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CVD)的關聯如同一對“隱形殺手”。數據顯示,約1/3的糖尿病患者合併CVD,其發生CVD的風險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心衰(HF)住院風險亦增加2倍。究其原因,糖尿病是CVD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壓、血脂紊亂等 CVD 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綜合管理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危險因素尤為重要,需要從單一的血糖控制轉變為對血糖、血壓、血脂等多重危險因素的綜合控制,同時需要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預防”,整合生活方式干預、精準藥物策略和新興技術,構建全方位健康防線。
對於尚未確診CVD的糖尿病患者,預防的核心在於多重危險因素控制和糾正。血壓和血脂控制及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預防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水平如果超過120/80mmHg,即應開始生活方式干預以預防高血壓的發生。血壓≥140/90mmHg可考慮開始降壓藥物治療,≥160/100mmHg或高於目標值20/10mmHg時,應立即開始降壓藥物治療。血脂管理方面,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應檢查 1次血脂,並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減少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 ω⁃3 脂肪酸的攝入;減輕體重;增加運動及戒煙、限酒等。預防藥物方面,低劑量阿司匹林(75~150 mg/d)可作為一級預防策略,能夠降低血栓風險,但需權衡出血風險,個體化評估必不可少。飲食,這一日常生活的基石,也在預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地中海飲食,以其豐富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健康脂肪和適量魚類,成為了守護心血管健康的飲食典範。而規律的運動,則是另一劑強心針,不僅能夠改善血糖控制,還能增強心臟功能,讓每一次心跳都更加有力。
然而,對於已確診CVD的糖尿病患者,防控策略需進一步分層優化。血糖控制需避免低血糖風險,部分患者HbA1c目標可放寬至<8%,但需結合併發症情況動態調整。此時,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 2 抑製劑(SGLT2i)類藥物(如恒格列凈)的價值凸顯——除了可以安全、穩定地降低血糖外,還對CVD展現出巨大的治療潛力,可以降低血壓、減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心力衰竭症狀,具有心血管和腎臟保護作用。糖尿病合併CVD患者降壓目標<130/80 mmHg,若不能耐受可放寬到< 140/90 mmHg,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血脂管理方面,建議糖尿病患者檢測空腹血脂水平,採取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制飲酒。如生活方式不能使血脂達到目標,則需要採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除了傳統干預手段,現代技術正在重塑糖尿病CVD管理的模式。動態血糖監測(CGM)通過實時數據幫助患者識別飲食、運動對血糖的影響,減少血糖波動對血管的損傷。因此,對於1型糖尿病、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人群以及血糖波動大的患者可以採用CGM進行糖尿病CVD管理。結合機器學習模型,醫生可動態評估患者的心血管風險演變,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而遠程醫療與多學科協作則打破了傳統診療的時空限制,線上多學科團隊的協作,讓患者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醫療指導與支持,無論是心內科醫生、內分泌科醫生還是營養師,都能通過網絡實現緊密連接,共同守護患者的心臟健康。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管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患者、醫生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從一級預防的未雨綢繆,到二級預防的精準施策,再到科技輔助的強力支撐,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李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