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資本創始人、CEO鄭烜樂:中國的人工智能産業正走向全球、布局全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02 20:04:50
來源:新華網

光源資本創始人、CEO鄭烜樂:中國的人工智能産業正走向全球、布局全球

字體:

3月21日,由新華網主辦的“人工智能應用生態合作夥伴共創會暨AI創新與社會治理思客會”在京啟幕。新華網作為互聯網新聞傳播的國家隊、主力軍,積極擁抱AI新浪潮,搶抓戰略新機遇,攜手政産學研用各界精英,共同探討AI技術前沿新趨勢,構建開放、協同、共贏的AI生態體系。

活動期間,新華網專訪了光源資本創始人、CEO,光源創新基金創始合夥人鄭烜樂,探討資本如何推動産業發展和參與生態共建,共同開創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席捲全球的AI風暴勢不可擋

如今席捲全球的“人工智能+”熱潮,總讓人聯想到曾經的“互聯網+”浪潮。創立於2014年的光源資本,正是從那個充滿變革和創新的時代走來,成功發掘了快手、B站、貨拉拉、得物、知乎等企業,一路見證了互聯網産業的蓬勃興起和發展壯大。

在鄭烜樂看來,近兩年AI底層技術的突飛猛進,帶來了互聯網時代早期般的繁榮景象。“不管是算力成本的持續下降、智能水平的快速提升,還是不斷涌現的AI新範式新技術,在各行各業落地生根催生變革,一切都在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

當以大數據為基石、芯片為支撐的基礎條件越來越來成熟,算法和算力的使用門檻和成本也越來越低,創業者得以享有技術平權或能力平權,擺脫大廠的資源壟斷或技術壓制,獲得新興行業的“入場券”,掀起新一輪創新熱潮。

“未來2-3年,相信AI領域的創業企業會百花齊放,機會將從AI拓寬到AI+N。”鄭烜樂認為,一方面,會有大量的創業者、産業方涌入這個賽道,另一方面,也有豐富的行業領域和産業場景,向這些創業企業或者創新要素敞開大門。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史,最早的創業者大多是程序員,代碼是第一生産力,隨着進入下半場,産品經理和商業化大牛開始成為創業的主力軍。AI時代也是一樣,在技術天才和專家奠定基礎能力、基礎設施之後,未來一定是産品經理和商業化創新的大牛入局,成為新的領頭羊。”

這樣的趨勢不只發生在國內,全球化的AI風暴已勢不可擋。“我們能看到過去半年,在具體智能、大模型等領域,中國企業的持續創新。這使得全球範圍內,對於中國科技類資産的價值重估在快速發生。也激勵各種類型、來自各界的産業方,願意押注AI、擁抱未來。”

“我相信中國所有的人工智能企業,自出生起就應該背負着走向全球的使命。”鄭烜樂説,“我們堅定看好中國,未來將涌現出一批在全球都非常有競爭力的人工智能創業企業。”

AI時代的創業浪潮才剛剛開始

AI浪潮如火如荼,資本也在搶灘布局。近期爆火的“杭州六小龍”背後,就不乏各類投資機構的身影,比如在十年前就押注群核科技的IDG資本、紀源資本、赫斯特資本等老牌美元基金,投資和服務覆蓋雲深處、宇樹科技、強腦科技和深度求索四條“小龍”的杭州資本,游戲科學則從創始團隊到融資都和騰訊有不解之緣。

據介紹,光源資本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裏,也幫助超過50家AI企業獲得融資,或為其嫁接産業資源,加快推進商業化落地。包括“杭州六小龍”之一的雲深處科技,AI算力基礎設施運營商無問芯穹,具身智能“新秀”銀河通用機器人,專注於AI4S的深勢科技,AIGC視覺多模態算法開發商愛詩科技等。

“我覺得AI領域的創業浪潮,才剛剛開始。”鄭烜樂看來,很多機會還沒有團隊在做,很多領域還沒有被關注到。所有依賴數據積累和智力交互的行業,如教育、醫療、法律等,都將被AI重塑。

從技術落地的情況來看,人工智能的應用創新無疑是個確定性的機會。尤其是在相對傳統的工程製造領域,中國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積累了海量的生産數據,亟待AI為其注入新動能。

“我非常看好‘模型+數據’的閉環在這些行業里加速形成,這樣的應用在行業裏可以發揮巨大的生産力。”鄭烜樂&&。

從細分領域的發展來看,具身智能已站在爆發前夕。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行業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突破4800億元。隨着大模型端的技術突破,預計2031年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對此鄭烜樂非常有信心:“從硬體的角度,中國的機器人産業鏈都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優勢。從場景的角度,不管是工業的場景還是服務的場景,機器人都有非常大的應用空間。在軟體和數據層面,我們更不會不落後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創業公司的。”

他還指出,接下來的競爭將圍繞PMF(Product Market Fit,産品市場契合度)展開。過去的認知裏,人始終是第一生産力,AI是作為或通過創造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或改善生活,從而間接創造價值;而現在的AI,直接參與生産過程、成為生産力本身。在鄭烜樂看來,這是本輪AI技術革新的核心。

“比如現在已經比較普及的掃地機器人,它不只是替代了特定場景中的工具,而是直接解決問題,提供掃地服務。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種類的機器人,在各種領域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家用機器人的普及可能在未來5-10年成為現實。”鄭烜樂舉例道。

讓投資機構成為浪潮中的橋梁

成立至今,光源資本已通過“投行+孵化+投資”的三大産品體系,幫助350余家創新企業完成超過550筆私募融資交易,累計交易金額超過3000億人民幣。在光源資本所服務的企業中,有60余家已發展成為所在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面向百花齊放的AI時代,光源資本也已跑步入場。據悉,今年光源資本也將成立光源創新前沿孵化基金(Lighthouse Founders' Fund,簡稱L2F),主要關注AI、前沿科技領域的“超早期”投資機會,並通過優質行業資源和專業團隊等生態優勢持續孵化賦能,以搶佔“人工智能+”時代的戰略先機。

“我們的基金的出資人,基本都是成功的創業者,和各個行業中的産業龍頭。”鄭烜樂介紹,“我們希望用他們在創業方面的豐富經驗和認知,以及在産業領域內的資源積累,幫助更多的AI創業者加速成長。”

比如在銀河通用創業早期,光源資本就深度參與,不僅助力其完成超過12億元融資,更成功聚齊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四地政府背景基金,加速推動其大模型産品的産業落地進程。

在愛詩科技創立初期,光源資本也深度介入戰略規劃與方向聚焦,全程參與商業模式構建與核心團隊組建,並作為産業孵化方及獨家財務顧問,通過産業資源整合與資本路徑規劃,幫助其在一年內累計獲得融資超過4億人民幣。

鄭烜樂認為,這一輪的AI産業浪潮,其實是智能化、全球化、産業化三大浪潮相互融合、互相影響的結果。産業創新驅動全球化,全球化反過來又推動産業創新,智能化則貫穿始終,為兩者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投資機構需要成為“三浪融合”中的橋梁,讓身處三浪中的創業企業、上市公司和産業龍頭,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去進行合作和對話,在澎湃的創新浪潮中攜手同行。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也成為了生態構成的一部分。

“處於AI大變革之中,我們自己也要成為關鍵的價值創造者及推動者,做企業家的助推器和産業鏈價值創造的推動者。面對瞬息萬變的當下和充滿不確定的未來,堅定做勇於擁抱甚至創造變革的創業者們的成長夥伴,助力他們改變世界。”

【糾錯】 【責任編輯:丁峰 吳詩萌】