊剛性需求領域,提供貼合客戶實際應用的AI服務。”張毅進一步&&。​

  此外,模型與數據安全及持續運維能力同樣不容忽視。張毅認為,渠道和市場營銷能力也是廠商制勝的關鍵因素。在上游,擁有涵蓋芯片雲服務、軟體開發、系統集成等環節的完整 AI 生態系統,有助於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推動産品迭代;在下游,品牌營銷、渠道拓展與客戶服務能力的提升,將為市場拓展提供有力支撐。

  面對市場應用痛點和技術平權需求,行業標準化工作正緊鑼密鼓推進。

  “目前,中心一體機標準化工作已通過專家評審並進入報批流程。”王月透露。

  據中國信通院運營“CAICT算力”公眾號4月28日消息,中國信通院面向一體機設備商、電信運營商以及其他一體機提供方的訓推一體機首批測評啟動,致力於推動一體機廠商不斷提升硬體性能、可靠性、軟體可用性和推理能效,引導一體機市場朝着更加規範的方向發展。

  “市場發展早期確實會有參差不齊的情況,需要行業標準和規範,才會讓客戶選擇、行業創新以及集體做大做強提供保障,避免‘內卷式’競爭。”張毅指出。

  大模型一體機的興起,標誌着 AI 商業化從實驗室走向産業落地的關鍵轉折。當硬體熱潮褪去,真正決定行業高度的將是“技術-場景-生態”的協同進化能力。未來的競爭焦點,將從 “能否快速部署”轉向 “能否真正解決行業難題”—— 這既是挑戰,更是中國AI企業定義産業未來的重要機遇。

【糾錯】 【責任編輯:黃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